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日本的民族性格 读菊与刀后感国际政治 魏耀成 113520311、 写作背景菊与刀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而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是一本分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名著。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已重印三十六次,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更是称赞此书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对菊与刀的解读不得不联系当时的世界局势,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德、日的失败已成定局的时候,美国政府便开始制订对待战后德、日的政策。对德国的策略是将同纳粹打到底,盟军将占领德国,粉碎旧统治机构,由盟军直接管理行政。而对当时亚洲的经济强国日本的策略则存在两个问题:日本政府是否会投降?对日本能否用对德的相同办法?于是,与众多的专家学者一起,本尼迪克特根据自己的“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和直接资料,同时也大量读书和看日本文学及电影,形成了这份根据人类学观点的“日本文化的一些类型”(本书副标题)的报告,她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亲自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鲁思本尼迪克特从日本人的行为表现着手,深刻揭示了日本文化中的典型模式:“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严格等级制度、义理人情的态度以及人情世界的矛盾与统一。2、 主要内容菊与刀一共由十三章组成,通过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阶级制度、耻感文化、报恩、义理和人情、儿童教育等方面来跟欧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日本的人格。在此,对书中作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介绍。日本人崇尚精神优先主义,认为死也是精神的胜利,对天皇示以无限的忠诚。阶级制度的存在,恪守自己的本分是日本人的美德。作为日本国民必须要有报恩意识,皇恩、父母恩、主恩、师恩,这些都是很重的负担。日本人在受恩时,怀有矛盾的心情。因为他们要对天皇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工作尽义务。这些是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能全部还完的,在时间上也是无限的义务。日本人在受到别人的侮辱和诽谤时,有除去污名的义务,在他们看来,没有比义理更为难的东西了。义理和人情是对立的,报恩意味着牺牲个人的欲望和快乐。日本文化被称为耻感文化,耻是培养所有美德的土壤,出色行为的出发点。日本人的所有这些矛盾性格,从他们的儿童教育成长环境可以初见端倪。正如作者在第一章中描述的那样,日本人的性格是矛盾的。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又非常温和;默武而又爱美;据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作者在第十二章中对日本人的这种性格做出了结论性的说明:伪装的意志自由一“菊”和自我责任的精神一“刀”。日本人一方面崇尚美,致力于养菊的秘术,另一方面又崇尚刀,赋予武士以至高的荣耀。日本的菊花是盆栽的,栽培者经常在菊花的生长过程中用小小的,肉眼几近看不见的金属线圈将其固定,使其保持正确的姿态。日本人就像菊花那样,拥有伪装的意志自由,为了生活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拒绝单纯的自由。但是,在追求更大精神自由的过渡期,日本人为了不失去平衡,借由自我责任的精神,也就是自己负责擦掉“身上的锈”的方法来平衡。这个比喻是把自己的身体比作刀,正如佩刀的人有责任保持刀的光泽一样,人们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因此,菊是象征伪装的意志自由,刀是象征自我责任的精神。而且,自我责任的精神是日本儿童教育和行为的哲学,是日本精神的一部分,是植根于日本人内心的美德。3、 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分析(一)、具有双重性格的民族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日本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民族,它具有柔美如菊的一面,可醉心于菊花栽培;又具有黩武好斗的一面,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日本人认同等级观念和极度夸大精神力量在视公平为原则和宣扬物质的西方文化中是无法理解的。本尼迪克特在文中也反复地强调:日本人相信精神能战胜一切,嘲笑战争中采取的一切安全措施,认为那是懦弱的表现。作者认为这种异常矛盾的民族特性,贯穿了日本的整个文化。如同题目所写,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这两种充满强烈对比的符号组合在一起,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即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该民族人们的脾气真让人难以琢磨透。正是由于日本人的这些性格特征,约束并引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才使日本这样一个区区小国有胆实、敢顽强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面对美国强大的国力,日本政府推行精神优越于物质条件这一信条。这种对精神的信赖被原原本本地应用于战争的日常生活中。在他们的战术小手册中有一句口号:“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日本人还经常说:“我们如果害怕数字就不会开战,这次战争沒有为他们增加多少资源,而我们有!”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个小小岛国,在资源贫乏的条件下,凭借它特有的日本精神,竟能如此大动干戈地发动战争。但二战失败后,一旦天皇宣布投降,日本人马上采取完全合作的态度。因为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日本的天皇是日本国民的象征,是国民宗教生活的中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对象。对所有日本人来说,天皇就是一切。所有的日本军人,也都是皇军,是天皇的部属,是神的选民,天皇的命令,就是神的指令,所有日本人就必须无条件的忠诚服从。作者本尼迪克特正是从日本人对待天皇的态度入手,通过明治维新以来天皇与武士关系的变化来解剖日本统治思想的演进,从而对美国政府最为神经质的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二)、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深刻体现了日本人严格遵循等级制度的观念。自古以来,日本人对等级制都充满了完全的信赖。在社会阶层中,士、农、工、商、贱民要各得其所。作为仅次于皇室和宫廷贵族的阶层,只有武士才能拥有姓氏,并彼此通婚。而其他阶层,特别是贱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过着非人的生活,且世袭如此。在现今的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则又根据对方的等级、性别、年龄、家庭关系等确认礼仪的级别、权利的等级、使用的语言方式等。比如,对长辈、公司的上级要尊敬,根据不同场合行不同程度的礼仪,使用敬语的语言方式,处处体现着严格的尊卑等级差异。“集团主义”是“各守本分”的意识和行为,其起因于日本人对等级制度的信仰,是日本人处理社会关系的根本原则,构成日本人关于人际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整个观念的基础。在日本社会,人们由不同辈分、性别与年龄等形成以上下关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但是,这种上下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掌权者与从属者的关系,而是通过“忠”、“孝”、“义理”、“人情”、“恩”等观念与行为连接起来的,承担了重大义务的上司(长辈)与下级(晚辈)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与其说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交换关系,不如说是以“恩”和“义理”为基础的道德原则所维持的关系。这就是“集团主义”的本质。集团成员之间关系的基础是家族关系,像依赖于母亲的情感纽带那样而产生的安定感,是维持集团稳定的重要保证。的确,在当前的日本社会中,人们的社会交往完全承袭了这种集团模式。比如在公司里,年功序列就是典型的公司文化之一,新进公司的职员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前辈的工作指示,一切的工作事务均以工作年限的长短为标准来安排,事事体现以长为尊的等级模式。这种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集团主义”的解释,直至今日也能精辟地折射出日本文化的现实状态,它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提供的实际的佐证。(三)、对恩情的极端重视日本人有一种说法,“情义最难接受”。日本人认为自己是社会和历史的负恩者,他们把恩泛化到整个社会结构中,将所有的社会关系都理解成受恩和报恩的关系,君主和臣民之间、父母和儿女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归根到底都是由“恩”将他们连接在一起。这样,虽然每个人处于不同的社会角色,但是都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恩情,使得他们自觉履行义务而毫无怨言。对于报恩,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偿还,它刻不容缓。在公认的社会关系中,巨大的欠恩感推动每个日本人竭尽全力以求报恩。但是欠恩又是很难受的,也很容易产生反感。比如,在现实与日本人的交往过程中,不少的中国人出于友好的示意,热情招待在中国的日本人,或是请吃饭,或是送礼物。对此,初入中国的日本人大多都颇感尴尬、不解。他们是对不知如何返恩而尴尬,是对不知对初到的自己为何如何热情而不解。因为日本人不喜欢被人轻易施恩,不然不仅会让他感觉不自在,甚至会被误认为有利可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这不仅表现为一种文化休克的现象,更表现出“恩”这一词在日本人心中的分量。同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日本人都是那么独立、克制,十分注重加强自我修养来抵御外在压力,提高自己对生活的驾御能力,不想让别人帮助,干预自己的事情,因为那样的话,会令他们觉得自己在背负很重的债,而且这种债会令他们感觉非常不舒服,非常压抑。与负恩观相连,日本还有一个独有的范畴:情义。对情义的报答充满了内心的不快。情义也分为两类:一种是“对社会的情义”,一种是“对名誉的情义”。这两种情义有时是显然矛盾的。在日本的封建时代,武士对主君尽忠是对主君的情义,而一旦受到侮辱当然可以照例弃职而去,甚至与敌人勾结进行复仇,这是对自身名分的情义。因为情义包含的是所有“愿意”的成分,即都是出自动作发出者的主观意愿,而这种“情义”一旦与“忠”发生冲突,人们可以堂堂正正以“愿意”的名义坚持“情义”。(四)、民族性格重要来源:耻感文化通观菊与刀,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印象,日本人是一个荣誉感高度发达的民族。日本战败后,消沉成为日本人最普遍的情绪。而与此同时,日本人对战胜国又非常友好,他们对美国人鞠躬致意,甚至招手欢呼。因为名誉是日本人持久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则根据情况而定,一方面是使用侵略手段,另一方面是遵守互敬关系。在战败后他们从前者转向后者,心理上不存在任何压力,因为他们的目标仍然是为了名誉。这种耻感文化也造成了日本人极端敏感的自尊心,这使他们极易受到他人的嘲讽和攻击。所以当他们同外界接触时,原本高傲的自信不久就会变为拘谨、怯懦和自卑。许多在国外生活的日本人都感到,他们无法将过去学的东西不能带到新环境里来,这使他们尖锐地经历了日本耻感文化下的敏感的自尊心与外界接触的困境。深受“耻感文化”支配的日本人形成了谨言慎行的性格,他们及其看重他人对自己的判断,但是由于道德的约束力来源自外部,所以当别人对他们的恶行毫无所知时,他们十分容易被罪恶所折服。4、 结语菊与刀问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本尼迪克特在该书中所提示的关于日本文化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仍没有过时,就是对理解当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本尼迪克特用“等级制度”的理论解释日本发动战争的文化心理,用耻感文化来解释日本人负恩后的复杂心理。此外,书中通过将日本文化与其他民族的东方文化相比较,把日本与同属战败国的德国相比较,把日本精神与美国精神相比较,突出日本文化的特殊之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一个部族可以有百分之九十的行为和邻居各族相同,但总会有一点根本不同。这一点也许很小,但它对这个部族本身独特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则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使得这一族成为这一族而不是其他族。对于日本及日本的文化,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关注。在上世纪20年代末,戴季陶就曾写过日本论一书,它不但被视为研究日本的重要参考著作之一,而且对于了解日本的国情、民族性格及其风俗习惯也有一定的帮助。然而,事实表明,中国人未必对日本民族和日本文化有着真正深刻的了解。由于历史上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日本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中国文化的极大影响,使得中国人形成了不少对日本文化的误解,这直接影响到中国-日本文化研究的深化和国人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当前,中日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当我们了解了日本人的等级制度、集团主义精神等很多文化后,我们在交往中会更加容易理解对方的思想和行为。在政治上,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选矿过滤脱水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南宁老友粉营销策划方案
- 极美照明活动方案策划
- 咨询甲沟炎治疗方案
- 机械厂营销工作方案
- 来宾私域小程序营销方案
- 工程咨询管理方案投标
- 更换蹲便器施工方案
- 药品安全培训目的课件
- 加气块砌体粉刷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平台使用指南
- 全球低空经济2025年技术规范与实施白皮书
- 老年人安全防范措施课件
- 民法典买租赁合同课件
- 水泵房巡检流程培训课件
- 东海证券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夫妻之间复婚协议书
- 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 2025年建筑工地安全培训考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Ⅱ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课件)
- 特高压瓷绝缘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