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市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昆明市教育局 2013年12月)执笔 李胤汶目 录一、研究的背景、概念及目的、意义(一)研究的背景(二)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二)国内研究现状三、昆明市农村教师基本状况(一)农村教师区域分布(二)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三)农村教师职称结构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五、昆明市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对的困难(一)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激励不足(三)缺乏有效的培训平台(四)培训经费得不到保障六、省外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一)加强师德教育(二)规划教师培养(三)建立培训制度(四)建设共享课程体系(五)加强优秀人才培养(六)健全监督保障机制七、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工作目标(三)主要任务(四)保障措施223444566810131616171818192020212122222323232426一、研究的背景、概念及目的、意义(一)研究的背景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育改革的决定性因素。在以政府为主的教育变革中,一线教师被称之为改革的对象,甚至称之为改革的阻力。在这样一种认识下,教育改革是难以向前推进的。应该提醒改革者和专业发展者,要设法将“自上而下的”、“自外而内的”各种改革计划转变为按照教师自己的需求,让教师自己去发动、指导并维持,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感觉到充分赋权,从而来应对存在问题的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精神,以及云南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调整充实后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试点项目方案的通知要求,昆明市及所辖五华、盘龙、官渡、石林四个县区将配合省级做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编号:09-125-220)改革项目的试点工作。当前,我市有农村教师4万余多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有1.1万人),改善他们的职业地位,改进他们的专业发展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二)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应该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取。对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学者、研究人员表述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将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显性的和隐性的)。实践证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来源于教师自己个人经验的积累、领悟(直接经验)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间接经验),也来自于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扩展。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就是以服务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展走向开放化与终身化,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让每一位农村教师都能够充分享受优质培训资源和特殊的无障碍的研修通道。本课题研究范围为昆明市除城区和县城之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过程当中,存在着内因与外因两个要素,内因主要指教师个体本身的内驱力,包含教师具有的专业发展信念、学习的积极性、自身发展能力等;而外因主要指教师所处的环境,包括大的社会环境和所在院校的小环境。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只有二者统一,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才能被激发并产生作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农村,农村教育发展关键在农村教师队伍。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在全面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提高普及质量的基础上,以推进区域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为主线,均衡配置教师”的要求,建立完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为关键。随着我市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支持服务体系不尽完善,严重束缚着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从而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必将严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表了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并就一系列政策问题提出了指导原则,从那时起“教师的专业性”即被确定。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加快教师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标准和目标,这些标准和目标还没有统一表述,强调的重点也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专业自身的成熟程度、分化程度,这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成熟程度,专业组织、制度成熟程度和专业精神水平;其次是专业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和专业声望以及由此形成的职业吸引力。联合国儿基会曾开展过一项名为“导师制”的大型国际项目,旨在建立农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其愿景是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建立可持续的、互动的县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该体系承担教师的能力建设、培训的后续服务及培训质量的检测等工作,并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儿童的教育质量。该项目在我国多省区进行了试点,探索了多种旨在支持服务于农村教师,试图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方法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未见到一个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运行机制、建构原则等文献报道,更未见完整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运行机制、建构原则之文献。(二)国内研究现状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从社会学角度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从教育学角度更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性增强及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和资源与权利的分配,同时关注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专业精神、知识、技能等,属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在国内已形成基本的共识。三、昆明市农村教师基本状况根据教育事业统计,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在校学生495372人,其中农村229714人,占比46.4%;初中在校学生217932人,其中农村115488人,占比53%;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41084人,其中农村11205人,仅占比27.3%。从城市与农村在校生的权重来看,农村教师配置水平远低于城市。(一)农村教师区域分布全市农村小学教师在区域分布上,主要集中于东川、呈贡、富民、宜良、石林、嵩明、禄劝、寻甸,且多数区县现有农村小学教师的比重大于城市小学,以寻甸县尤为突出。如表图:小学城市县填农村教师数百分比教师数百分比教师数百分比五华区242789.300.029210.7盘龙区192580.1793.339916.6官渡区343295.8732.0782.2西山区201284.900.035815.1东川区60637.231919.670643.3呈贡区39056.600.029943.4晋宁县00.054146.761853.3富民县00.043955.135844.9宜良县00.078345.494354.6石林县00.090660.658939.4嵩明县00.046836.780863.3禄劝县00.098941.1141958.9寻甸县00.065425.1194774.9安宁市128489.8211.51258.7全市农村初中教师在区域分布上,同样主要集中于东川、呈贡、富民、宜良、石林、嵩明、禄劝、寻甸,但与农村小学相比,由于初中向城镇集中办学后,多数区县现有农村初中教师的比重小于城市初中。如表图:初中城市县镇农村教师数百分比教师数百分比教师数百分比五华区152196.600.0533.4盘龙区104192.2797.090.8官渡区165291.4734.0834.6西山区124991.600.01158.4东川区37644.031937.415918.6呈贡区23964.900.012935.1晋宁县00.054163.630936.4富民县00.043986.96613.1宜良县00.078374.826425.2石林县00.090682.818817.2嵩明县00.046868.521531.5禄劝县00.098982.221417.8寻甸县00.065458.646241.4安宁市81897.5212.500.0(二)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全市农村小学教师在年龄结构上,以青年教师为主,占比45.4%。与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小学缺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此外,全市农村小学50岁以上的教师占21.3%,而城市小学不到10%,农村小学教师的老龄化程度比城市小学高出一倍多。如表图:小学教师数(人)其中:女35岁以下36-50岁50岁以上五华区2921371498063盘龙区39916118512292官渡区7845362715西山区35817915012187东川区706223319227160呈贡区29919415911723晋宁县618317287212119富民县35817717010385宜良县943456368397178石林县589261250205134嵩明县808398364301143禄劝县1419414591407421寻甸县1947827983611353安宁市12559494531全市89393848406029751904全市农村初中教师在年龄结构上,仍然以青年教师为主,占比51.6%,高于小学的比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所占比重远低于城市初中。青年教师作为农村小学和初中的主力,关系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性已日益突显。如表图:初中教师数(人)其中:女35岁以下36-50岁50岁以上五华区532825253盘龙区97810官渡区832449304西山区11562455911东川贡区12978338610晋宁县30915615912822富民县662923412宜良县264149156999石林明县215123109988禄劝县21460979819寻甸县4622342971569安宁市00000全市226611011170988108(三)农村教师职称结构全市农村小学教师在职称结构上,基本保持从高级向低级递减,农村与城市相比,小学一级比重略低,小学二级以下比重稍高。盘龙和西山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重达60%上以,多数县区能够保持在50%左右,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寻甸县,其农村小学教师职称结构成纺锤状,小学一级占比过大,小学高级仅占30.8%。如表图:小学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以下五华区14211633盘龙区2441478官渡区342618西山区21911523东川区34828672呈贡区14410649晋宁县30922188富民县18013939宜良县44143071石林县32918674嵩明县42730674禄劝县80557341寻甸县601912434安宁市71495全 市429436121029全市农村初中教师在职称结构上,与小学相比呈反向递减,即从低级职称向高级递减。农村与城市相比,中学一级的比重持平,中学二级以下比重稍高,中学高级基本相当。多数县区农村初中高级教师占在15%左右,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盘龙、官渡、东川、寻甸农村初中高级教师占比不足10%。农村从小学到初中,由于具有初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占比过大,加大力度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紧迫性也日益突显,同时对稳定农村教育人才队伍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如表图:初中中学高级中学一级中学二级以下五华区72222盘龙区054官渡区52133西山区314536东川区74785呈贡区176937晋宁县29118138富民县72032宜良县2697127石林县458162嵩明县416781禄劝县4110957寻甸县25128203安宁市000全市281829917此外,受城乡差异化政策的制约,昆明市现行的中小学幼儿园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结构比例也不利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行分配给城市小学的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指标比例达70%,而农村小学最多为60%,最低仅为45%;分配给城市初中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指标比例达25%,而农村初中也低于城市,仅为20%。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教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教师质量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教师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第一实践主体,也是重要的责任主体。基于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时代转型的理解,基于对昆明市基础教育改革主要矛盾的分析和核心要素的把握,教师专业发展一直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领域。多年来,昆明市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中,从实践层面上作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新培训制度;二是健全培训体系;三是增强培训能力;四是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制度一是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进一步调整和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领导,成立了市级和县级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努力构建市、县、校三级教师培训网络。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县级培训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基本做到机构健全、人员落实、目标明确、职责清晰。通过多年的广泛发动和认真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的参训率和合格率逐年提高,促进了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加强县级培训机构建设。切实加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全力推进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工作。昆明市从1994年开始,推进县一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等级创建工作,现已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2所,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10所。三是完善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定了昆明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统一印制昆明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册,对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实行年度审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健全培训体系以“国培”“省培”项目为示范,积极推进培训模式的创新实践。一是全面落实“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昆明市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认真组织各级各类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各项目的实施。全面落实“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2010年,全市参加“国培计划”项目的人数是2117人,2011年达到2927人,2012年突破8500多人。二是切实做好“省培计划”项目的组织。2011年,昆明市共组织290名幼儿园干部教师参加农村幼儿园园长短期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和置换脱产研修四个子项目的培训工作。三是组织实施万名教师远程培训。充分发挥现代远程网络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推进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全市教师培训工作在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主体等方面逐步形成体系。增强培训能力以全面实施“园丁工程”为重点,扎实推进教师培训工作。昆明市以“名师引领、骨干示范、提升能力、提高质量”为主线,全面加强中小学教育干部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师资培训和专项业务培训。一是以“名校长培养基地”为引领,努力促进校(园)长专业化发展。2011年8月,昆明市正式启动实施千名校长省外研修计划,每年选送200名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赴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进行高级研修。二是以“名师工作室”为龙头,全力打造中小学骨干教师群体。充分利用全市特级教师资源,组建42个“名师工作室”,重点培训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400多人。发挥“名师工作室”团队在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带动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加速打造各学科骨干教师群体。提高培训质量以教师知识更新为目标,广泛开展全员培训。一是全面开展履职晋级培训和考试。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每年定期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全省统一的履职晋级培训和考试。在主讲教师的选聘上,探索实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主讲教师试点工作,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选聘一线优秀教师承担培训任务。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送教到县、送教到乡、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全市中小学教师参训面达100,考试合格率均在95以上。可以看出,昆明市现阶段主要是围绕开展培训工作搭建支持服务体系。单一的培训服务体系已不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且培训机会不均、培训时间短、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日益突显。例如,在一些“国培”项目中,培训者专业不对口或随便抽人顶岗,培训随心所欲,质量难以监控。加之教学工作任务重,参加培训成为负担,教师抵触培训。改变现有的单一培训服务体系,构建一个支持农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必须成为今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五、昆明市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对的困难虽然昆明市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由于农村一直是全市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农村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提高成效不大,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有效支撑和可持续的支持,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所面对的困难也更加突出。(一)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一是“民转公”教师由于起点低,未接受过系统教育,自我更新和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差,总体素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多数“民转公”教师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诸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二是多数农村教师对的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老化,对素质教育缺乏基本的认识,往往把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三是农村学校学科教师不配套,尤其小学段的体育、美术、音乐、外语学科教师严重缺编。在一些农村小学,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教师,英语、信息技术、体育及艺术规定的课程不能正常开设。这种状况的出现使得昆明市的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在学科上出现了很大的不平衡性。一方面由于重视语文等主干课程,使得主干学科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以及布局调整后出现的结构性过剩。调查显示,2012年全市小学专职教师超编200余人,其中主要为主干学科的教师。另一方面,部分课程教师的不足,使非主干学科尤其是音乐等科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学校发展。(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激励不足一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农村教师缺乏对教师角色、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等发生根本改变的心理适应性。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缺乏自主性,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且45岁以上的教师普遍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调查表明,仅有31.4%的教师希望强化和拓展专业知识。三是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教师考核方式,使教师必须面对名目繁多的量化考核、教学排名、绩分取酬等奖惩制度,以及“轮岗制”、“淘汰制”等教师聘任制度,让教师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调查显示,有65.2%的被调查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专业发展。四是在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方面倾斜不足,现行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缺乏激励性,过于强调形式,造成多数教师疲于应付,导致教师群体的种种心理危机。(三)缺乏有效的培训平台一是师资培训的行政管理部门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机构不健全。昆明市教育局设立有师资培训处,但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未设立专门的师训管理机构,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行政管理有的依附在教育科,有的在教研室,有的在人事科,多数县(市、区)甚至直接交由进修学校进统筹和管理区域内的教师培训工作。国家教育部已于2013年3月将师范处更名为教师工作处,机构进行了重组,人员进行了充实,职能进行了调整。而我市各县(市、区)由于受编制、政策等影响,设立专门的师训行政管理机构存在着体制性的困难。二是缺乏有效提升教师素质的培训对策。现行教师专业培训与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调查显示,48.1%的教师认为所接受的培训对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性不够,28.6%的教师认为当前的培训计划“一刀切”,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农村教师培训时间明显不足,由于农村师资短缺,教师往往一人承担多个学科,甚至存在“包班”现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难以参加必要的培训。四是教师全员培训组织形式单一,主要由县一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机构层次低、师资水平不高,且缺乏有效的监控,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浪费。五是缺乏交流学习的平台,虽然我市各县(市)区组织过一些县外、省外的培训项目,但交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农村教师参与比例小,覆盖率低。 (四)培训经费得不到保障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经费中专项列支。”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需经费,依照经费管理权限,由教育行政部门从教育事业费中按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教育费附加的5%安排。”云南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照不低于农村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昆明市各县(市、区)能够按照教育费附加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但按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并未真正落实。仅以教育费附加的5%的教师培训经费而言,各县(市、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实际投入教师培训的经费的差距逐渐拉大,例如2012年盘龙区为519.85万元,而晋宁县仅为126.4万元。这种差异导致城市与农村教师受培训机会不均等,且愈渐突出。六、省外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十一五”以来,全国各地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县域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边远地区小规模学校实行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数。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实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为当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教师队伍规模稳定增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持续优化,教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能力明显提高,教师队伍活力逐步增强。其中关于加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有:(一)加强师德教育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多渠道、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师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职业观。例如,浙江省开展规范教师从教行为,通过完善教师师德集中专题培训制度、新教师岗前师德培训制度和班主任上岗培训制度,以及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加快师德培训制度建设步伐。同时,每两年评选150名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江苏徐州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师职业道德”考试,把参加师德教育学习和考试作为教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在全市组织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举办各类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二)规划教师培养科学规划和合理确定普通中小学、学前教育、中职教育和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规模、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全面提升教师的培养层次。例如,山东省实施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工程,构建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提升全省教师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以高水平大学和师范院校为依托,整合校地教师教育资源,以高校独立设置的教师教育学院建设为抓手,建设20个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省级教师教育基地;整合优化县(市、区)教师培训资源,建设100个左右县级教师教育基地。教师教育基地建设采取省(市)与高校(县区)共建、以高校(县区)为主的方式,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三)建立培训制度全国各地逐步建立了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以5年为一个周期,以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实施全员培训。例如,江苏镇江市引进国内外优质教师教育机构的培训项目,开拓教师培训渠道,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把农村教师培训和“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以网络为基地,以课堂为阵地的培训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浙江在全省遴选了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校本培训示范校,作为全省校长与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实施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等专项培训。此外,还将民办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全面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并将民办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办学资质年审检查内容。(四)建设共享课程体系充分了解和引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重点,建设多维度、多层次、模块式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包括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体验三大模块。例如,上海市在课程结构上实施分级开发比例,其市级课程占10%-20%,区县级课程占30%-40%,校本课程占50%。并整合市、区县、学校力量开发教师培训课程,形成长效的共建共享机制,为教师提供区内与跨区培训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集中面授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高质量、个性化学习机会。(五)加强优秀人才培养以提升专业境界、促进专业成熟为重点,建立起鼓励创新、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实施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推动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山东省实施“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面向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完善的齐鲁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制度,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校长,以此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对培养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优秀者命名为齐鲁名师、名校长。上海市加强名校长跨省市学习交流。选派优秀的中小学校长参加“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联合培训计划”项目,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名校长办学经验交流。实施校长与教师海外研修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校长与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攻读学位、访问学者以及跟岗学习的运行机制。(六)健全监督保障机制及时开展对项目进展、经费投入及使用效益、培养培训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加强对教师培养培训的计划项目及其管理进行专项督导。例如,江苏南京市实施“四项机制”,即深入实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督导发现机制、评估激励机制和创建目标引领机制。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专项督导”工作,运用发展性评价原理,通过系统评估,促进教师培养培训计划的实施,推动教师教育工作,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这些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昆明市今后在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要做到整体规划,从机构建设、制度保障、培养机制、评估体系等方面科学规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疏通农村教师研修通道。要按照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走向开放化与终身化的远景目标,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的优质资源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七、昆明市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教师队伍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教育规划纲要。遵循教育规律,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为总要求,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主线,统筹规划,创新机制,强化保障,构建昆明特色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二)工作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市级规划指导、区县统筹落实、学校为实施主体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以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能力为中心,疏通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建设积极、开放、自主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激发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到2015年,初步形成服务机构、管理制度、评估体系基本健全,向全社会开放的具有昆明特色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走向开放化与终身化。(三)主要任务1、建立健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制加强服务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市、县级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培训、进修等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县级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基础能力建设,整合教研、电教等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建设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制定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水平标准,推进教师进修学院改革,提升县级教师进修机构建设层次,充实师资,提高服务水平。改革服务机构的评估机制。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机构资格认证及定期评估制度,加强对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完善对培训、进修等服务机构的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和使用、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估,优化教师培训、进修的过程管理,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管理。实行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完善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积极探索教师教育培训者专业资质标准,规范高等院校、教师进修院校及其他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对专兼职培训者的选拔与考核,探索教研员作为教师教育培训者的专业化评聘、流动、退出机制,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2、创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机制探索和创新多样化培训方式。创新开展以案例征集与分析、主题讨论、实践体验为重要方式的师德培训项目。实施“春城最美乡村教师”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和教书育人水平。支持教师跨地域、跨系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探索开展市级地方选修课程培训。加强对紧缺学科教师专项培训。加大民办学校和农村新建学校教师的专项培训。组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师队伍,实施“导师巡回制”,一对一指导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以“名校长培养基地”为引领,努力促进校(园)长专业化发展。实施“农村千名校长省外研修计划”,每年选送200名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进行高级研修。设立“农村教育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全力打造农村各学科骨干教师群体。广泛开展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全省统一的履职晋级培训和考试。各学校应配合全员培训制定5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和制度化。着力建设校本研训协作机制。营造教师之间合作研修的氛围,构建校本研训专业引领团队,形成片、乡(镇、社区)、县乃至全市范围的校本研训协作体。加强校本研修的专业支持与内涵发展,市和区县层面加强对校本研训的课程设计、资源开发、组织实施、监督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管理。3、加强农村教师远程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平台,整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课程资源和培训平台,构建开放兼容、资源共享、规范高效、覆盖全市城乡、“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教师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资源计划,提高课程资源质量,重视课程资源建设各个环节的标准建设和规范落实,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健全农村教师远程教育管理机制,统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完善
- 时尚男装穿搭风格总结
- 医院口腔科人员的个人工作总结
- 离婚抚养权分配与子女赡养、监护、探望权协议书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范本#模板#家庭财产分配方案
- 历史建筑保护性装修与特色物业维护合同
- 离婚抚养协议:子女心理辅导及成长跟踪
- 2025年毒物学中毒急救处理论述题考试答案及解析
- 金融科技公司股东股权变更及投资风险控制协议
- 离婚财产分割补充协议公证与财产分割执行协助合同
- 2025年北京市家庭居室装修工程施工合同
- 事业法人登记管理办法
- 承装修试许可证管理办法
- 2025楼宇平方效益评价规范
- 术后并发症护理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常规项目自查记录表
- 粪污清运服务管理制度
- 医疗机构动火管理制度
- 孵化基地制度管理制度
- 中枢整合康复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