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流程.doc_第1页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流程.doc_第2页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流程.doc_第3页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流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鹤壁京立医院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SOP)(试 行)持有部门:有长期住院患者的病区、检验科制定者:杜 娟审核者:赵志新版次:01制定日期:2012.02审核日期:2012.02执行日期:2012.02一、目的正确采集、运送血培养标本和报告血培养结果。二、内容(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三)采血流程1 消毒1.1 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1.2 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2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助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3 注意事项3.1 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3.2 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采血。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3.3 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3.4 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3次。3.5 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四)运送要求1 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宜置于室温环境。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2 送检标本应正确粘贴条形码,注明采样时间和送检时间。3 安全防护: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五)报告要求1 紧急口头(电话)报告血培养出现阳性报警时,立即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在最短时间内将结果向临床主管医生进行紧急口头(电话)报告。口头报告包含以下内容(报告者全名;报告的时间;所联系医生的全名;报告镜检结果并强调其紧急价值;确认临床医生收到报告并复述结果),并记录在案。2 最终结果书面报告1.1 无菌生长(培养5天无需氧菌和厌氧菌生长);1.2 阳性培养结果(最终鉴定结果、最终药敏结果)。3 其他报告和记录3.1 标本被拒收时,需即刻通知临床立即重新采血,并记录在案。3.2 最终结果与紧急口头报告结果不符,需要变更时,需立即通知临床,同时必须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