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导学案.doc_第1页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导学案.doc_第2页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导学案.doc_第3页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一、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影响地表形态的力:分 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 、 、 。等形成 ,使地表变得 。在空间上 ;在时间上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 、 、 、 。等作用把高山 、把盆地 ,使地表趋于 。2、地壳运动的分类(性质和方向) 按性质、方向分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岩层沿 方向运动岩层沿 方向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巨大的 山系和 或 。 例:大西洋的形成和扩大使岩层发生隆起和凹陷引起 。两者关系相伴发生,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主要以 运动为主, 运动为辅。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板块边界与地貌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二、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表现: 、 、 、 。 2、对地貌的影响:流水的侵蚀地貌: 、 ,黄土高原的 地貌。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河流中下游 (凹、凸)岸形成 平原,山口 。 风力的侵蚀地貌: 、 。 风力的堆积地貌: 、 的形成。冰川作用:侵蚀 堆积 (4)波浪作用:侵蚀 堆积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课内探究、知识归纳】一、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2)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3)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4)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为主高山峡谷中游:搬运为主河道变宽下游:沉积为主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为主角峰、冰斗山下:堆积作用为主冰碛湖等风力作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等 【典型例题】1、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本身 B、太阳辐射能 C、生物能D、海洋能2、下列地表形态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是( )A、褶皱山脉B、地表的高低伏C、海陆的变迁D、沙滩3、喜马拉雅山和基拉韦厄火山爆发说明了(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十分缓慢 B、内力作用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4、2006年5月22日,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正式开始,志愿者和登山队员一起为珠穆朗玛峰海拔51208000米区域进行清扫。据此完成(1)-(3)题。(1)珠穆朗玛峰南北坡雪线高低和影响因素为:A.南高北低光照B.南低北高降水C.南高北低地形D.南低北高热量(2)有关珠穆朗玛峰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B.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C.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D.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分裂形成的(3)珠穆朗玛峰位于:A.亚欧板块上 B.印度洋板块上 C.太平洋板块上 D.非洲板块上5、读 “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1)P 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A 、海岭B、海沟C、海盆D、大陆架 (2)Q 岛中部连绵的水稻梯田是传统技术条件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它对当地地理特征反映(或折射)不正确的是:A、地形多山,地势崎岖 B、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C、火山活动频繁,土壤肥沃 D、气候湿热6、图甲为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4)题。(1)图中甲山海拔高度为1474米,有关该山地构造及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A褶皱构造,块状山地 B断层构造,褶皱山脉C褶皱构造,褶皱山脉 D断层构造,块状山地(2)有关甲山顶与附近乙城市的气候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降水多于乙地,气温的日较差大于乙地B甲地降水多于乙地,气温的日较差小于乙地C甲地降水少于乙地,气温的日较差大于乙地D甲地降水少于乙地,气温的日较差小于乙地(3)下列四幅图中,最可能符合甲山地植被垂直差异的是: (4)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其他灾害是:A干旱 B海啸 C暴雨洪涝 D滑坡7、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表示风力的搬运作用 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 B C D(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沙尘暴 水土流失 泥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