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封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四川卷) 本试题卷分第卷(单项选择题)和第卷(非单项选择题)。第1卷l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 (单项选择题 共27分)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1卷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暂时(zn) 埋怨(mi) 谆谆告诫(zhn) 引吭高歌(hn) B.豆豉(ch) 踝骨(hui) 踉踉跄跄(cn) 按图索骥(j) C.梗概(n) 删改(shn) 炊烟袅袅(nio) 明眸皓齿(mu) D.搁浅() 解剖(pu) 鬼鬼祟祟(su) 不屑一顾(xi)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A级。 【试题分析】A项“埋怨”中的“埋”不读mi,应为mn,故A项错误;B项“踉踉跄跄”中“跄”不读cng,应为qin,故B项错误;C项“梗概”中的“梗”不读n,应为n,故C项错误;D项全部正确。 【答案】D 【答题分析】此题应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如“埋”的两个读音“mi”和“mn”,有些同学因识字量不足,容易将字误读成偏旁读音,如“跄”,还应注意克服方言的影响,“梗”为后鼻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妨碍 功夫片 钟灵毓秀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B.梳妆 吊胃口 瞠目结舌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辐射 入场券 循章摘句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蜚然 直辖市 秘而不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A级。 【试题分析】B项“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中“驰”应为“弛”,故B项错误;C项“循章摘句”中“循”应为“寻”,故C项错误;D项“蜚然”中“蜚”应为“斐”,故D项错误。所以选A项。 【答案】A 【答题分析】本题要结合词语找出错字,如“一张一弛”中“弛“与“张”对应,是松弛的意思,“驰”是奔驰之意,故错误;“寻章摘句”指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作深入研究,“寻”为找寻之意,“循”不合适;“斐然”指有文采的样子,可用作“文采斐然”,所以应为“斐”而不是“蜚”。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试题分析】A项中“届时”表示“到那个时候”,表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题目中文化跨界论坛正在北京举行,所以A项“届时”使用不当,故选A。B项中的“熟稔”表示“很熟悉”。C项中的“声名鹊起”表示“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D项中的“鳞次栉比”表示“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答案】A 【答题分析】考生答此题时,容易出错的错误一是不能正确理解词语和成语的意义从而不能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二是将词语和成语孤立地看待,脱离文本,因此考生要想得出词语使用是否恰当,必须结合语境判断,语言使用应该得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语病的能力。A项属于病句类型中的句式杂糅,应为“颁奖典礼设在举行,当场揭晓了名单”,C项不合逻辑,“顽疾和陋习”应为整治,用“引导”不恰当;D项语序不当,应为“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四川首个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根据分析可知应选B项。 【答案】B【答题分析】考生在做此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一是对于常见的病句的六种病句类型把握不到位;二是在具体题目里会混淆病句的类型,从而辨析不了病句的错误。此题要求考生能正确辨析病句,综合考查了句式结构、恰当用词等知识。对题目一扫而过,没有仔细分析题目是导致考生错选的主要原因。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两汉经学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 于是引起令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5.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及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C.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试题分析】第一段“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说明A正确,“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说明B正确,选项C“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不是今古文经学的根本区别,故C项不正确,文章最后“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说明D正确,所以本题选C。【答案】C【答题分析】考生在做此题时容易犯的错误一是断章取义,只看某一句而不看全文,对全文的细节方面把握不到位,C项虽然文中说今文经、古文经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但并不是其主要不同,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二是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对重要概念的的理解定位错误,从而理解错误,造成错选、误选、从而导致失分。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试题分析】第一段“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说明儒家经典并不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故A项错误,第二段“古文经学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与“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中“最高成就”在文中得不到体现。所以B项正确。 【答案】B【答题分析】考生在对本题进行作答时,容易犯的错误一是对文章信息定位的错误,筛选文章信息出现了偏差;二是对文章内容把握不到位,没有注意选项的细节是否和原文相符。考生答题时只看整体,而没有重视细节,从而导致考生失分。 7.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试题分析】文章分析了国家以儒学为尊,从制度层面确立儒学主流地位,故A项正确,第二段中“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和“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说明B项正确,C项“一直未能立于学官”文中没有依据,故C项不正确,最后一段“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所以D项正确。【答案】C【答题分析】此题考生容易出错的一是对文章整体内容把握不够清楚明了;二是对文章的主旨句定位错误,对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掌握不了,混淆了作者的观点,而难度在于需要考生提炼原文意思进行推断,不能直接从原文找到答案,考生易脱离文本意思,形成主观臆断,造成错选、误选,从而导致失分。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汉氏失御 御:控制 B.见久学而渝者也 渝:违背 C.工人之染 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 叹:赞叹 【测量目标】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试题分析】B项“未见久学而渝着”译为“没有见过长时间学习而退步的”,故“渝”是“改变,退步”的意思。在“明誓固在,不可渝也”中,“渝”译为“违背”。故答案选择B项。而A项“自汉氏失御”译为“自汉朝失去控制以来”故“御”是“控制”的意思;C项“工人之染”译为“工人给布染色”,故“染”是“着色”的意思。D项“ 士敬而叹之”译为“朝中大夫敬而赞之”故“赞”是“赞叹”的意思。 【答案】B【答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生答题时易忽略文言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御”在古文中常译作“防御,抵御”,而在此句中译为“控制”。考生易造成错选、误选,从而导致失分。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非化以成俗 始以强壮出 B.咸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 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测量目标】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试题分析】A项第一个“以”为连词,来,表目的;第二个介词,在,引出动作时间。B项的“乎”都作介词,相当于“于”。C项第一个“于”为介词,比,表比较;第二个为介词,不翻译,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D项第一个“而”为连词不翻译,表并列;第二个为连词,却,表转折。综合分析可知答案选择B项。 【答案】B【答题分析】考生在对本题进行答题时,易忽略区分相同的文言虚词在不同文言文中用法和意义的差别;易脱离句子进行翻译。同时,考生没有根据需要结合语境对词语作出适当的解释,造成错答、漏答,从而造成失分。第2卷 (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10.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4分) (2)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4分) 【测量目标】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文从字顺,合乎语境,特别要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语,即所谓评卷时的采分点,并且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第一句要注意“患、骥、颜”的翻译,还要注意全句的顺承意思。第二句要注意“类、匪、济”等字的翻译和全文大意的准确理解。 【参考答案】(1)学习的人,不必忧虑才能不够,而应忧虑志向不立;所以说,希望成为千里马的马,会成为千里马那样的马,希望成为颜渊那样的那类人,也会成为和颜渊一类的人。(2)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形成江河,积累微小的灰尘来形成崇山峻岭,没有志向,没有勤奋,按理说没有理由成功。【答题分析】考生在对本题进行答题时,关键在于注意对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并真确理解句子意思。考生不能真确理解句中“患”字的意思和“匪”在句子中通假字的情况,就难以知晓它在句子中的义项,造成误解或错解句意,从而导致失分。 11第1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5分) 【测量目标】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先读懂全文大意,然后抓住“目标、态度、方法”三个词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从原文中“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等内容可以看出要做一个德才兼备之人的目标;从“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看出还应有志向有态度;从“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则可以看出锲而不舍的学习方法。 【参考答案】目标:树立美好的品德,有一颗正直的心,有良好的处世之道,二者相得益彰。态度:为了心目中的理想目标而积极努力,拥有这样的向上奋斗的心态。方法:坚持去做,不断努力,积少成多。 【答题分析】本题作答有一定范围,应首先找准相关的答题分布的区域,切不能泛泛而谈。考生应首先读懂全文,然后对关键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而考生却没有对重要点进行归纳,甚至还没有读懂文章就主观臆断的进行作答,结果造成错答漏答而失分,如目标和态度没有具体完全的归纳,缺少某一点,所以应在结合题干要求的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概括内容。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4分)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试题分析】首先对句子内容进行翻译,大意是“楚国有一位贤臣叫屈原,被谗言陷害遭到放逐,就写了离骚说明自己离别的哀愁,抒发自己内心,证明自己无罪,以作品讽谏,希望君王能觉察醒悟,最终没能让君王明白自己,所以投入汨罗江死去。”根据翻译内容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答题分析】解答这种文言断句,应先理解整句的大体意思,根据意思进行断句。同时要明白古代诗歌散文的韵律美,根据韵律进行断句也是一种有效方法。考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某些文言字词不能完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所以出现划分的节奏错误;二是不能对句子进行准确的翻译,结果出现断句的错误,从而导致失分。 13.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效果,需要考生对这首诗的总体风格和写作方式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可从内容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表现手法上采用对比的手法,“谷静”与“风声彻”对比,“山空”与“月色深”对比,动静相结合,内容上表现山谷的空旷和静寂。 【参考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答题分析】考生解答此题时不能浮于表面,而应在分析手法及内容后得出诗人想要表现的情感。另外部分考生对该题型感到困惑,因而不能很好的作答。出现的错误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想当然,理解错误,作答缺乏针对性,如认为该两句诗只是对山谷静寂的一种描写,没有答出“空旷”这一点;二是没有从内容和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有些考生只是纯粹的从手法角度上来作答,只答出“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而没有结合内容的方面,使考生没有获得高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考生在对本题进行作答时,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来分析。考生可从诗歌四联的内容来进行作答,诗人描写兰径、槐庭、山谷、月色等景物,都为了表达自己的松桂心,排遣自己久居樊笼的苦累。 【参考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答题分析】考生作答本题不可只谈作者的情感和志向,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是“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部分考生在回答该题时只从情感方面而没有结合诗歌内容来作答,结果造成漏答,所以要从全诗诗句的描写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生在阅读和理解古典诗歌时,不能把“景”与“情”作机械的割裂,造成对题干的漏答、错选,从而导致失分。 14.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吾视其辙乱,_,故逐之。(曹刿论战) (2)明明如月,_?(曹操短歌行) (3)闾阎扑地,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4)万里悲秋常作客,_。(杜甫登高) (5)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6)予谓菊,_;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7)持节云中,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A级。 【试题分析】考查内容有诗、词和散文,覆盖面较广,要求考生有较好的文言诗词储备,同时注意错别字。 【答案】 望其旗靡 何时可掇 钟鸣鼎食之家 百年多病独登台 银瓶乍破水浆迸 花之隐逸者也 何日遣冯唐 薄雾浓云愁永昼【答题分析】上下句的诗歌默写并不要求全文一字不漏背诵,考生要注意训练自己对上下句诗词的反应。本题还要注意题干要求限选6题,考生可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6句进行默写。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太湖碎锦范烟桥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注重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考生在对本题进行作答时,要将选项与文章内容充分结合进行理解。A项考查的是对文章整体内容做宏观的把握和概括,以偏概全,故A项不正确,由第五段内容可知,它是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对太湖实景进行描写,没有想象的方法,故D项错误。所以本题选A、D。 【答案】A D 【答题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文章,考生平时接触较少,应注意景物描写的方法,作为判断正误的多项选择题,应把每一个选项带入文中分析判断,不能脱离文本。做该类题目时不要偏离文本内容,部分考生脱离文章的中心意思,主观的进行推测和分析,而造成失分。16.文章第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 【试题分析】结合文章第二段可以总结出描写了东山物产的丰富、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魅力和人民辛勤的劳作这些“胜概”,通过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笔下全是美好的景色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体会到作者对这些事物的喜爱之情,从而总结出作者对自然的爱、对劳动的爱。 【参考答案】(1)文章第二段写了三方面“胜概”:自然之美,物产之丰,劳作之美;(2)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答题分析】本题需要抓住题干,确定题干所规定的答题范围是第二段。回答作者的感情应通过作者描写内容总结和概括,考生容易对该题错漏错答,是因为没有联系文章整体的内容来进行理解和作答。文章第二段写了三方面之胜景,部分考生会忽视其中一点,没有意识到“劳作”之美,造成漏答失分。 17.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6分)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试题分析】内涵即分析意思,通过全文内容的分析可知,本文主要描写了太湖各色各样的美丽景色,“碎锦”意为“细碎的绸缎”,这里就是将太湖美景比作绸缎,表达太湖的美和作者对太湖美景的喜爱。这个标题开门见山的指出文章描写对象,具有点明对象的作用,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参考答案】(1)“碎锦”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2)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3)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答题分析】考生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注意分析修辞手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思想。不能只答一方面漏了其他方面,如文章标题是说东湖美景,还要分析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以及暗含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考生会忽视其中一点,而漏答错答,从而导致失分。 18.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6分)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F级。 【试题分析】开放性试题既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赞同的就要分析“近观不如远眺之美”答案就要着重体现远眺之美,可以结合文章也可以结合生活,写远眺可以统揽全局,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达到新的人生境界。不赞同的就要说明近观相较远眺的优势,比如可以细致入微的观察,体会远眺没有的乐趣,发现远眺不能发现的细节。 【参考答案】示例一:赞同。近观和远眺釐峰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云气”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 示例二:不赞同。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的奇景。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想要领悟到近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 【答题分析】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要选好角度分析,要能自圆其说,不能明明写远眺之美,最后侧重近观的好处,同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尽可能谈出自己的新意。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一是脱离生活实际,内容写的空洞,二是所写的没有体现出新意。六、(10分)19.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紧扣宣传目的;运用比喻手法;不超过40字。(4分)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目要求考生拟写宣传语,主题是倡导同学参加创业、创新活动。一般宣传标语可以使用比喻加对仗的修辞手法进行书写,而此题要求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考生可将创业和创新进行形象比喻,然后通过对比句式完成题目。 【参考答案】创业是青春的火炬,创新是创业的翅膀,用创业点燃创新梦想,用创新放飞人生希望。 【答题分析】回答这种开放性试题,切忌不按照要求作答。思路可以开放,答案一定要规范按照要求来写。本题要求紧扣宣传目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40字。而考生容易出错的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忽略题目的字数要求。20.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内容具体;句式工整;语言简明、得体;60-80字。(6分) 【测量目标】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和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首先应明白论语中的两句话说的是考虑自己之前要先考虑他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然后结合自己生活说明在与人交往时要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发挥发散思维。同时在做此题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简洁,字数在要求范围内,不可脱离题目的要求来答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郴州市汝城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南宁马山县公安局第一次招聘警务辅助人员6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州市长乐生态环境局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年宁波富达股份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泸州市蜀润建材有限公司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市汽车运输集团招聘6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安徽芜湖市鸠江区招聘区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拟聘用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省施秉县杉木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福州城投供应链集团社会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 JT-T-1094-2016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
- MOOC 理性思维实训-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高清版)TDT 1001-2012 地籍调查规程
- 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建设需求
-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说明书
- 如何进行模拟堂教学
- 监控扩容施工方案
- 轴的计算与校核、传动轴计算(无密码可修改)
- 《复旦大学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