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竞争情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docx_第1页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竞争情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docx_第2页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竞争情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docx_第3页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竞争情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docx_第4页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竞争情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竞争情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11心理 吴兴隆 指导老师:邹增丽1.引言进化心理学这个术语是90年代出现的,它从社会生物学演化而来,声势逐渐壮大1。作为一个新兴的心理研究理论,进化心理学为心理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人类各种心理机制的功能和起源进行了解释。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竞争性是普遍存在每个人类个体的一种心理机制,是人类在漫长进化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心理机制。而个体竞争性使个体在面对竞争环境时候比没有具备这一心理机制的个体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作为一种应激的心理机制,它能集中个体的注意力;提高个体思维活动的效率;增强成就动机。这为个体发掘潜能创造了条件。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所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2。而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目标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者主体自我把握和感受(Bandura,1986)。竞争环境发掘个体潜能的作用,可以通过提高个体完成活动的信心,来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1. 进化心理学观点下个体普遍具有竞争性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比较激烈,人们竞争压力比较大,近期的关于竞争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论证起负面心理作用,对竞争的积极方面的研究相对少得多。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的竞争性是个体和种群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提高个体成功率和生存率的心理机制。一个对个体竞争意识的调查显示,竞争意识水平于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即个体竞争意识越强,心理健康水品就越高,这与人们对竞争的看法有不少的差别3。在进化历史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许多自然环境的威胁,同时也要承受来自其他人类个体或群体的攻击,因为以群居生存的灵长类动物群体或个体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争斗4。因此,人类就需要一定心理机制来避免受到其他群体或个体的伤害(Cosmides,Tooby,& Kurzban,2003)。人类个体在个体竞争状态下,肾上腺素水平等提高,个体注意力的水品提高,有利于个体集中精力对付竞争情景。人类的这种机制,有利于在竞争情境下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而缺乏这种机制的个体在面对竞争时候便更可能会被淘汰。本能论对个体竞争性的解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根据诺贝尔奖得主兼动物行为学家洛伦兹的理论,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有着一种对抗同类个体的战斗本能,这便是攻击性本能,它是动物具有的四种基本本能之一,另外三种则是:饥饿、性欲和恐惧。他认为在动物中,所有竞争方式都可以在人类社会中找到,人类的这种争斗本性会通过遗传而留给后代,这是有机体延续生存的关键所在5。 总的来说,人类个体的竞争性是从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具有各种心理机制的个体淘汰与适应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动物和婴儿竞争性得到遗传的证据。2.1 动物的竞争性美国行为遗传学家特里昂做的迷津实验印证了遗传对行为的影响。他把白鼠分成两组,走迷津中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然后分将它们开喂养,并让白鼠分别繁殖后代。分析白鼠后代行为发现,那些最初迷津成绩好的白鼠第2代到第8代,走迷津变得越来越好,而成绩差的白鼠则越来越差。在后来的研究里,外国不少行为遗传学家对鸡、白鼠等动物做了研究,发现动物在情绪性、活动水平、性驱力和攻击性等个体行为上,同样有着相似的遗传规律。这些研究也说明了,遗传在个体行为上有着很大影响,特别是攻击性遗传。具备较强的攻击意识个体,其竞争意识要明显高于攻击意识弱个体,而且攻击意识强个体更倾向于表现出竞争行为 (强竞争状态),个体竞争性成为其行动的直接驱动力。而那些攻击性弱的个体,在竞争中则会表现出竞争意识不足,或者有意避免竞争行为,追求温和的竞争情景6。2.2 幼儿的竞争性幼儿具有遗传而来的个体竞争性。心理学家对2岁左右的儿童做了这样的实验:把儿童领进实验室,给他们身上戴上类似测谎仪的各种生理指标监测设备,让他们坐在妈妈腿上,听妈妈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些恐怖、紧张的情节。结果发现,不同的孩子,在听到恐怖紧张情节时,生理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非常紧张,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皮肤汗腺分泌多;有的则不那么紧张,各种生理指标变化都不大7。然后观察他们在幼儿园中的日常行为,发现那些感觉阈限值低,也就是在听故事时生理变化大的孩子,对别人的情感觉察很敏感,攻击行为少,同情心强;而那些感觉阈限值高、在听故事时生理变化小的孩子,攻击性较强,同情心较弱,对别人的情绪变化缺乏敏感性。还有研究发现,儿童的气质失调与迷走神经调节有关。攻击性强的儿童不能调节它们的愤怒,因此对挫折性社会环境的反应是敌对的。当这些孩子产生愤怒情绪时,可能伴随着比别人多的攻击动作和言语反应,他们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8。攻击性强的个体也让他们更倾向于与别的个体竞争。心理学家发现,通过副交感神经系统影响着呼吸及心律变化的迷走神经,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那些迷走神经调节较差的儿童对他人的痛苦毫无反应,这种在唤醒阈限之下的迷走神经调节使他们采取攻击行为时不带同情或内疚感(Rubin K H,Hastings P. D,McNichol K. 两岁儿童与同伴攻击与扰乱行为的相关. 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第15届双年会发表论文. 1996. 加拿大魁北克)。个体竞争性是遗传而来的,是普遍具有的,那我们便可以在竞争情景中激发个体的竞争性,提高自我效能感。2. 竞争情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机制一项应用竞争情景对有严重自卑感的大学生干预发现,在进行12周的篮球竞争性情景锻炼干预实验后,竞争性情景锻炼在促进学生掌握篮球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外,能有效地减少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心理,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敌对、厌烦等不良情绪。此外,适宜的竞争性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减轻自卑感产生有效的影响9。竞争情景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机制是怎样的呢?竞争情景激活了个体的竞争性,这个人类本能的心理机制从个体生理功能、注意力、认知和成就动机四个路径提高了个体的竞争能力,为个体激发潜能创造了条件,让个体有条件相信自己完成目标的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3.1 竞争情景对个体生理功能的增强在竞争情景中,个体力量,脑活力增强,这有利于提高复杂情景的应对效率,增加个体成功几率。这种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呢?竞争时,由于个体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刺激肾上腺体分泌激素,促使血糖升高,从而让身体产生紧张感这种紧张感使人的体力变得更充沛,精力更旺盛10。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挑战状态下,运动员交感-肾上腺-髓质 (sympathetic-Adrenal-medullary,SAM) 活动增加,导致心律加快,左心室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大。与此同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增多,血糖含量升高,血管壁肌放松,进而引起血管舒张,导致系统血管阻力降低(Blascovich & Mendes,2000)。这意味着在竞争情景下,作为输送能量的管道血管更为通畅,并且管道中的 “燃料”(血糖)含量也比一般状态下更高,这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肌肉都得到了更多的能量供应,提高了脑的活力和肌肉的力量,为成功应对环境中的刺激提供了前提11。 3.2 竞争心理促进个体集中注意力的机制竞争情景中,人们受到奋斗目标的鼓舞,得到优胜的愿望强烈,因此产生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大脑皮层特定部位神经处于最具有活力的优势兴奋状态。进而使个体心理活动的各个成份保持着紧张和高度的集中。这提高了人们认识活动的独立性12。对高等动物来说,要在多变而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个体必须具有迅速改变中枢神经的兴奋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件(如逃避危险)上来抑制其它刺激因素干扰个体精力的能力13。人类个体在长期的进化中,发展了在竞争情景下集中注意力的心理机制。在对竞争与非竞争情景下心算脑机制差异的研究发现,竞争组被试额区、双侧枕区和顶区的脑电波波幅更多偏于负向,被试分配了更多的注意力。竞争组在心算前期注意力集中,调动了更多的心理资源,认知活动更积极,所以后期处理时候较轻松,心算后期认知资源运用减少,但是记忆保持则是加强的14。在竞争情境中,个体更容易激发自身集中注意力的心理机制,去处理竞争的应激。处于应激状态时候,大脑对刺激警觉性和敏感性大幅度提高,倾向于优先注意和处理面对的刺激15。这样有利于集中个体精力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个体的潜能,让个体看到自身忽略的能力,进而让个体有理由肯定自己,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3.3 竞争心理对个体认知的促进机制在竞争情景中,个体的认知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个体领悟能力提高,有利于提高个体复杂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心理学家研究了人类个体在竞争与非竞争情景下认知变化的脑机制。其中一个实验考察了不同的竞争水平(高、中、低竞争水平和无竞争)情境下引发的情绪(积极、中性和消极)对顿悟影响。结果发现:竞争强度对于解决字谜问题过程中的原型启发有显著影响;无竞争条件下效果最差;情境中有、或无竞争与情绪效价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第二个实验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进一步深入探索竞争心理对原型启发效应影响的脑机制。ERP结果发现,竞争性情境促进原型启发的方式可能主要是涉及散焦性质的注意模式,增进语义整合和更大程度上思维定势的打破,以及更多的新异联系的形成等认知过程16。3.4 竞争心理增强个体成就动机的机制竞争情景加强了个体的动机力量。在竞争情景中,个体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变得更加强烈,因而对所从事的任务的兴趣更高,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强,争取优胜的信念也更坚定17。在让一个人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骑自行车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竞争情景下个体成就动机的增强。第一次时候,让一个人单独骑自行车,结果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25公里每小时;第二次,安排他在另外一人跑步伴随的情况下骑车,这次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31公里;第三次,让他与其他人进行骑车比赛,这次他的平均速度达到了每小时32.5公里。同一人,在不同条件下骑自行车,其速度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有竞争的存在18。竞争的情景激发了个体竞争性的本能,在潜意识中或意识状态下提高了个体的成就动机。3. 结论与展望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竞争情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是:竞争情景激发个体竞争性的本能,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生理机能,提高个体认知的敏感水品和注意力水品,提高个体的成就动机。因而个体更容易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当然,安排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的竞争情景时,应该是可以个体经过努力可以获胜的竞争,这种状态下,个体更倾向于将体验到的情绪感知为对自己的表现有益的因素19。竞争情景锻炼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干预自我效能感较低个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易操作性使其可以较广泛地运用,为心理辅导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方法指导。参考文献:1钟建安,张光曦. 进化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94-703 2吴增强. 自我效能:一种积极的自我信念. 心理科学2001年第24卷第4期.3赵国秋. 个体竞争意识的心理因素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34魏铮,葛操,屈艳. 偏见,进化的生存机制. 心理学探新. 2013,第33卷,第2期,10510.56奥康洛伦兹著王守珍,吴月娇译攻击与人性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 7.818孙科炎. 竞争心理学. 2012年出版. 第1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P2-7.9李佳川,唐金根,丛向辉. 竞争性情景锻炼对大学生自卑感干预的个案实验研究.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7卷,第6期.101217陈宁. 论竞争心理. 青年探索. 2000年 第四期.1119李洋,张力为,张连成. 挑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