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三)(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汉初推行“黄老思想”的主要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b为恢复发展经济,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c黄老之学是当时的显学d黄老之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西汉初年,经济残破,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推行黄老思想,故选b项。【答案】b2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至汉武帝即位时“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无为而治d大一统思想【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背景。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学,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武帝时,经济实力大增,为此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故选d项。【答案】d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儒学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较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汉代儒学吸取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形成新儒学,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即指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答案】c4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广大民众b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c主张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解析】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救济贫困、安抚民众的理念,故a项错误;“德治”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题干中“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体现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思想,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兴办太学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5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33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解析】抓住关键信息“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体现了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答案】a6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答案】d能力提升7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解析】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集中于中央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的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答案】d8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提出“民贵君轻”取代“黄老之学”【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思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c项错误;“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故d项错误。 【答案】b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他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德艾伯华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发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作为基本课程。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主张君主应该实施怎样的统治,其思想实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结合孟子的“仁政”学说概括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二信息从政治、教育和思想三方面概括回答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从统治者本身重视和儒家思想与教育关系角度分析原因。【答案】(1)主张:实施仁政,倾听“人民”的呼声。实质:体现了民本思想。(2)措施:政治上,运用法家学派的治国原则(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教育上,创办太学,传播儒家思想;思想上,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原因:得到统治者的推崇;与教育密切结合。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诏曰:“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回答。【答案】(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任答两点)(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专家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全攻略
- 2025年中级气象观测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趋势分析与预测题解读
- 桐昆集团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陪诊师考试难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练习题及答案一
- 河南银行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方案和措施
- 2025年交通运输厅公务员招录考试模拟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度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船舶检验法律法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手机版)
- 2025年殡葬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农机行政处罚流程图
- 盘阀结构和原理课件
- GB∕T 6818-2019 工业用辛醇(2-乙基己醇)
- 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
- 钻具内防喷工具课件
- 新版(七步法案例)PFMEA
- 会计师事务所7(报告流转签发制度12)
- TCECS 20007-202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指南
- 社保现金补助协议书
- 《中医内科学血证》PPT课件.ppt
- 文印申请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