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 革 势 在 必 行我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认知李大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在我校进行了將近两年。在这条并不平坦的探索之路上,围绕着怎样改革的议题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虽然也解决或初步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总有被动感,因而消极应付、厌战畏难等情绪常常有所表现。我认为,认识的不到位、不深刻、不充分;观念不改变、不更新、不超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为什么要改革的认知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也是始终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否则改革和试点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性的进展。下面是我的学习和实践的心得体会。一. 中国的经济发展急需人才进入21世纪,世界各主要国家为了占居有利的国际战略地位,都更加重视综合国力的提升,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基本国策。综合国力由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政治、军事、意识形态、外交等诸多因素构成,其中经济是最基本的因素。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经济的竞争,是在生产领域展开的。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需要劳动力,更需要智力。生产的竞争取决于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取决于文化教育的竞争;文化教育的竞争取决于人的智能的竞争;人的智能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素质(知识、技能、观念、创造能力以及责任感)的竞争。归根结底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是否要参与这一竞争?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持续地以较高速度发展经济,而这就急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跟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二. 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培养高级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什么是人才呢?普遍认为:人才既不仅仅是指人群中的少数杰出人物,也不是指社会上所有的人。人才是指人群中比较精华,比较先进的部分。是指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能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领域中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尽管人才成长的途径很多,其中不乏自学成才者,但主要还是要靠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对于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则是最佳途径和主渠道。大学的成才优势在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的任务;大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简约的提炼过的过程,走的是捷径;大学教学条件的优势,可使学生最经济有效地获得专门知识和技能,即价效比高。据所载的146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80%以上是受过高等教育即是由大学培养的,只有5%是自学者.但是我国过去经济的不发达导致了高等教育的不发达,这不仅是指尚无世界级的一流名校,而且是指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偏低。不仅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比较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1.2%32%21%14%4.5%4.5%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仍落后于世界,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现在党和政府英明决策使我国高等教育尽快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由此步入了大发展的好时期。三. 电大应该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 1.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广播电视大学,运用在当时技术上比较先进的广播(录音)电视(录相)远程开放教学手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极高的价效比(资金投入非常少)较高的时效比(较短的办学周期)和显而易见的社会效益(毕业生量多质优)使电大获得了普遍的社会承认和赞誉。根据原国家教委93年2月的统计,当时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中17%是电大毕业生。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素质较高,普遍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用人单位重视人才培养,对就读电大的职工给予时间上的保证和经费上的支持。然而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电大办学特色鲜明,办学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电大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这句曾广为流传的名言,不仅体现了社会对电大的认知,对电大办学成果的认同,更体现了电大的特色和优势开放性和大众性。2.步入九十年代,电大内外部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学生素质下降,主要表现在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远没有对文凭的渴求强烈;随着一届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人才供给环境开始宽松,用人单位支持职工在职学习的热情下降。然而最重要最根本的改变是电大本身逐渐丢弃了远程开放的办学特点,而走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远程教学的技术手段非但没有提升反而退回到采取全面授;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例如教材和考试内容仍是已被废止的法律);教学管理模式失去活力而日渐僵化和形式化.总之,电大教育失去了自身特色和优势。质量的下降导致了社会声誉的下降;社会声誉的下降导致了生源的减少;生源紧缺导致了生存危机的出现;为摆脱危机而弱化教学管理,以牺牲质量迎合学习动机不端正的学生.如此等等,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到课率低了而及格率却高了;毕业率高了而社会认同度却低了。不仅如此,办学思路也出现了偏差,甚至不务正业去搞什么三产、办什么公司,试图取得意外的经济效益。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时至今日,虽然电大又重新步入健康向上发展的正确道路,但在人们脑海中的不良印象尚未得到完全改变。前不久在我国的一家知名的网站上,有位教育界的专家就撰文提醒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严防目前正火红的MBA教育质量下滑,变成继夜大、电大、函大后的第四大。我们电大人不要去责怪他人的言论有失偏颇吧,如果我们能对这段游离徘徊于正确办学道路外的经历作认真的反思,则可转化为坚决搞好改革和试点的动力。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实施不仅标志着电大找回了自己一度失去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也标志着电大发展又迎来了好时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成倍增长。与其相应的是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我们电大应该为也完全可以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贡献。我们电大具有系统优势:感谢党和政府在前些年电大办学的困难时期以政策倾斜和扶植使其庞大的教育管理系统得以保存;我们电大的培养目标正是培养高等专门应用型人才;我们电大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电大是大众教育,终身教育。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关键的关键是我们认识要深刻、观念要转变、疑虑要清除。目前普遍存在于电大领导层和教学管理人员中的一个疑虑也是认识误区就是:传统教学模式质量是可信的,改掉它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应该说在普通高校中以书本知识的系统面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质量是有其保证的。即使如此,普通高校也在改革。而我们电大既无庞大齐全的师资队伍,又无完备而丰富的图书资料,更无数额充足的资金投入。组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的系统面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能体现我们的办学特色,不能发挥我们的办学优势,也不能保证办学质量。请注意以下调查统计:1) 2002届法律专业(成人、注册合班)专科班到课人数统计表(2001 年9月12月的四个月) 学生数到 课 情 况课 目上课次数和节数平均到课人数最低到课人数最高到课人数平 均到课率婚姻法49人11次33节11.64人8人20人23.28%经济法49人13次39节11.77人6人20人23.54%2) 2002届法律专业(成人、注册合班)专科班缺课情况调查情况(2002年6月15日,调查人数49人): 问你平均每门课的到课率大约是多少? 答80%以上10人50%左右15人30%以下24人3) 2002届法律专业(成人、注册合班)专科班缺课原因调查(下列原因可重复选择)(2002年6月15日,调查人数49人): 原 因人 数工作太忙,没有时间21人工作太累,没有精力25人业余时间要处理其他事,顾不上上课5人自己看书就能掌握教材内容,上课必要性不大15人老师上课我不爱听13人不想学习,只想文凭2人注:为减少学生回答的顾虑,增加其真实性,这次调查选在即将毕业离校的班级进行。 以上调查统计虽不能代表全部情况,但也能说明我们面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了:系统面授教学并非电大所长,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难割难舍不去改革呢? 电大(分校)传统面授课质量堪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制约的瓶颈是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且专业结构不合理。参加开放教育试点以来,学生数成倍增长而教师数增长有限。如不下大力气则连一个试点专科专业有一名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职教师、一个试点本科专业有一名研究生学历或高级技术职称的专职教师这一最低标准的配置都难以实现。这样,就不得不主要依赖外聘兼职教师。外聘教师中确有一些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又了解电大教学特点的。但总体而言,由于各种原因,或因本职工作负荷已经很重;或因受多家成人高校外聘业余时间多已排满课;或因本人专业水平有限(由于普通高校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流行病护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四氯化钛精制工数字化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护理学三基简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野外安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题库辐射安全题及答案解析
- 班组员工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辽宁网络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贵金属首饰制作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护士节护理知识竞赛题及解析答案
- 2025年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真题及答案(考后更新)
- 核对考勤工作总结
- 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SQE培训材料课件
- 业务回款冲刺方案
- 铁路信号继电器 信号继电器电路
-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空白表
- 物业工程部库房管理规定
- 奶茶店消防应急预案
- 散文集《皮囊》读书分享PPT模板下载
- GB/T 17554.1-2006识别卡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
- GB 1779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 喷砂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