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虚词用法讲练(教师版)“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乎、者、也”为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十五个虚词。一、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渔夫见而问之曰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1、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岳阳楼记)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之二虫又何知?(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三、乃于是,就。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才,这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却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4)才,这才。7、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5)是,就是,原来是。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6)你,你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8)竟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乃尔】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四、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其制稍异于前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信亦知其意,怒,竟决去。2、其中,其中的。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不敢以其富贵骄士。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安在其不辱也?惜其不成,是以就极性而无愠色。(其:它)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5、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6、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二)用作副词。 1、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呢)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3、表示婉转地商量之意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4、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三)用作连词。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五、且(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5、还有,那末。例: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六、若(一)动词,像,好像。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二)用作代词。 表称呼,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吾儿,久不见若影。 你的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采草药)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至于”的意思。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更若役,复若赋,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车后若干递送夫。七、所(一)名词,处所,地方。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谓】所说的。 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八、【为】(一)动词。A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1、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帮助)2、轩东,故尝为厨。(作为)B以为,认为。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C判断词,是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二)介词。 A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5、何为为我禽?B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6、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C对,向。7、如姬为公子泣(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九、【焉】 (一)兼词。 A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1、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二)代词。 A相当于“之”。 2、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B哪里,怎么。 3、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A。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4、一篇之中三致志焉。B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C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十、【以】 A、因为,由于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而。3、遂拔以击荆轲。4、遂自投汨罗以死。C、把,拿,用。5、臣具以表闻6、窥以重利D、以为,认为。7、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E、凭,靠。8、以勇气闻于诸侯。9、久之,能以足音辨人。F、按照,依照。10、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G、通“已”,已经。11、仆诚以著此书,藏于名山,传之其人H、在。12、以八月十三斩于市。I、任用。1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十一、【因】A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1、因左手把秦王之袖。B依照,根据。2、因地制宜C依靠,凭借。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D趁着,趁此。4不如因而厚遇之。5、因击沛公于坐。E通过,经由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F因为。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十二、【于】“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2、当其欣于所遇3、鸡栖于厅4、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5、不拘于时,学于余。6、愿足下过太子于宫7、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或重于泰山。(三)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1、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四)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于是】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这职业上”)十三、【 与】A、给予、授予1、与斗卮酒B、结交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失其所与,不知。C、和、与、跟、4、蜩与学鸠笑之曰D、赞许5、朝过夕改,君子与之E、参加6、蹇叔之子与师F、通“欤”,句末语气词7无乃尔是过与?十四、【则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 ”,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然则将军之仇报而见陵之愧除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入则孝,出则弟。(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论语六则。4、只。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5、同“辄”,总是,常常。居则曰:“不吾知也!”【则是】只当是。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则则】赞叹的声音。连呼则则。十五、【 之】1、作代词(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语、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也可以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何功之有哉?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用用,无义,译时应省去。顷之,持一象笏至。3、动词,往,到.去。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十六【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 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吾尝疑乎是。(乎:对。)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十七【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乌兰察布市兴和县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新能源品牌塑造策略与2025年市场拓展研究报告
- 平舌音翘舌音课件
- 2024-2025年石油化工金纳米粒子应用创新及市场趋势报告
- 智能教室建设中的2025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选型与供应链报告
- 2025年智能电网下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与运营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存管技术标准与合规实施指南报告
- 2025年绛县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软件测试操作规程培训考试试题
- 美容师知识考试题
- 济宁市“技能状元”职业技能竞赛-全市煤化工行业技能大赛化学检验工参考题库
- 邢台城市介绍课件
- 怎样写好硬笔字-硬笔书法教程课件 4-1 硬笔隶书笔画技法
- 旅行社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字注音版)(2022版课标)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标准
- 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5《gkh》课件
- DL-T1083-2019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 《2024年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目录》
- 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
- 便利店陈列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