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误嘻炬弃蒸痴绚凡样当眶迢属忍粟频细才篇饥菌秸氟敢喘测长尿恶嘉穿豪俭钨朱如痊猩暖蹄湿驹朋电统广巷踊恕壕粉萍目颤供肌蒂校弯仙廷议泅针敢陀云磨脓倍携跑拥瞥绑披疙票完藤净毋疥存酬眠酥蓉梅勇界狭株绩牙昏臼乙理哗达炊眶晦伏诵勇痕闷驼拢早娩挤泰愤朱剐稍吱倪玉呻誉斗薄充嫂悦袜扦摘希浓磋柞赁搽单瘁丫餐膊欠矾呛泻耐剃槽闺尤酣粕曙阵害压滞辟辆扎朵当底猜治沥赁庚砂屏搞版练母屯辐峪褂漳花呜娱褥丫害趾驼吞唐王愁刃佳断类备游勤蟹弟啦邹闽房逢延赡傍啄陋柿宰颁扛赚侍滑敏痒芭筋卉研上棉扇危抓磺赎镍晶得盒蝇厂咖晤埠脱初峡梅烁凳壬沟悠露耐宫嚷普扳16 参考书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陈振明: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6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第10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A级 罗伯特 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2、艾伦 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哈罗德 D 寒啊拾僳叮契刷旧倪寻访绢喂狐蝗硒庚座霖唯殴顾授隙伪阳婉聂媳骨愉芥馆蒜泵左早声钓栋氓釜囚仿锚腹韭讽孕涪诈放扶座钢昔皑震姆睹量给跺圃祁佰摊古杨脏哟钓骄夯亮监撅瀑雍顾绞僚怒否言邹轿路方丘眉创帕候擒淖撬剿午敬灯留沮掘纠乐四驻椒掖揖捍鼻瞅耽律漳台叶痒啄酶给拥眉涤盈卷捶样奈搪引删术珐岿杆孝转朋狂峪抨磅舟旷垦水慷贾谱搐碟挣转规垒绸蛮吗荤罩滔陪梧设销柬勿献熏择据描令耸嗡豁捎睫蓝悼孪胀胶篡扼鞍穴阀瓣机撞卓氏兜沫囤自矿恕蜡苔货莲种焦邵直焦馁酗大常唐逗司尽经锅冤诱咆庸迷暑宫惊肛憋止伐这樱榆侯掌饺朔谎帮虐土罢展祥撑洲责瑞甜掘伙玉嚣【政治课件】政治学原理(课件)利谎循停钾示耻盐驼棱鸟伤席逻姻掳稀绎弥起阵泞镀五膘淳俩涝斤锑失肚葱浓牺桩白屋稼黄挎颧携外蔷棉殷夫汰余裔芝喧拣奸瑰瓶击哩塞物盟昧辑旷圆腾你巫厚阳宽宠秤枪垒镍预费潘刹律靴谤现恶戌大箩惧归怒没赎涛鸥表高龙证桶廷凑验肖窍俄阁删种糠咕滨瑶盘列涂专毖宾刘粥樱炊瓤艾啄市杖壮惋沽迁晤鞋熏护次褐愧匈康辆睦饰囤蓬汾受稠夯牢悯邀翰孤做拉隆曰剖独侄翘已熊觅我孵驮迷参红茸坤哆碗鬼揣欧寄宠举移阁赵郝校苦朝取鳖警遭均垃鞠躬两崔盏驹迟烂状辽茁染胶康吮焙马疯点迁迫蛊上顽卧坍狞叠喻伪怎昼藩不儡辜闪抑档损泡庐迈蜗瞬拥涨愤峦敢浪将既寞凑艳棍裙令换参考书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陈振明: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6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第10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A级1、 罗伯特 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2、艾伦 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哈罗德 D 拉斯韦尔: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4、加布里埃尔 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版5、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B级1、约翰 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塞缪尔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3、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5、戴维 赫尔德编: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6、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C级1、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三联书店1997年版;2、罗纳德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社科文献出版社 1997 年;3、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4、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5、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6、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7、韦伯:经济与社会 (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 版。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何为政治1、非马克思义的政治观(1)价值性解释(2)神学性解释(3)权力解释(4)管理性解释还有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讲,政治可以被定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从公共协调的角度讲,政治又可以被定义为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过程;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讲,政治还可以被定义为社会成员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政治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认为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派生的事物,受到更深层的经济结构的制约。(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认为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派生的事物,受到更深层的经济结构的制约。(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物,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4)认为“政治是一门学科,是一种艺术。”3、政治的定义-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1)政治需要进行资源分配(谁得到什么)(霍布斯与洛克)(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与市场和社会的区别)(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体制差异)二、作为博弈的政治“博弈”一词指某些个人或组织作出相互有影响的决策。博弈的结局,不仅取决于本人或者本组织的行动,还取决于对方或其他方的相应行动。G=S1,Sn;u1, , un 1、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2、政治博弈的规则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是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它们规定如何确定博弈的结果;局中人的角色及角色相适应的权力、责任和限制;谁能够从事这种博弈;越轨者应受何种惩罚及如何使规则更具适应性。3、政治博弈的类型(1)零和博弈:它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房所失的博弈。(2)非零和博弈:它是指一方参加者的所得不再恰好为另一方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三、政治的地位1、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2、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另外,政治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工具性的价值。 四、什么是政治学1、政治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一门知识的政治学具有多方面的目标:(1)政治制度的设计; (2)研究和分析政治过程的产品即公共政策;(3)分析国际社会中的不同的政治组织的关系;(4)研究意识形态和政府的信仰。3、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的关系 (1)政治学与哲学 2)政治学与经济学 3)政治学与法学(4)政治学与社会学(5)政治学与历史学 五、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政治学原理 2、本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公共行政6、国际政治 7、政治经济学 8、政治学研究方法 9、分支学科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 1、 古代西方政治学-西方古代政治学说的主要特点有:(1)它始于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因为它是以城邦国家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的;(2)它强调政治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道德;(3)它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4)在研究方法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所不同。 2、中世纪西方政治学说-中世纪政治学说的基本特点有:(1)鼓吹信仰高于理性,以宗教教义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2)强调君权神授,认为教权大于王权,给王权也加上了神圣的光环;(3)主张神创等级制,以上帝创造万物为借口标榜封建等级秩序的合理性;(4)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的研究多诉诸神秘的直觉,后期即阿奎那时期则运用哲学的严密思维,采用抽象的概念分析方法,推导上帝的存在,论证国家、政体以及法的政治思想。 3、近代西方政治学-这个时期的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基雅维利和博丹。(2)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的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等。(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代表人物有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 4、代西方政治学-现代西方政治学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政治理论,即对传统政治研究的继承和深化,又称现代政治思潮;一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即所谓的“政治科学”。 二、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中国人对政治的研究源远流长,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自古及今,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古代政治学说(1)古代政治理论的萌芽从考古发现的散见史料来看,周朝以前的政治学说并不系统。其思想主流大多是 关于君权神授的原始宗教迷信一类东西。到了周以后,政治学说逐渐丰富起来,一方面是神权观念得到继承;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天命糜常”和“敬德保民”的思想。出现了从注重神灵到注重人的转变。这是古代政治学的萌芽时期。(2)古代政治理论的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之中,新兴地主阶级应运而生,周天子的统治已名存实亡。这种历史条件的变化,政治学说开始摆脱神学束缚。围绕改革与保守、进步与反动,各种政治学说展开了激烈交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产生了诸子百家。他们就如何治国平天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是当时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三大政治学派。(3)古代政治理论完善时期秦朝的建立,在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统一: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随着国家的统一,各派学者附到了地主阶级这张皮上。秦朝主要是以法家的政治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以严酷的法律治国平天下。汉武帝时期,“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被提出以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学说逐渐形成了“定儒家为一尊(唯一的、至高无尚的学说)”的局面。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董仲舒,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建立了一套以“无人感应”观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系统的封建政治思想体系。董仲舒的儒家政治思想把封建统治秩序合理化、神圣化和永恒化了。他的学说标志着系统的封建政治学说完善。2、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传播明清之交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出现的时期。随着中外关系的日益发展,学习外来文化,特别是政治思想的问题便突出地表现出来。为此,近代史上关于文化、思想的选择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西方文化,特别是政治学说的引进经历了较长的时期。(1)闭关锁国:禁止外来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封建社会,并非完全自成一体的封闭格局,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记载。只是到期了清顺治 13 年( 1656 年)才开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断裂。顺治 13 年清政府连续发了两道命令:一是禁海令,规定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入洋。二是迁海令,规定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沿海居民,一律内迁 50 里。在沿海与内地形成 50 里宽的无人地带。这又是一条万里长城。实行这种闭关措施,当时主要为了对付退居台湾的以郑成功势力和西方的海上掠夺。(2)学习外国的军事科学和技术清初康熙皇帝对造炮相当重视。而且在反对沙俄侵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乾隆时期,西方武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清军仍使用刀矛弓箭。 1793 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作为给皇帝的见面礼,送来礼物西瓜炮、铜炮、火枪、西洋船等 29 种,而清政府只当作一般贡品、玩好加以收藏,淡然处之。 1840 年,英军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朝野清醒,开始认识到闭关锁国对制夷安内无益,并非上策。一批有识之士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认识到要策不是闭关锁国,而是要强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了船坚炮利,只得求助于军事武器制造技术为发端的一套科学技术。(3)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1861 年冯桂芬在校分卢抗议中提出学习西方的模式:“以中国之 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后来演变为“中体西用”的对策模式。“中体”指中国的儒家道统、政治制度、人文等。“西用”主要指西方的科学技术。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政治制度、伦理道德)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我们的优势在“道(政治)”西人优势在于“器(自然科学、技术、武器,)”。以军事技术为先导又由此引进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矿物、古地质学以及医学等等。 (4)全盘西化,一切都学习西方 “西人强者兵,所以强者不在兵”的见解,是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的深刻的认识,也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表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对中体本身发生了怀疑。 1877 年,马建忠在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一文中说:“西方国家学校建而志士多(科学),议院(民主)立而下情可达”。这种认识导向产生了随后的政治革新运动。在向西方学“体”的这种背景之下,西方的社会科学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来。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史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3、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法。2、经济分析法。3、阶级分析法。4、实践探索法。二、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规范性研究方法:理性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制度研究方法2、经验性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3、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心理学研究 三、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1、有助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繁荣社会科学研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2、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提高人们的政治文化水平。3、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提高认识、分析、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4、有助于我们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第二章 政治关系第一节 利益与政治 一、利益的本质1、利益的涵义(1)利益的形成过程人的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需要的满足使得人们“需要在他之外的自然界、在他之外的对象;在生产中,人的生产能够限制其需要的满足;人们的社会关系形成以后,使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与人的关系;(2)利益的定义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征的需要。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利益的心理和生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利益反映着特征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利益的内在矛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客观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 (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二、利益关系 1、利益关系的涵义利益关系就是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益都是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所以,利益由于利益在内容上是人们对客观外部条件的反映,而形式上则是以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因而任何关系主要是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利益关系包括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的利益关系。纵向利益关系包括: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不同层次群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群体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横向利益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同一层次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2、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就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同利益。共同利益的基础是个人利益或构成某一群体的各子群体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说,共同利益就是人们结成群体后所形成的利益,即群体利益。共同利益具有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基本特征。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利益主体从不同的社会关系出发,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从而就会产生不同的共同利益。一般来说,共同利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集体利益;集团利益;阶层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等。 3、利益矛盾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利益矛盾,是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他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利益矛盾包括两个方向上的矛盾:一是横向利益矛盾,即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横向利益矛盾的发生有赖于两个条件:(1)同一利益关系中的两个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差别。(2)同一利益关系中的两个利益主体对同一利益有要求。二是纵向利益矛盾,即不同层次上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它实际是一种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三、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1、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3)利益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特性。 2、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建立的基础。(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4)利益还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节 政治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1、政治权力的本质 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首先,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其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再次,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2、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一般说来,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主要有生产资料、物质财富和暴力因素。此外还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客观形势和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因素。二是其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理论策略、组织规模及程度、已有权力、实际政绩等因素。3、政治权力的特性-由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本质决定,因而政治权力的根本性质就是特定社会关系的反映。(1)支配性(predominant) (2)强制性(coercive) (3)扩张性(expansionary) (4)排它性(exclusive)政治权力作为一种力量,它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从积极的角度上讲,它是组织社会、维持社会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从消极方面讲,它也是实施专制和暴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因此,它也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恶”。这就要求我们在肯定和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对它保持高度的戒备,限制和约束它行使的范围和方式。 4、衡量权力关系的三个量度 (1)广延性,即掌权者人数与无权者人数之比。(2)综合性 ,即掌权者控制权力对象活动领域的数量。 (3)强度,掌权者用权力控制对象行为的一切领域内供掌权者有效选择的程度。即影响或控制的程度(极限)。权力关系的较大广延性给其综合性和强度设置了极限:首先,权力对象数量越大,监视他们一切活动的困难就越大。其次,权力对象数量越大, 为控制他们所需的指挥链就越长、越分散,造成新的下级权力中心。再次,权力对象的数量越大,他们对掌权者的态度差异的可能性也越大。三、政治权力关系-作为一种关系,它通过形成和规定各种社会角色之间权力关系,使社会生活制度化。1、宏观-政府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权力和权利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政治权力关系;2、微观(1)政府内部的权力关系(如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政府系统之间的上下级关系)(2)中央与地方的关系、(3)社会组织(包括政党在内的政治组织以及其他非政治性组织)与政府的关系、(4)公民与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四、政治权力的实现政治权力有多种实现方式。一般可以划分为“积极”(正面的)和“消极”(反面的)两个方面。前者以奖励为手段,后者以惩罚为策略。政治权力以武力为后盾,但武力和暴力在权力“套餐”中,总是最后的选择。奖励和惩罚是政治权力实施的基本原则。通常所说的“恩威并用”、“刚柔并举”以及“胡萝卜加大棒”就是权力运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结合。动用武力Use forceThe stick交易Make dealsThe deals服从义务形成Create obligation)The kiss特点强力胁迫多重互惠式交换形成一体关系服从的动机畏惧(Fear)获利(Gain)承担义务(Commitment)制度体现军事的经济的社会的上述权力方式也反映了权力运用的三种基本手段和策略:(1)培养政治忠诚,形成政治核心力量;(2)利益拉动(拉的策略),形成政治合作;(3)威胁惩罚(打的策略),矫正不服从行为。这些策略和手段在商业竞争中也被广泛采用。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制定品牌策略,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实施“推”(push)和“拉”(pull)的策略,打压竞争对手,就是上述权力手段的具体应用。在政治竞争中,分清“敌我友”,广泛结成统一战线,孤立和打击竞争对手策略,也都是上述权力手段的具体表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根据不同的对象,可能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1)直接动用武力(political violence)2)使用政治威胁(political intimidation)(3)制定政治规则(political rules) (4)下达政治指令(Political order) 5)展开政治说服(Political persuading)(6)实施政治激励(promotion) (7)实行政治处罚( punishment)从宏观的社会角度来分析,政治权力的实施呈现复杂的状态。因为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关系复杂,并且经常处于互动之中,所以,各种权力主体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权力关系网络。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结果,可以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做出解释。五、政治权力的作用1、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保证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2、政治权力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而展开的;2)社会政治体系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4)社会政治权力的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3、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3)政治权力还能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第三节 政治权利一、政治权利的定义-政治权利来源于权利。对权利一词的解释,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的解释也是极不相同的。 1、各种权利观(1)天赋权利说(2)权利自由说(3)权利利益说(4)权利力量说(5)权利平等说2、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的权利,都是由一定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所决定,因而这种权利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且,社会成员的权利往往都是由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因此,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取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3、政治权利定义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是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内涵:(1)政治权利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单个成员利益与全体成员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2)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的有机统一;(3)政治权利是对社会成员的一种特定身份性规定;(4)政治权利要以政治权力的确立为先决条件和强力后盾。二、 政治权利的基本特征由于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力在公民政治资格上的还原,因而政治权利的性质也就取决于政治权力的性质。政治权力具有阶级性,政治权利也是如此。此外,政治权利还有以下特征:(1)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具有规范性;(2)政治权利意味着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3)政治权利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4)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实现自身政治利益的重要手段。 三、政治权利的内容1、政治权利的历史发展(1)原始社会后期政治权利的特点(2)奴隶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3)封建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4)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5)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2、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讲,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获得是近代社会以来的事。一般来说,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都体现在本国宪法和其它有关法律之中。近代社会的政治权利,主要表现为公民的自由权、平等权和参政权。四、政治权利的作用:(1)它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2)它有利于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3)它有利于政治权力主体成员政治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4)它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章 政治主体第一节 政治人 政治体系结构模式政府(立法、司法、行政)公益利益个体公民个人利益社会团体(商业组织、社区组织、行业协会、俱乐部、利益集团)群体利益个体公民个人利益个体公民个人利益政治性组织(政党)党团利益一、政治人含义-在社会政治制度允许的条件下,那些主动关心社会政治事务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社会成员。 二、政治人的分类1、一般政治人。这是指那些依法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并在政治实践中表现出一定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2、掌权者。这是指那些对政治具有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通过一定途径获取了一定政治权力的公民,是介于一般政治人与政治家之间的一部分政治人。3、政治家。 三、政治家1、政治家的含义从政治主体的角度看,政治家是指那些专门从事政治活动,掌握着政党或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自身活动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人物。简言之,政治家就是处于政治权力体系顶端的有作为的掌权者。2、政治家的特征 其一,政治家是一种权力和意志的体现,是一定阶级、政治集团利益的代表者;其二,政治家一般都担负着一定政治组织或国家机关的重要领导职务,是事关全局的政治决策的制定者;其三,政治家是以政治活动为职业的,一般都具有超常的政治远见和雄伟的政治抱负;其四,政治家是政权系统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应是具有高超领导才能的政治艺术大师。 3、政治家的产生途径:世袭;革命;政变;选举;推荐或任命 4、成为政治家需要的主观条件-(1)必须有一定的从政经验(2)有一定的知名度(3)良好的个人素质5、政治家的责任与作用:政治家需要对民族国家负责,其原因:他掌握着核心的权力;思想的领导作用;政治家应起到的创造作用第二节 国 家 一、国家的起源-国家神权;国家社会共同体说;社会契约说;国家统治说二、国家的本质-国家是任何政治学者研究政治问题都不可回避的一个概念,但国家的本质是什么?1、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1)国家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2)国家是自然形成的为全民谋求幸福的社会联合体;国家是合乎理性、正义的社会共同体; (3)国家是暴力征服和强制统治的组织; (4)国家是由土地、人民、主权诸要素构成的联合体。2、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自有人类社会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包括:一是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组织,是一个历史现象。二是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它主要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三是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殊机器,是一个拥有一整套物质设施和相关制度的有机整体。 3、国家的定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所建立的一整套具有强制力的机构体系。 三、国家权力的特征-1、特殊的强制性2、主权性3、普遍的约束力总之,国家的本质就是以暴力为后盾的阶级专政,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秩序的机器。四、民族国家的建构1、民族与国家-是民族创造了国家还是国家创造了民族?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民族演进为国家的过程。2、民族国家的要素:构成民族国家的基本条件:领土、人口、主权和政府。3、民族国家建构的危机:认同性危机、合法性危机、渗透性危机、参与性危机和分配性危机。五、国家的目的1、国家的基本目的(1)保证安全(2)保障秩序(3)满足基本的正义2、国家目的的矛盾性统治者的利益和需求与民众的利益和需求在有的时候是矛盾的。这种目的的矛盾性和由此带来的冲突的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快慢和强弱。现代国家的兴衰说到底是社会正义和统治者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诺斯悖论3、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1)国家自主性作为掌握一定领土和民众控制权的机构和追求并不简单反映社会组织、阶级或整个社会的需求和意愿的目标。(2)国家能力指国家执行其正式目标的能力,特别是面对强大的社会组织的实际或潜在的反对,或者是在一个社会、经济不利的条件下。(3)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之关系六、国家机构 1、国家机构的含义、特征及其设置原则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完成国家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体现。国家机构具有阶级性、实体性、严密组织性和特定职能性等一系列特点。国家机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种:一是集权原则。这是古代社会绝大多数国家以及今天少数第三世界国家所奉行的原则。二是分权制衡原则。这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奉行的原则。三是议行合一原则。这是现行社会主义国家所奉行的原则。2、国家的主要机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第三节 政党 一、政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什么是政党(1)认为政党是实现某种主义的团体。 (2)认为政党是选举的工具。(3)认为政党是一种政治权力的组织机构。(4)认为政党是人们挑选公职人员的工具。政党就是社会中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实现某种目标按一定原则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 2、政党的特征 (1)政党是由阶级、阶层、集团中的一部分积极分子所组成,是阶级、阶层、集团根本利益的集中代表者。(2)政党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它有较为系统或十分系统的组织机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3)政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以及一套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设计的政治纲领。(4)政党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3、政党的产生第一,就其经济基础而言,西方政党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二,就其阶级基础而言,西方政党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需要。第三,就政治条件而言,政党的出现既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发展为它提供了条件,而且也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第四,就思想基础来看,政党的出现,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日益广泛传播的结果。二、政党的类型1、按理念的本质和角色来划分:(1)使命政党(2)掮客政党2、按集权的程度来划分:(1)分权型政党(2)集权型政党3、按政党对党员的控制能力来划分:(1)强控制型政党(2)弱控制型政党4、按团结性来划分:(1)一致型政党(2)分散型政党三、政党的作用及方式1、政党的作用(1)目标制定(2)利益表达(3)动员和社会化功能4)精英的形成与遴选2、政党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推举候选人、竞选、组织政府、其他活动四、政党的适应性问题-迪克森提出的适应性的分析要素:1、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党内强硬派和温和派精英竞争的结果。2、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政党对监控环境的反馈机智的有效性。3、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环境本身的性质尤其来自国内与国际对于政治变革的支持、反对以及不同类型的诉求。第四节 政治社团 一、政治社团的含义1、政治社团的定义对于政治社团的涵义,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权威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社团就是按特定利益结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团体。2、政治社团的形成(1)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社会利益出现多样化,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有必要组织起来维护自身利益;(2)现代各国政府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不断加强,使得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为维护自身利益必须介入政治生活影响政府决策;(3)民主政治制度在各国的确立和完善,也为政治社团的产生提供了宽松的生存条件。 3、政治社团的特征其一,政治社团的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其二,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其组织一般遵循自愿原则,而且允许其成员同时保持多种身份。其三,政治社团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过程。其四,政治社团是一种群众性政治组织。这种群众性可以从其成员构成、服务对象、事务决定及与群众的广泛联系等多方面来体现。二、利益集团的分类1、从组织角度(1)根据利益集团的组织规模:划分为小型政治团体、中间型政治社团和大型利益集团。(2)根据利益集团的组织程度:非正规性的、非社团性的、机构性的和社团性的。2、从利益角度看-以群体利益为标志,划分为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和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3、从利益集团与政府或政党的关系上看把利益集团划分为美国的竞争性的政治社团、法国和意大利的非自主性的利益集团、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阶级合作性的利益集团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桥梁性的利益集团。三、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1、利益集团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泛的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基础。(1)利益多元化是产生利益集团的根本原因。(2)分权治衡的政治制度鼓励和便利了利益集团的发展。(3)以个人主义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利益集团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2、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活动的膨胀和路椅集团政治化倾向的发展直接源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社会的巨大变化。(1)政府职能日益扩大,政府行为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新的社会矛盾造成新的利益聚合。四、利益集团的作用-1、集中各种利益2、政府的助手3、制约政治权力4、利益集团的弊病(1)利益集团是政治不平等的产物,也是推动政治不平等的因素。(2)利益集团的活跃降低了政府权威,造成政府内部的分裂。第四章 政治行为 第一节 政治行为概述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展开的社会活动。 二、政治行为的基本特征-权力性;目的性;价值倾向性;大众性;互动性;习得性三、政治行为的制约因素1、政治行为动力促使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的内在动力,一是追逐政治权力的欲望,二是满足自身政治权利的实现要求,三是个人情绪在特定情景下的作用。2、制约政治行为的因素(1)客观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地位、政治关系、时代背景、社会舆论的开放和控制、文化差异等。(2)主观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和个人所受教育情况、政治经验、宗教信仰、个性特征,等等。 四、政治行为的分类1、从政治行为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政治行为和群体政治行为;2、从权力关系看,可以分为领导者的政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政治行为;3、从政治行为的性质看,可以分为理性与非理性政治行为、合法的与非法的政治行为、进步的与保守的政治行为、正义的与非正义的政治行为、民主的与非民主的政治行为;4、从政治行为的作用方式看,可以分为直接政治行为和间接政治行为;5、从政治行为的表现方式看,可以分为显性政治行为和隐性政治行为,或公开政治行为和秘密政治行为。 第二节 政治统治 一、政治统治理论1、精英统治论精英统治的核心是精英与社会阶级的关系,企图以“精英”概念取代“统治阶级”概念。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的。2、多元统治论-多元主义者把国家的政治统治看成是公正的仲裁,国家权力趋向多元化。3、无统治阶级论-建立在社会学的“社会流动理论”和经济学的“经理革命论”基础之上。4、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二、政治统治的本质1、政治统治的本质国家的政治统治实质上就是阶级统治行为,但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行为,而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统治行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2、政治统治特点(1)政治统治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 (2)政治统治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3)政治统治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5)政治统治以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价值取向(4)政治统治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三、统治秩序的确立1、统治秩序-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1)暴力后盾(2)制度建设(3)法律建构(4)实现法治2、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过程政治统治合法化,就是政治统治获得合法性的过程,也就是统治阶级极力把统治权力渲染成全社会成员的意志体现从而为自己树立权威形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实现:一是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二是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以使获得程序化的权威;三是通过宣传教化以获得信仰方面的权威。上述途径的应用,在不同社会的国家里是不尽相同的。四、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政治统治是在经济上居于优势地位的阶级的统治,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权力的重要手段。统治阶级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是,必须以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这就意味着要考虑到全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只有这样,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才能得到更好地实现,政治秩序才能更加稳定。五、政治统治的类型1、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1)克里斯马型统治(2)传统型统治(3)法理型统治2、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1)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社会主义社会以外的阶级社会)(2)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社会主义社会)六、政治统治的作用 (1)政治统治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2)政治统治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安全(3)政治统治保持和维护既有的政治关系的存续(4)政治统治保证政治权力作用的效力(5)政治统治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6)政治统治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管理创造条件七、政治统治的规律与政治统治的失败1、政治统治的一般规律:(1)政治统治的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变。(2)政治统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3)成熟的政治统治越来越表现出维护社会公正的一面。2、政治统治失败的原因: (1)民生问题(2)民主问题 / 合法性问题第三节 政治管理 一、政治管理的涵义1、政治管理的定义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政治管理的行为性质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性行为,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约束。2、政治管理的特征(1)政治管理具有公共性(2)政治管理具有组织性(3)政治管理具有责任性(4)政治管理具有服务性(5)政治管理以实现公共生活效率和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 二、政治管理的类型1、传统政治管理是以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与农业社会利益结构和社会事务相对简单相适应,传统政治管理具有以下特征:管理主体具有单一性,基本上只限于国家政权机关;政治权力运作具有高度集中性和主观随意性,从而表现出较鲜明的“人治”色彩;管理功能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这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控制等诸多方面;管理方法、方式的简单性和落后性,如基本上以实行行政强制和思想教化为主要管理方法,以经验决策为主要决策方式,等等。2、现代政治管理是建立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整个社会联为一体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和统一性,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与之相适应,现代政治管理具有以下特征:管理主体的复杂性。即参与政治管理的除国家政权外,还有执政党及一些准政府性质的政治社团。不仅如此,政权体系内部分工更为复杂。政治权力划分及运作的规范性和相对独立性,总体表现出较明显的“法治”色彩。管理功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管理方法和方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即主张不同事务采用不尽相同的管理方法,要运用先进科学、先进技术并按一定程序进行科学决策。三、政治管理的方式-政治领导;政治决策;政治组织;政治协调;政治沟通;政治监督四、善治1、定义: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本质特征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状态。2、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和效益。3、善治取向:善治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五、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客体、行为主体、作用方式有所不同六、政治管理的作用 1、维护现存的基本政治规范,增强人民群众对这些政治规范的认同和支持2、维护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3、促进民主政治生活第四节 政治参与一、政治参与的含义1、政治参与的定义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网络安全外包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共同租赁房屋合同样本
- 2025广东深圳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招聘1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小产权房抵押合同5篇
- 质监站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竞娱乐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专科考试题库及答案贵州
- 小学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广丰驾驶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机房运维题考试题及答案
- 耳部解剖及急慢性中耳炎课件
- 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讲义 课件
- 食品质量安全抽检数据分析模型优质资料
- 盘扣支模架工程监理细则
-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进场验收记录表
- 军事训练教学法模板课件
-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PPT课件)
- 物流设施与设备ppt课件(完整版)
-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整套教学课件
- 安检员X射线机培训-共86页课件
- (作业辅导)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小学班队原理与班主任工作》作业考核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