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历史必修三第一二五.doc_第1页
高二理科历史必修三第一二五.doc_第2页
高二理科历史必修三第一二五.doc_第3页
高二理科历史必修三第一二五.doc_第4页
高二理科历史必修三第一二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理科历史必修三第一、第二、第五单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相爱,交相利”人贵贱有“序”A B C D2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4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制集权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5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6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7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A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8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9近代最早提出“得西洋之长技”的著作是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新青年10有人说,“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转折点,它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五四运动后开始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B五四运动后开始宣传俄国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D五四运动后继续宣传民主和科学11“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的这一思想实质上是在宣扬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绝对自由 D以法治国12、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言论出自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梁启超13、“孔子象征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曲阜市世界遗产监测办公室副主任刘海霞说:“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这说明: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儒家思想融化浸透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之中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儒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A B C D14、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洗礼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15.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16.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17.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A. 董仲舒 B. 朱熹 C. 孙子 D. 孟子18. 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唯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A. 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C. 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D.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9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在这个(明清)时期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已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20“然则西政西学,果其有益于中国,无损于圣教者,虽于古无征,为之固亦不嫌。”这种主张属于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21、顺治皇帝在位期间,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ks5u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ks5u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响 A、“天人感应” B、“仁政” C、“性本善” D、“存天理,灭人欲”22、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9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制天命而用之” B、 “以法为本” C.、“尚贤”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3、两期连载,初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历史论(唯物史观)、经济论(政治经济学)和政策论(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这三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该文”是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4、普罗泰戈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依据这种观点,他说:“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它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B、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C、他忽视了人在现实中的地位 D、他重视人而怀疑神25、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男人帮中顾小白说:“1776年7月4日,在地球的某一处地方,出台了一份被绝大多数的人认可并推崇的作文。作文当先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某些真理,而这些真理中首当其冲的一条是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材料中“作文”体现了什么思想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三权分立26. 下列漫画绘述的思想主张类似于诸子百家中的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7.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濬。大学期间特别崇尚某一思想家的学说,取名“知行”。中年时,他又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故改名为“行知”。据此判断,他曾崇尚的这一思想家是A.程颐 B.朱熹 C.王阳明 D.顾炎武28“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提出这些主张的文件是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9. 马丁路德在“福音体验”后说:“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的意义。”此言论的意义是A. 第一次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 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 打击了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30.“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 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卢梭 D. 康德31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曾被康熙帝誉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则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朱熹 B王阳明 C荀子 D董仲舒32“他们(哲人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词语社会契约。”在启蒙运动时期,哪一位法国“哲人”提出了“社会契约”A卢梭 B康德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33“养国子以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一思想主张出自(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34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开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A天赋人权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合一35“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3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le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37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有利于( )A打破对教皇与上帝的崇拜 B否定封建神学的创世说C进一步解放民众的思想 D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38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39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根据内容请你判断,发表上述言论的是A.李贽 B.朱熹 C.董仲舒 D.黄宗羲40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41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A.彻底废除旧制度 B.民主和科学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和共和42以下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A. B. C. D. 43对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主张表述最完整的是A.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 B.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C.批判旧制度,对未来新社会提出设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44.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使天主教会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45 光绪年间张之洞门人宋育仁管理商务局,误以为煤油(石油的俗称)是从煤炭中榨出来的。他开设煤油公司局,强拉硬拽弄了几万两股金,运来大量煤炭准备炼制煤油。结果损失惨重。该事例最能说明A不学西方的政治制度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B不学习西方技术是洋务运动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C对西方技术并没有深入了解是洋务运动局限性之一。D西方对中国技术封锁是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46“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基于这样的认识,法国思想家( )A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C认为灵魂得求只须靠个人虔诚信仰 D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47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3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2分)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2分)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2分)48材料一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即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