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2.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更戍法3.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4.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增加税收b.整顿军队c.富国强兵d.科举5.苏轼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a.市易法b.募役法c.保甲法d.均输法6.司马光曾说:“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这一现象在王安石变法中主要体现在下列哪些措施中农田水利法免役法青苗法保甲法 a.b.c.d.7.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这表明此官员( ) 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8.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 a.b.c.d.9.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的大地主大官僚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10.“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 a.兵不在多在勇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11.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王安石反驳道:“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回击道:“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两人争论问题的实质是( ) a.如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b.藏富于国还是于民的问题c.财富是否均调分配的问题d.是否苛法重税于民的问题12.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 )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市易法 保甲法 a.b.c.d.13.“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 ) a.青苗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14.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 a.整顿吏治b.轻徭薄赋c.精简军队d.限制“恩荫”15.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意在“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的措施是( ) a.青苗法b.平籴法c.保甲法d.市易法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5分)1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安石曰:“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又为旗鼓变其耳目,渐与约免税,上番代巡检下兵士,又令都副保正能捕贼者奖之,或使为官,则人竞劝,然後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三: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于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于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宋史梁焘传 (1)据材料一,指出保甲法是针对北宋存在的哪些问题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甲法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制定青苗法的初衷。 (3)据材料二,三,请就如何有效推行变法措施谈谈你的看法。 17.【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九材料二:将次天明,老抠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杓搅于木盆之中,口中呼:“罗,罗,罗,拗相公(王安石执拗,民间称为拗相公)来!”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喌,喌,喌,喌王安石来!”群鸡俱至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畜养鸡豕,都呼为拗相公王安石,把王安石当做畜生。冯梦龙警世通言材料三:“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遨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梁启超王荆公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以来官方和民间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2)梁启超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分析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天命陛下(宋神宗)为神明主,殴天下士民使守封疆,卫社稷,士民以死徇陛下不敢辞者,何也?以陛下能为之主,以政令均有无,使富不得侵,强不得凌弱故也。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贫者或不免转死沟壑。陛下无乃于人主职事有所阙,何以报天下士民为陛下致死?”续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材料二 “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患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之不足。”王安石文集卷四九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他在变法中是如何实现“御轻重敛散”的?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可知是因为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政府鼓励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b、c、d三项措施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王安石以“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副将各一人,专掌训练,达到“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士卒”的目的。这是将兵法,故选c。a项是加强对全国控制的措施,同时又想着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b项是一种鼓励养马的措施;d项是改变军队轮流防住的措施。也有利于解决材料中的弊端。3.【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中,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可见,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而a项所说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既与材料中的描述不符,又不符合史实,故此题应选a项。【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的混合形式,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4.【答案】c 【解析】【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一方面增加财政收入,另一个方面加强军事力量。故选c。ab项是说了一个方面;d项不是主要的内容,主要是为变法筹备人才的。5.【答案】b 【解析】【分析】募役法是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包括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轼评论的是募役法,故答案选择b项。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故a、c、d项不正确。【点评】关于募役法,除了考查其积极意义(即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力政府收入)外,还要注意其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6.【答案】b 【解析】【分析】由“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分析可知,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措施是与民争利、对农民的更沉重的盘剥。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灌溉和防洪抗灾,使农业生产发展,排除;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其也会加重人民负担,符合;青苗法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会加重农民负担,符合题意;保甲法是军事措施,可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实现了兵农合一,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故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b项。【点评】解答本题须了解每个措施的意义与局限性。采用排除法。7.【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意思是治理天下如居室,能修则修,如果坏的不大就不必重新建造。表明此官员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a与题干的意思相反,排除;b说法绝对,排除;d题干不能体现。故答案选c。8.【答案】d 【解析】【分析】将兵法是强兵的改革措施,与题干中的理财不吻合,符合题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9.【答案】c 【解析】【分析】方田均税法指的是根据土地的实有数目纳税,这样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激烈的反对。故选c。ab项是调控市场的措施;d项是保证农业生产资金和种子的措施。10.【答案】b 【解析】【分析】a是冗兵的教训,c是冗费的教训,因此表述不全面;d说法有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应是利大于弊;“冗官、冗兵、冗费”必然导致官俸、军费财政开支增大,军队战斗力下降,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因此选b。【点评】精兵简政政策的普遍实行,对于减少消费,增加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克服物质困难,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精兵简政仍是党、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政策。11.【答案】b 【解析】【分析】题中并未提到国库空虚,故a项错误;王安石的意思就是:善于理财的人(指财政部长或国君),不增加老百姓的税赋,但是国家用钱需要的地方都安排的很好并且还有盈余。司马光的意思是:世间的财富物品(就这么多),不在老百姓那里,就在官府手中。两人争论问题的实质是藏富于国还是于民的问题。题中没有谈到财富分配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中没有谈论重税的问题,故d项错误。【点评】本来富国与富民并非矛盾的对立物,从根本上说它们应当是一致的,富民是富国的基础。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然而,后世的统治者常常忽略这个问题,没有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诛求无艺,主观上想要国富,客观上却造成民贫,到头来民既贫,国也富不了。12.【答案】d 【解析】【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这很像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市易法,即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这很像王安石变法时期的青苗法,即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故此题应选d项【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13.【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常在新陈不接之际”“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等信息可判断应该是青苗法,据所学可知青苗法规定: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以较低利息贷款或借谷物诶农民,秋后偿还,农民由此面授地主豪绅的高利贷盘剥,与题意内容一致,故a项正确;市易法规定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方田均税法规定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额不例外,与题意不合,故c项排除;募役法规定是纳钱代役,享有免役特权的官僚地主爷要收取役钱,与题意不合,故d项排除。14.【答案】a 【解析】【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先一定要知道材料中的改革指的是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庆历新政的核心是整顿吏治,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当然范仲淹不仅是文人还是一个著名的改革家。【点评】范仲淹认识到北宋政治腐败对社会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将改革的重点放在整顿政府官僚制度方面,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为变法失败埋下了隐患。1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市易法为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其实施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d项正确。青苗法为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意在增加政府收入、限制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与缓和阶级矛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平籴法为魏国时期李悝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干,排除b。保甲法为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意在“强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问题:北宋冗兵冗费现象严重;军队战斗力下降;阶级矛盾激化。作用:为精简军队创造条件;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2)问题:一些官员随意增加利息盘剥百姓;加重了百姓负担。初衷:使百姓免受高利贷者剥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看法:防止变法措施执行中出现偏差;变法措施要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 【解析】【分析】(1)本题据材料一“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渐与约免税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社会矛盾等方面指出保甲法是针对北宋存在的哪些问题提出的。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精简军队、财政支出、社会治安等方面分析保甲法在当时所起的作用。(2)本题据材料二“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官员加重百姓负担的角度归纳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高利贷者剥削、政府财政收入等方面说明王安石制定青苗法的初衷。(3)本题据材料三“方田未息,而迫于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措施执行、急于求成等方面谈谈对于有效推行变法措施的看法。17.【答案】(1)北宋以后官方认为王安石是千古罪人;民间认为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危害百姓。(2)评价: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富国强兵之策。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要求梁启超与王安石改变现状的共鸣;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 【解析】【分析】(1)从材料“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中可以概括北宋以来官方和民间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2)从材料“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第二小问可以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来分析。18.【答案】(1)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资产证券化项目中的担保合同特点与风险控制策略
- 购买混凝土的合同2篇
- 染料合成溶剂脱脂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聚合反应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灯用化学配料工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地毯剪花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锻造工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玻璃灯工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医疗技术消毒规范试题及答案大全
- 服务心理学(第四版)课件 项目十一 任务二 塑造高效的服务业管理者
- 工程项目计价结算付款情况统计表
- DL∕T 797-2012 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
- JGJ181-2009T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
- 文言文基础知识测验(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技术 课件 模块九 设备与管线部品
- 柴油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考试题库(附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 Unit 13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教学设计
- (高清版)DZT 0216-2020 煤层气储量估算规范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供应商尽职调查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