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教版必修34 12.6惠更斯原理(3).docx_第1页
学人教版必修34 12.6惠更斯原理(3).docx_第2页
学人教版必修34 12.6惠更斯原理(3).docx_第3页
学人教版必修34 12.6惠更斯原理(3).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必修3-4 12.6惠更斯原理(3)1人在室内讲话的声音比在空旷的室外讲话声音要洪亮,是因为()a室内空气不流动 b室内声音多次被反射c室内声音发生折射 d室内物体会吸收声音2a. 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短b. 波发生反射时,频率、波长、波速均不变c. 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不变,但波长、波速发生变化d. 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3当一个探险者进入一个山谷后,为了估测出山谷的宽度,他吼一声后,经过0.5 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经过1.5 s后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若声速为340 m/s,则这个山谷的宽度约为()a170 m b340 m c425 m d680 m4分析下列物理现象:(1)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3)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a. 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b. 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c. 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d. 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5下列关于科学技术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b交通警察用监视器测量汽车的速度时可利用多普勒效应c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d照相机的镜头表面镀有一层膜使照相效果更好,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e用声呐探测水中的暗礁、潜艇,利用了波的反射现象6对于光波和声波,正确的说法是( )a它们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它们都能产生反射和折射c它们都能产生干涉 d声波能产生干涉而光波不能e它们都能产生衍射7一个观察者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在地上的木工以每秒2次的频率击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动作若观察者距木工680 m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还能听到几次击钉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8一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25 cm,速度为340 m/s.当折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波长变为80 cm.求:(1)声波在这种介质中的频率;(2)声波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9在渔船上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鱼群的位置,当它向选定的方向发射出频率为5.8104 hz的超声波后,经过0.64 s收到从鱼群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已知5.8104 hz的超声波在水中的波长为2.5 cm,则这群鱼跟渔船的距离为_m.10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刷新了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悬停在深海中某处的滑翔机发出声呐信号(超声波)的频率为,在该处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则声吶信号在该处海水中的波长为_;若停在海面上的监测船接收到的频率稍大于滑翔机发出声呐信号的频率,说明滑翔机正在_(选填“靠 近”或“远离”)该监测船。试卷第1页,总2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b【解析】在室内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在空旷的场合我们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声音不能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室内响亮,故选b思路分析:根据声音的传播规律及回声的知识就可解答此题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与回声的知识,属于常见的考试题型2bc【解析】试题分析:波发生反射时,反射波和入射波是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不变,则b对,a错.波发生折射时,折射波和入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除频率不变外,波长、波速均变,故c对,d错.选bc3c【解析】右边的声波从发出到反射回来所用时间为t10.5 s,左边的声波从发出到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为t22 s山谷的宽度dv(t1t2)3402.5 m425 m;故c正确思路分析:要计算山谷的宽度,关键问题是要搞清楚山谷宽度和时间的关系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4a【解析】试题分析:夏天里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属于声波的反射;“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属于声波的衍射;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属于声波的干涉;当正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属于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故选项a正确。考点:声波的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等现象。5abe【解析】试题分析: 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故a正确交通警察对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来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利用了多普勒效应,故b正确;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故c错误;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镀一层膜是利用了光的薄膜干涉原理,故d错误;声呐探测水中的暗礁、潜艇,利用了波的反射现象,故e正确; 所以abe正确。考点:多普勒效应、光的干涉、反射现象【名师点睛】考查光的干涉、衍射与全反射的原理与应用,掌握干涉的条件,及干涉与衍射的区别,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注意多普勒效应是由于观察者和波源间位置的变化而产生的,其中全息照片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依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根据频率变化,从而测量汽车的速度;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现象;镜头表面镀有一层增透膜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声呐利用了波的反射现象,从而求解。6bce【解析】试题分析:光波是电磁波,声波属于机械波。机械波传播必须要有介质,电磁波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它们都是波,故都具备波所具有的特征,即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故ad错,bde对。故选bde。考点:机械波与电磁波的区别及共同特性。【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和共性。74次【解析】题中木工击钉子产生的声波属于一种时间短暂的“脉冲波”,如图所示,设脉冲的间距为d,由于声速是v340 m/s.木工击钉的频率为f2 hz.所以d m170 m.因此在680 m距离内有n4个脉冲间隔,也就是说木工停止击钉后还能听到4次击钉声思路分析:根据声速以及木工击钉的频率先算出脉冲波的波长,根据观察者与木工的距离即可得出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8(1)1 360 hz(2)1 088 m/s【解析】 (1)声波由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由vf得 hz1 360 hz.(2)因频率不变,有,得:v2v1340 m/s1 088 m/s.思路分析:声波由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因为频率不变,根据公式可得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波速、频率、波长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声波由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9464【解析】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f2.51025.8104 m/s1.45103 m/s.所以鱼群到船的距离xvt1.451030.64 m464 m.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