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某医院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docx_第1页
平顶山某医院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docx_第2页
平顶山某医院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docx_第3页
平顶山某医院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docx_第4页
平顶山某医院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20170311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2017 届本科毕业论文平顶山某医院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论文作者姓名: 胡蒙雨 作 者 学 号: 1303640002 所 在 学 院: 药学院 所 学 专 业: 药物制剂 导 师 姓 名: 曹玉辉 导 师 职 称: 讲师 2017 年 5 月 16 日平顶山某医院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摘要】目的:调查该医院儿科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儿童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4月儿科类药物使用剂型的种类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分别从儿童的年龄、用药种类、用药剂量、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家庭用药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儿科用药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有134例,占比为5.7,其中多数为4岁以下儿童,从药物配伍方面来看,单一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要比联合用药少;从处方上来看,用药剂量不当占不良反应的一半以上;根据药物种类来看,抗生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最多,占总不良反应的47.76;从给药途径来看,以静脉注射为主,占比32.09;从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来看,以皮肤损害出现率较高,占比44.03。其中,还有一部分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家长用药方法不合理而造成的。结论:应加强该院抗菌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不同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适量用药,加强儿科用药监督管理力度,大力向家长普及儿童用药安全规范,减少不良反的发生,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关键词:儿科用药特点,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合理用药Adverse reac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diatric medication in Pingdingshan hospital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ediatric drugs in our hospital, an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Methods: The proportion of the dosage forms of the pediatric drug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April in the hospital. From the aspects of childrens age, drug use, dosag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safety of domestic medicin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children was 5.7%,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under 4 years of age, from the drug compatibility point of view, a single drug adverse reactions than the combination of less medication; from the prescription point of view, More than half of adverse re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drugs, antibiotics, the most adverse reactions, accounting for 47.76%; from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mainly to intravenous injection, accounting for 32.09%; from adver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verse reactions , With a higher incidence of skin damage, accounting for 44.03%. Among them, there is a part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to the reasons for the parents of medication is unreasonable and cause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osage forms and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of childre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the appropriate dosage should be used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drugs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afety of children Adverse anti-occurrence, improve the safety of childrens medication.Keywords: pediatric drug characteristics, adverse reactions, response measures, rational drug use引言药物的不良反应指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治疗各种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临床反应。自2013年局部放开二胎政策以来,14岁以下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截止2015年中国儿童人数已达2.26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的病,现在却在儿童身上频发。而像感冒、发烧、腹泻、咳嗽、消化不良等这些常见的病症更是经常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成年人感冒发烧如果不严重,可以不吃药,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恢复,但儿童不行。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生长初期阶段,身体的各项机能尚没有发育完整,抵抗力差,不能抵御外界的侵袭,所以易引发疾病。而且他们的代谢能力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又高,不能像成人一样及时的对药物进行分解排泄14。再加上有很多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的了解并不多,用药也不规范,导致药物的安全性降低,极易产生不良反应。不但影响儿童原发性疾病的治疗,又为儿童添加了新的疾病。儿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更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儿童一旦患病,都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就诊率高,需求量大,所以儿童用药是目前我国较为关注的问题。虽然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大力发展,儿科类药物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儿科类专用药物种类少、儿童用药量需求大、儿童的生理结构特殊、医生用药不合理、家长用药不规范等仍儿童用药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儿童专用剂型较少,普遍都是只能在成年人剂型的基础上减量服用5-6。致使许多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用手掰药,没有专用的量器,用药剂量都是大致的,基本上都没有做到精准用药,导致用药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致使儿童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本院是以妇科和儿科为主的医院,常用的儿科类药物有60多种,从药物种类上来看,抗生素类药物占其33.3;从剂型上来看,多以颗粒剂和口服溶液为主。每天儿童就诊率占全院就诊率的一半以上。就诊原因多为小儿感冒、发烧、消化不良、腹泻等。本文就该院在2017年1月4月儿童就诊用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本院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儿童合理用药的相应措施。以确保本院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本院儿科药物治疗水平。有效减少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所有科室儿童治疗病例资料2351份,年龄范围在014岁,根据国家规定的不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评判。其中产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共134例,男孩73例,占总不良反应的54.48;女孩61例,占总反应的45.52。1.2调查方法将134例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和处方进行统计,按照年龄、用药种类、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等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对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建立数据库,设计表格,找出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进一步提出其相应的对策。2. 调查结果来本院治疗的儿童,大多为感冒发烧,消化不良,缺乏维生素,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症。通过调查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孩人数比女孩多,年龄分布相差不大。抗生素类药物使用量较大,其中更以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占比最大,所以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比率较高,而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大多为皮肤过敏,瘙痒等。经分析治疗,134例不良反应儿童治愈133例,1例留有后遗症。2.1发生不良反应儿童的年龄分布在134例发生不良反应病例中,年龄在04岁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最多,共57例,占总不良反应的42.53;812岁儿童次之,有36例,占比26.86;1214岁儿童最少,有7例,占总反应的5.22。结果见表2.1。表2.1 不良反应儿童的年龄分布年龄(岁)例数占总不良反应的比例()04488121214总计573436713442.5325.3726.865.221002.2发生不良反应儿童药物种类的分布通过对134例不良反应的处方进行回顾性总结,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不良反应处方中包含了6大类药物,涵盖了58种药品,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消化类、解热镇痛类、呼吸系统类、感冒发烧类。结果见表2.2。表2.2 不良反应儿童药物种类分布药物种类药品种类例数占总不良反应比例()抗生素类消化系统类呼吸系统类解热镇痛类维生素类激素类总计2214768358641623322613447.7611.9417.162.241.4919.40100从表2.2可以看出,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主要以抗生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最多,共64例,占总不良反应的47.76。其次是激素类药物,有26例,占比19.40。消化系统类、呼吸系统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分别有16例、23例,占比11.94、17.16。解热镇痛类和维生素类最少,分别有3例、2例,占总反应的比例为2.24、1.49。这两类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相差不大。抗生素类药物又细分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病毒类,氨基糖苷类和其他类。而这些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总不良反应的17.91;其次是青霉素类药物,占比11.94;由于氨基糖苷类只有一种药品,阿米卡星注射液,很少使用,所以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最少,仅占总不良反应的0.75。结果见表2.3。表2.3 不良反应与抗生素类药物分布情况药物种类药品数量例数所占抗生素类不良反应的比例()占总不良反应的比例()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病毒类氨基糖苷类其他类总计10422217282416953166437.52514.067.814.691.569.3810017.9111.946.723.732.240.754.4847.772.3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之间的关系 表2.4 给药途径造成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给药途径例数所占比例()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口服外用涂抹雾化吸入总计4362811311513432.094.4820.98.2123.1311.2100从上表可以看出,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有43例,占总不良反应的32.09。外用涂抹与肌肉注射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有31例、28例,占比23.13、20.9。皮下注射发生不良发应的情况最少,有6例,占比4.48。2.4不良反应受损系统及临床表现 儿童的临床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全身系统以及其他方面。结果见表2.5。表2.5 不良反应主要受损系统及临床表现受损系统例数所占比例()主要临床表现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全身性其他系统总计5926129520313444.0319.48.966.723.7314.932.24100红肿、皮炎、皮疹、瘙痒、溃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便秘头痛、嗜睡、少觉哭闹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胸闷、全身发热、过敏反应、惊厥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脱发、耳鸣、消化不良从上表可以看出,不良反应所造成损害最多的主要是皮肤系统,共59例,占比44.03,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严重者出现皮疹,甚至溃烂。其次是消化系统损伤最为常见,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共29例,占比19.4。因其被调查者中有6人有过敏史,所以导致全身性受损的情况仅次于皮肤系统受损和消化系统受损,居于第三位,共20例,占总不良反应的14.93。受损最少的为血液系统和其他系统,分别有5例、3例,占比3.73、2.24。3.分析讨论与应对措施3.1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通过对本院2017年1月4月儿科用药所产生的134例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孩多于女孩;4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7例,占比42.53。主要原因可能是4岁以下儿童抵抗力差,免疫力低,易发生疾病;身体的各器官,各机能没有发育完整,对药物的吸收、排泄均有影响。根据卫生部规定,关于门诊患者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率应控制在20以内;住院患者使用率应控制在60以内。而对本院2351例儿科用药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其中门诊抗菌类药物使用频率达到21.89,住院患者使用率也达到63.51,均比卫生部规定的高,尤其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药物。而这些药物易使儿童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并且有些药物刺激性过大,而儿童的各类器官和各个系统没有发育完整,容易对他们造成伤害,不但没有治好原有疾病,更造成了二次疾病。其次有些病症仅需一种药物就可以治疗的,医生却开了两三种药同时使用,其目的可能是为了提高药物疗效或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但有时会出现相反的效果,产生不良反应。在给药途径上,大多数医生都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7-11。虽然药效发挥迅速,但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使药物浓度过大,而儿童的代谢与排泄能力较差,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或产生毒副作用。静脉注射又容易受到环境、配制操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更易产生不良反应。其次儿童的各项机能都没有发育完整,特别是皮肤敏感娇嫩,所以外用涂抹类药物直接从皮肤黏膜进入,对儿童的皮肤刺激性较大。由于口服药物的起效缓慢,进入肠胃经过一部分分解,浓度减小,机体对其适应能力增强,且儿童对口服药的依从性差,所以较少发生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处方中有9张不合格,6张是因为字迹潦草,药品名称或用法用量没有写清楚,导致药师在拿药时拿错药,将错误的用法用量告诉病人,致使儿童出现不良反应。其次,儿童专用药种类数量较少,许多药物都是在成人的药品基础上减少剂量使用。许多家长对用药安全知识了解不多,在给儿童用药时不注意药品卫生,或没有按照药品的存放要求放置药品,致使药品变质,失去药效,甚至出现毒副作用。许多药品没有专用量器,儿童用药时都是靠“手掰”,用药剂量都是大致的,疗效减小且易发生不良反应12-14。有些医生在开药时不按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用量开处方,喜欢下猛药,用药剂量过大,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药效发挥迅速,使病人尽快康复。但儿童在发育初期,对药物的耐受能力较差,大剂量的药物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出现不良反应。3.2应对措施3.2.1合理用药由于儿童正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各项生理机能尚为发育完整,所以在用药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首先作为儿科医生,在为患者治疗时要明确病症诊断,了解各类药品的特性,根据患儿的年龄、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15-16。用药之前了解患儿有无过敏史,尤其是抗菌类药物第一次使用之前要进行皮试。医生在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单一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的,尽量不联合用药的原则,以避免出现毒副作用。在临床用药上,医生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规则。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综合考虑,合理选择药物,尽量减少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频率。其次,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剂量,对于4岁以下儿童,他们的肠胃发育不完整,所以尽量选择颗粒剂或者口服溶液。不同的患儿对同一种药的剂量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所以应该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具体病情以及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剂量,不能超出安全用药范围。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用药依从性、用药目的及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结构,且经肠道给药相对安全,所以在给药时应多选择口服给药,尽量减少静脉注射治疗。4岁以下儿童皮肤组织脆弱敏感,对外用涂抹类的药物易吸收,易过敏;而且皮下注射又容易对患儿皮肤周围的组织造成伤害,所以在体外给药和皮下注射时要谨慎用药17-19。3.2.2加强本院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本院儿科应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加大对儿童临床用药的监管力度。收集儿科用药资料,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将其结果定期告知所有儿科医护人员,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负责,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2.3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意识加强对本院儿科医师、药师及其他医护人员进行不良反应防范意识及安全用药意识的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正确指导患儿用药,合理用药,提高本院儿科安全用药水平。医院应定期组织宣传会,向家长普及儿童用药安全知识, 纠正患儿家长用药失误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结论通过对本院134例不良反应的调查,儿科安全用药水平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安全合理用药的培训与教育,提升儿科医护人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增加我院儿科专用药物种类,医生在用药时应明确患者病症,根据患儿的年龄、生理结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剂型剂量及给药途径。药师在用药过程中严格观察,加强对患儿不良反应的监测。医院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加大安全用药原则的宣传力度,向家长普及安全用药知识,正确指导家长给儿童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本院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本院儿科安全用药治疗水平。参考文献1刘亭亭, 张璐. 对儿童用药问题的探讨J. 健康必读旬刊, 2012(1):196-196.2唐美君. 儿童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的浅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10):159-160.3古秋莉. 浅谈儿科药物合理应用及应用原则C/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2008.4洪智勇. 影响儿科用药的有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09(23):85-86.5王晓玲, 郭春彦. 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适宜儿童药物分析J. 中国执业药师, 2013, 10(5):15-19.6蔡春燕. 我国儿童用药现状及应对策略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4, 9(1):48-50.7 金曙蕾. 抗生素类药物滥用问题及相关法律规制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2):592-593.8 刘滢, 黄可丹. 582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06(20):6-7.9孙福珍. 儿科用药不良反应56例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74-75.10 姜艳梅, 马淑杰. 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与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