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签名及其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数字签名及其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数字签名及其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数字签名及其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doc_第4页
数字签名及其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iAbstract ii第一章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11.1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12.2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2第二章 电子支付的概念31.1电子支付的概念32.2电子支付的特征33.3电子支付的发展状况4第三章 数字签名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51.1数字签名的概念52.2数字签名的发展签名的发展63.3数字签名技术发展必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7第四章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81.1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92.2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03.3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11参考文献14致谢15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第三产业在各国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这导致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在全球信息化大势所驱的影响下,各国的电子商务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电子商务成为各个国家和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研究探讨电子商务现状和制定实施恰当的电子商务的政策问题就十分迫切。而在我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生产流通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 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关键字: 电子商务 发展现状 趋势分析 数字签名 电子支付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are the information time, the tertiary industry unceasingly rise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proportion, specially service indu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becomes for the 21stcentury the leading industries, this has caused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is under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situation drives, the various countries electronic commerce unceasing improvement and the consummation,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is a focal point which each country and each big company capture This text from of our country e- commerce environment of development, existing problem, how improv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of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trend 3 of e-commerce at present, probed into and an alip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mmerc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Key words: E-commerce Development Status Trend Analysis Digital Signature Electronic payment第一章 前言1.1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指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广义而言,电子商务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种内部业务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可被看作是一种现代化的商业和行政作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决策。电子商务可以包括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具有无法预测的增长前景。电子商务还将构筑二十一世纪新型的经济贸易框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2 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1、 电子商务的搜索功能问题当在网上购物时,用户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众多的网站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并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搜索引擎看起来很简单:用户输入一个查询关键词,搜索引擎就按照关键词语到数据库去查找,并返回最合适的WEB页连接。但根据NEC研究所与INKTOMI公司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互连网上至少10亿网页需要建立索引。而现在搜索引擎仅仅能对5亿网页建立索引,仍然有一半不能索引。这主要不是由于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在线商家希望保护商品价格的隐私权。因此当用户在网上购物时,不得不一个网站一个网站搜索下去,直到找到满意价格的物品。2、 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仍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INTERNET的迅速流行,电子商务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被公认为是未来IT最有潜力的新的增长点。然而,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数之一。调查公司曾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进行过在线调查,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人的问题是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有一部分人或企业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意使用电子商务,安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如:安全可靠的通讯网络;有效防护连接在网络上的信息系统;有效防止资料被盗去或盗用;培训电子商务人才,使其了解如何防护其信息系统和资料的安全。3、 电子商务的费用支出问题电子商务的多姿多彩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商务规则和方式,这更加要求在管理上要做到规范,这个管理的概念应该涵盖商务管理,技术管理,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因此要同时在这些方面达到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规范程度,不是一时半时就可以做到的。另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前后端相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前台的WEB平台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是电子商务的门面。而后台的内部经营管理体系则是完成电子商务的必要条件,它关系到前台所承接的业务最终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一个完善的后台系统更能体现一个电子商务公司的综合实力,因为它将最终决定提供给用户的是什么样的服务,决定电子商务的管理是不是有效,决定电子商务公司最终能不能实现赢利。4、 电子商务的费用支出问题 由于金融手段落后,信用制度不健全,中国人更喜欢现金交易,没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而在美国,现金交易较少,国民购物基本上采用信息卡支付,而且国家处于金融,税收,治安等方面的原因,也鼓励使用信息卡以减少现金的流通。完善的金融制度方便,可靠,安全的支付手段是B 2 C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条件。不难看出,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单是网络带宽的狭窄,上网费用的昂贵,人才的不足以及配送的滞后,更重要的原应来自于信用制度不健全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应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健全法制,建立信用制度,正确引导人们改变一些生活习惯,为我国B 2 C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第二章 电子支付的概念1.1电子支付的概念所谓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电子支付保障了电子商务过程中的资金流,它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电子商务高效实施的基本条件。2.2电子支付的特征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具有以下特征: 1、电子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其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的;而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是通过现金的流转、票据的转让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是流转来完成款项支付的。 2、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之中;而传统支付则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作。 3、电子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如因特网、Extranet;而传统支付使用的则是传统的通信媒介。电子支付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求有联网的微机、相关的软件及其它一些配套设施;而传统支付则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4、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PC机,便可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 3.3电子支付的发展状况1、第一阶段是银行利用计算机处理银行之间的业务,办理结算;2、第二阶段是银行计算机与其他机构计算机之间资金的结算,如代发工资,代交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等业务;3、第三阶段是利用网络终端向用户提供各项银行服务,如用户在自动柜员机(ATM)上进行取、存款操作等;4、第四阶段是利用银行销售点终端(POS)向用户提供自动扣款服务,这是现阶段电子支付的主要方式;5、第五阶段是最新发展阶段,电子支付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直接转账结算,这一阶段的电子支付称为网上支付。第三章 数字签名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1.1数字签名的概念 所谓“数字签名”,就是通过某种密码运算,生成一系列符号和代码,这些符号和代号组成电子密码来进行签名,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它采用了规 范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用于鉴定签名人的身份, 以及对一项电子数据内容的认可。它还能验证文件,原文在传输过程中有无变动,从而确保传输电子,文件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 2001 年 7 月通过的电子签名示范法对数字签名作了如下定义:“指在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或在逻辑上与数据字签名。特殊数字签名有盲签名、代理签名、群签名、 不可否认签名、公平盲签名、门限签名、具有消息恢 复功能的签名等,它与具体应用环境密切相关。 2.2数字签名的发展签名的发展根据各种应用环境的要求,先后出现了多种数字签名体制。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要求系统中的数字签名体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从最初基本的数字签名功能开始,不断出现了适应新环境需求的数字签名。例如,1982 年,Chaum 首次提出盲签名概念,它允许发送者让签名者对给定的消息签名,而并不泄露关于消息和消息签名的任何信息。此外,Chaum 和 van Heyst 提出群签名的概念,它允许群中成员代表群进行签名,签名可以只用群公钥进行验证,并不透露签名者的身份。 但是,群签名体制存在向前安全和有效可取消两个重要问题。所谓代理签名体制指原始签名者将他的签名权委托给代理签名者的一种签名体制,它允许代理签名者代表原始签名者对消息进行签名。代理签名可以结合其他签名获得一些新类型的代理签名。而在一个多代理签名体制中,一个原始签名者能够授权一个代理成员群,并且只有代理成员群所有签名者合作才能产生代表原始签名者的代理签名。基于身份公钥系统的概念是由 Shamir 在 1984 年提出的,它允许用户使用自己的身份作为公钥,与基于CA 系统相比,这样可以简化密钥管理过程。1、 数字签名的基础公钥密码体制的发展密钥协商、数字签名、消息认证密码技术在信息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密码体制大体分为私钥密码和公钥密码两种。FINANCIAL COMPUTER OF HUANAN 而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等技术的基础公钥密码已成为最核心的密码。著名的 RSA 公钥密码算法、Rabin 公钥密码算法和 ElGamal 公钥密码算法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有些公钥密码算法在论上是安全的,可是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并非安全。这是因为数字签名需要考虑抵抗非消息攻击和选择消息攻击等。近年来,公钥密码学中的一个重要 内容可证安全密码学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数字签名的核心课题是在结合具体的网络环境、提高运算效率的基础上,针对各种主动攻击行为研究各种可证安全体制。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基于身份(ID)的密码体制和密码体制的可证安全模型的研究,现已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影响非常大。下面介绍一些信息安全领域,特别是认证技术的新发展。 2、XML 数字签名的发展W3C (世界互联网联盟)将XML 数字签名解释为:定义一种与 XML 语法兼容的数字签名语法描述规范,描述数字签名本身和签名的生成与验证过程。1999 年,IBM 推出了 XML 安全组件,这是XML 签名规范的原型。 2001 年,W3C 和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共同组建的XMLSignature 工作组,公布了 XML 数字签名的推荐版本XML 签名的语法和处理规范(缩写为 XMLDSIG),作为数字签名的规范推出。自2002 年 2 月以来,它一直是正式的 W3C 推荐规范,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软.NET Framework 中 的 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XML 中的代理签名同样的效果。通过代理签名可以实现 就应用了此规范。该规范提供了数字签名的完整性、签名确认性和不可抵赖性。为了适应不同的文件系统和剖析器,XML 签名非常依赖“规范化”的概念,以便签名能够在 XML 文档所碰到的各种环境中起作用。在目前的规范中规定:消息摘要使用SHAl 算法,消息鉴别编码使用 HMAC 算法,数字签名使用 DSA 和 PKCS1 算法;在安全模式上,可以使用基于对称密钥和基于公开密钥两种体制。 3、认证系统的发展认证是网络信任的首要环节,自 1976 年发明公钥密码后,1978 年提出了 CA 认证机构的概念,公钥以 CA 证书的形式公布,私钥仍以秘密信道分发。1996 年出现了 SPKI 解决方案。PKI 认证系统密 钥由用户自己产生,需要第三方认证,证书集中管理,需要在线 LDAP 数据库的支持。它解决了无从 属关系之间可信认证难题,但也存在多层扩展信任关系退化、结构复杂、费用昂贵、管理困难等问题。1984 年提出基于身份加密(IBE)概念,并于 2001年设计出了实用的基于身份的加密方案(IBE)IBE 认证系统:直接把标识当公钥,取消了 CA 机构不需要第三方认证,适用于从属关系明确的认证,但需要集中管理标识特征库,产生对应的私钥并分发,还需要在线动态管理,系统较复杂。 4、数字签名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离线服务,如投票、现金、拍卖等都转向互联网上的在线服务。为了提供在线的安全性,必须使用密码和信息安全技术。 而作为信息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之一的数字签名技术就成为现代密码学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在大量基于专用网络和互联网络的公司的业务推动下,电子商务的作用开始突显,并且在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中得到验证。最为突出的是被誉为 “互联网发动引擎”的思科网络公司(Cisco),该公司成功地将所有的销售与定单签订都放在了网络上, 并在十年中为公司节约了几十亿美元的成本。中国电子商务的开展相对较迟一些。1999 年,广东省邮政厅与美国签署了一份网上意向性合同,这被认为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正式起源。自电子商务在中国出 现以后,每年的业务增长率平均维持在 40%左右,有些省的增长率更是超过 50%。3.3数字签名技术发展必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1、数字签名中的代理签名可以实现和现实生活中的代理签名同样的效果。通过代理签名可以实现代理销售等功能。当一个代理商代理众多的产品时,由于代理签名的存在,顾客可以得到来自厂家的质量、服务、信誉等方面的承诺,以及可以认证产品的真正厂家,建立信任并且得到多样化的服务。 商品的多样化同样可以增加个人的购买量,从而产生规模效益,同时减少物流成本。 2、商业信誉的建立有赖于数字签名技术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一直困扰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第 1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 48.4% 安全性得不到保障:26.9% 网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7.7% 用户选择购物网站时考虑的因素: 知名度高:61.4% 信誉好:55.1% 通过法律认可的数字签名和代理签名技术,能够在网络和虚拟环境下实现签名的不可否认性和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建立信任关系,消除顾客疑虑。代理签名技术能够将具有良好信誉的大型厂家的信誉传递给由其认证过的代理商,为顾客提供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各种保障和承诺,解决电子商务各方的后顾之忧。 3、通过数字签名和代理签名,可创新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目前,无论是企业对企业、企业对顾客还是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模式,除了电子银行外,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模式。在基于代理签名和多方数字签名的模式中,将直线的销售模式转变为 曲线乃至网了多方共同参与的销售模式,采用数字签名和代理签名,可以使服务更加全面和多样化,适应不同商品的特点以及顾客个性化的要求,从而以更加健全的服务和品质来赢得更多的顾客。另外,可以实现厂家、商家和顾客相互之间确认和认证产品来源。这意味着销售的方式,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多重性都可以得到更加广阔的发挥。 第四章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1.1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1)总体发展情况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两年我国电子商务获得了迅速发展,从以下数据即可看出:199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为10万,1999年互联网用户为400万,增长了40倍,2000年达到2225万,增长了200多倍。截止到2001年1月,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已达1500余家,其中网上零售商600余家,拍卖类网站100家左右,远程教育网站180家,远程医疗网站20家。网上中文站点1.5万个。ISP620家,ICP1000余家。B2C网站有667家,B2B网站370家。2000年互联网服务市场总体规模为53亿元人民币,其中接入市场48.9亿元人民币,拨号接入市场为28.4亿元人民币,专线接入市场为9.8亿元人民币;虚拟主机市场3.2亿元人民币;主机托管市场为6.56亿元人民币;域名注册市场为0.97亿元人民币。拨号及专线接入占接入市场总规模的近80%,主机托管收入随着上网企业的增加,销售额在迅速提升。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771.6亿元人民币,其中B2C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9亿元人民币,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767.7亿元人民币。经权威机构调查,我国信息产业总规模已超过14000亿元人民币,电信业务年均增长率为33%,信息产品制造业年均增长率已大于30%。中国电子商务正由起步迈入繁荣阶段。(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由热浮躁到冷思索,加强理性,转变发展战略。大型传统产业纷纷涉足电子商务,实业网站开始崛起。网站建设发展迅速,大众化程度明显提高。2.基础环境建设情况(1)基础设施情况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国内主干网带宽有了较大的扩展,个人和企业上网费用已经开始下调;网民和企业对网络环境已经从改变速度慢和价格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到要求保障服务质量,对于网络服务已经开始进入更具体和更务实的发展阶段。(2)网络建设连接情况1994年9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建设启动,同年10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启动。1995年1月,中国电信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同年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百所联网工程。在此基础上,网络不断扩展,形成了中国科技网(CSTNET)。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同年9月,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1997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技网(CSTNT)、中国教育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实现了互连互通。3.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模式逐渐趋向多样化,目前主要有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详述)。3.3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电子商务起步晚,发展程度低,目前处于初级阶段。1.发展战略问题网站的爆炸式增长和网站的无效益落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网络公司为了创造所谓的“品牌”效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意识和观念问题中国购物习惯和方式比较保守和陈旧,不肯轻易相信网上的“花言巧语”。3.国内计算机信息网络运行质量问题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技术标准、资费水平、通信速度、安全和保密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影响了网络的继续扩大。4.企业信息化普及率低在15000家左右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大约有10%左右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有70%左右的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着手向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努力,有20%的企业只有少量的计算机,但除了用作财务、打字机外很少有其它应用。5.金融体系支撑不足目前,我国金融服务水平和电子化程度不高,网上支付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4.4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1.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以便建立一个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电子商务框架2.突出重点,由点带面首先,在一些管理和经营的特点比较适合电子商务发挥长处的领域中推行电子商务,例如银行、民航、证券、外贸、连锁店、软件、出版物和影视产品等。其次,对那些经济比较发达、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对电子商务有需求和有效益的地区,特别是一些有条件的沿海省市,以及内地的少数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应不失时机地发展各种方式的电子商务。第三,采取在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结合中逐步扩大电子商务比重的做法。3.加强标准制定、安全技术研究,加快法律法规建设4.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搞好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5.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电子商务常识,提高全民族电子商务意识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在中国,电子商务未来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电子商务的深度将进一步拓展。目前受限于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两方面水平的提高以及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将向纵深挺进,新一代的电子商务将浮出水面,取代目前简单地依托“网站电子邮件的方式。电子商务企业将从网上商店和门户的初级形态,过渡到将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等都延伸到Internet上,使产品和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互动、实时成为企业信息交流的共同特点,网络成为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中枢神经。企业将创建、形成新的价值链,把新老上下游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形成更高效的战略联盟,共同谋求更大的利益。 第二,中国电子商务将面临严峻挑战。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必然走向世界,这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和适应经济全球化、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而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电子商务企业也将渗透到国内,对中国电子商务构成严峻挑战。 第三,电子商务网站将会出现兼并热潮。首先是同类兼并。目前中国为数不少的网站属于重复建设之列,定位相同或相近,业务内容趋同。由于资源有限,并且在Internet“赢家通吃” 原则下,最终胜出的只是名列前茅的网站;其次是互补性兼并。那些处于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