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doc

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5273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1.86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2-05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6
积分
关 键 词:
毕业设计论文
资源描述:
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简介:
目录 1 前言 . 2 2总体方案设计 . 3 2.1 方案一 . 3 2.2 方案二 . 4 2.3方案选择 . 5 3单元模块设计 . 5 3.1单元模块 功能介绍 . 5 3.1.1 辅助电源部分设计 . 5 3.1.2 主要电源部分设计 . 7 3.1.3 保护电路部分设计 . 7 3.1.4 继电器驱动部分设计 . 8 3.1.5 输出电压比较部分设计 . 9 3.1.6 编码译码部分设计 . 9 3.2电路 设计及 参数计算 . 10 3.3特殊器件介绍: . 11 3.4各单元模块连接 . 16 4系统 调试及结果分析 . 17 5设计总结 . 17 【参考文献】 . 18 6 系统原理图 . 19 nts 2 1 前言 可以说,有电器的地方就有电源。所有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为其供电。现代电子设备中的电路使用了大量的半导体器件,这些半导体需要几伏到几十伏的直流供电,以便得到正常工作所必需的能源。这些直流电源有的属于化学电源,如采用干电池和蓄电池,但这些不能持久性的供电。大多数电子设备的直流供电方法都是将交流电源经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等变换为所需的直流 电压。完成这种变换任务的电源成为直流稳压电源。 现代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直流 稳压电源有两大类: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性稳压电源。 所谓 线性稳压电源 就是其调整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这种稳压电源的最主要的缺点是变换效率低,一般只有 35%60%左右。开关稳压电源的开关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其主要的优越性就是变换效率高,可高达 70%95%。目前,计算机、通信设备、雷达、电视及家用电器等现代电子设备中的稳压电源已基本采用了开关稳压电源,因此,下面将介绍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 nts 3 2总体方案设计 2.1 方案一 该方案是通过 变 压器变压,再经过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进而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在通过稳压器的稳压得到较稳定的电压,由于稳压器当输入电压固定时只能在它的电压差范围内调节输出电压,、所以要在调出电压差的范围时自动调档,这是通过 两个比较器将输出电压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 再 通过计数器的计数功能控制继电器控制器的输入情况来判断输出电压的大小在哪个范围,然后进行自动调档 。最后将稳压器的输出电压流经保护电路,最后输出。 如图 2.1。 图 2.1 变压器 整流 滤波 稳压 保护 电路 两个比较器 交流电 220V/50HZ 计数器 继电器控制器 nts 4 2.2 方案二 该方案 也 是通过 变压器变压,再经过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进而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在通过稳压器的稳压得到较稳定的电压,主要是自动换档这一单元有所改变,该方案的这一单元的原理是:将稳压器输出的电压通过六个比较器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将得出的结果通过编码器、译码器得出有效的二进制码,接着通过继电器控制器控制继电器自动调节档位。最后将稳压器的输出电压流经保护电路输出 ,如图 2.2。 图 2.2 交流电 220V/50HZ 变压器 整流 滤波 继电器控制器 稳压 保护电路 六个比较器 编码器 译码器 nts 5 2.3 方案选择 方案 一的优点在于所用的器件较少 ,但由于用计数器给继电器控制器有一个缺点 :当电源一开始就往下调 ,要是不置数的话 ,往下就不能计数 ,但如果置数的话 ,在方案上有点困难 ;方案二虽然元器件多点但它能完整的完成自动调档功能 ,并且思路简单明了 ,容易让人理解并不会出什么错误 ,元器件又好解决 .所以我选用第二中方案 。 3单元模块设计 3.1 单元模块功能介绍 3.1.1辅助电源部分设计 该部分的功能是提供主要电源部分所使用的芯片 的驱动电压 和用来作为基准电压 。 12J23D21 N 4 0 0 7D41 N 4 0 0 7D31 N 4 0 0 7D51 N 4 0 0 7C 1 1in12o u t3IC 37 8 0 5C 1 3 C 1 5R 1 1F U S EVi Vo图 3.1.1 辅助电源 +5V 该电源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5V,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给比较器、译码器和编码器的驱动电压 +5V。 如图 3.1.1。 nts 6 12J23D21 N 4 0 0 7D41 N 4 0 0 7D31 N 4 0 0 7D51 N 4 0 0 7C 1 1 C 1 3 C 1 5R 1 1F U S Ein12o u t3IC ?7 8 1 2Vi Vo图 3.1.2 辅助电源 +12V 该电源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12V,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 给 2803 驱动电压+12V 和提供比较器的基准电压。 如图 3.1.2。 该电源主要通过整流、滤波和稳压三部分构成,起部分功能如下: 桥式整流电路: 在 U2 的正半周, a 点的电位高于 b点的电位, D1、 D3 导通, D2、 D4 截止,电流自 a端经 D1, RL和 D3 回到电源的 b端;在 U2 的负半周, b 点 的电位高于 a点的电位, D2、 D3 导通, D1、 D3截止,电流自 b 端经 D2、 RL 和 D4 回到电源的a 端。与半波整流电路相比,在 U2、 RL 相同条件下,输出的只电流、电压都提高一倍;电流脉动程度减小;变压器在正、负半周都有对称的电流流过,既得到充分利用,又不存在单磁化的问题,但需要 4 个整流二极管,线路稍复杂。与全波整流相比,虽然多用了 2 个整流二极管,但反向耐压低了一倍,变压器次级少了一圈,综合成本低于全波整流电路。 电容滤波电路 电容滤波电路的特点: ( 1)电流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关系与波形有关,在平均值相同的情况下,波形越尖,有效值越大。在纯电阻负载时,变压器副边的有效值 I2=1.11IL,而有电容滤波时 I2=( 1.5 2) IL。 ( 2)负载平均电压 VL 升高,纹波(交流成分)减小,且 RLC 越大,电容放电速率越慢,则负载电压中的纹波成分越小,负载平均电压越高。为了得到平滑的负载电压,一般取 RL*C( 3-5) T/2(式中 T为电源交流电压的周期)。 nts 7 ( 3)负载直流电压随负载电流增加而减小。 VL 随 IL 的变化关系称为输出特性或外特性,如图所示。 电容滤波电路简单,负载直流电压 VL 较高,纹波也较小,它的缺点是输出特性较差,适用于 负载电压较高,负载变动不大的场合。 3.1.2主要电源部分设计 C13 3 0 0 u FC21 0 4IN3ADJ1O U T2IC 1L M 3 1 7R25kC51 0 u FR12 4 0C42 2 u FC30 .112J1D11 N 4 0 0 7D21 N 4 0 0 7D31 N 4 0 0 7D41 N 4 0 0 7F1F U S EVoVi图 3.1.3 可调电源部分 该部分通过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实行对电压的调节,当调节电位器 R2 时,电压就会随着电阻的阻值变化而变化。 3.1.3保护电路部分设计 R?R1R?R1T?B D 1 3 9T?B F 2 5Vi Vo图 3.1.4 保护电路 nts 8 如图 3.1.3, 该保护电路采用场效应管的功能,其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源输出短路时,场效应管 VT2 的栅源极变成等电位而导通,其漏源极就会分去调整管VT1 的基极电流达到减小调整管导通过电流的作用, R2 为场效应管栅极的保 护电阻。选用场效应管时应使其导通电压降(漏源极间的电压)小于调整管发射结导通电压降。 3.1.4继电器驱动 部分设计 J D Q ?J D Q -T 7 1J D Q ?J D Q -T 7 1J D Q ?J D Q -T 7 1J D Q ?J D Q -T 7 1J D Q ?J D Q -T 7 11234567J?C O N 7IN11IN22IN33IN44IN55IN66IN77IN88COM9DIODE10OUT811OUT712OUT613OUT514OUT415OUT316OUT217OUT118IC ?U L N 2 8 0 3AB图 3.1.4 继电器驱动 该部分的设计 主要利用继电器的特殊功能:当继电器两端有电压时,继电器则导通,反之继电器就断开 。继电器用 2803 芯片驱动, 如图 3.1.4 所示,可知 A,B 两端接到整流部分, 2803 输入端接译码部分。当译码信号传给 2803 时,它即nts 9 将判断 那端输出高电平,接到这端的继电器导通,即与变压器的一档位接通 ,起到换挡作用。 3.1.5 输出电压比较部分设计 R?R1R?R1R?R1R?R1R?R1V C C32184U ? A1 4 5 832184U ? A1 4 5 832184U ? A1 4 5 832184U ? A1 4 5 832184U ? A1 4 5 8G N DR?R1R?R1542312U ? AC A 1 3 9图 3.1.6 电压比较 该部分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对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从而判断 输出电压在哪个范围,由此得出比较信号,将它传给编码器编码。如图 3.1.5 可知,六个比较器的输出端接编码器,输入端接的基准电压。此基准电压是通过 +12V 的辅助电源供给的。比较器的原理是:当输入电压比基准电压高时输出高电平,而当输入电压比基准电压低时则输出低电平。 3.1.6 编码译码部分设计 nts 10 01011121231341526374EI5EO15A9B7C6GS14U?7 4 L S 1 4 8G N DG N DA10B13C12D11Q03Q114Q22Q315Q41Q56Q67Q74Q89Q95U?4 0 2 8图 3.1.7 编码译码 如图 3.1.6 所示,编码器的输入 端接比较器的输出端,在此编码器通过对输入信号的编码并传给译码器,通过译吗器的译码将输出信号传给 2803 控制继电器。 3.2 电路参数计算 3.2.1辅助电源参数计算 1.因为 Vi-Vo=2.5V,所以 +5V 稳压电源 Vi 应大于 2.5V+5V=7.5V, +12 稳压电源Vi应大于 2.5V+12V=14.5V。 2.因为 Vi=(1.11.2)Vj,所以 Vj=Vi/(1.11.2).那么 +5V 稳压电 源 Vj 6.25V, +12 稳压电源 Vj 12.08V。 3.考虑到电解电容并不是非常大,稳压输出的稳定, +5V 稳压电源交流电压应大于 6.6V, +12 稳压电源交流电压应大于 12.6V。 4.因为二极管有正向压降, +5V 稳压电源交流电压应大于 6.6+0.7 2=8V, +12稳压电源交流电压应大于 12.6+0.7 2=14V。 5.考虑到交流电源电压的波动,在市网电压为 200V 时也能正常工作,则有200/220+Vj,所以 +5V 稳压电源交流电压应大于 8.8V, +12 稳压电源交流电压应nts 11 大于 14.8V。 6.交流变 压器副边应选取的电压为: +5V 稳压电源交流电压为 9V, +12V 稳压电源交流电压为 15V。 3.2.2主要电源参数计算 1.Vi-Vo 2.53V 且 Vi-Vo 40V。 2.Vo=Vre(1+R2/R1)+Iadj R2,其中 Vre=1.25,Iadi=100uA 非常小可以忽略,所以 Vo=1.25(1+R2/R1)。 3.R2 的取植范围为 120240 欧姆之间。 4.1.25V Vo 37V,电流小于 1.5A,保护电流为 2.2A,最大耗散功率为 20W。 3.2.3元器件的选择 1.假设负载电流为 500mA, 电源电压的频率为 50HZ,则 T=0.02S,电容 C【( 35)T/2】 /RL,耐压植应大于 1.42 Vj,即 1.42 Vj 250/220。( 250/220 为市网电源电压过高时的情况) 当输出电压为 5V 时 C 30005000uF,耐压植应大于 14.5V。 当输出电压为 12V 时 C 12502083uF,耐压植应大于 24.1V。 2.二极管应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均为 V2 的最大植,即 Vrm=1.414V 当输出电压为 5V 时,二极管承受的电压为 1.414 9=12.726V 当输出电压为 12V 时,二极管承受的电 压为 1.414 15=21.21V。 3.3 特殊器件介绍: LM317 器件介绍 +-AA1YFT1B D 1 39R1R2基准电压 1 .2 V电流源I电流源 1nts 12 它的内部电路有比较器、偏置电路(图中未画出)、恒流源和带隙基准电压Vref 等,它的公共端改接到输出端,器件本身无接地端。所以消耗的电流都从输出端流出,内部的基准电压(约 1.2V)接至比较放大器的同向端和调整端之间。若接上外部的调整电阻 R1、 R2 后,输出电压为 V0=Vref+(Vref/R1+Iadj)R2 =Vref(1+R2/R1)+IadjR2 LM317 的 Vref=1.2V,Iadj=50uA,由于调整端电流 IadjI1,,故可以忽略,上式又可简化为 VO=Vref(1+R2/R1) ULN2803 器件介绍 IN 11IN 22IN 33IN 44IN 55IN 66IN 77IN 88C O M9D IO D E10O U T 811O U T 712O U T 613O U T 514O U T 415O U T 316O U T 217O U T 118IC ?U L N 2 80 3nts 13 I1 I2 I3 I4 I5 I6 I7 I8 O1 O2 O3 O4 O5 O6 O7 O8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0 1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1 0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0 1 0 0 0 1 1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1 1 1 1 1 0 1 1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当输入段 IN1 为高电平,其余为低电平时,输出端 OUT1 为低电平,其 余威高电平,以此类推,输入端为高电平时,对应的输出端为低电平, 以此就可以控制变压器的档位。 nts 14 CD4208 编码器 原理图 编 nts 15 编 码器 01011121231341526374EI5EO15A9B7C6GS14U?7 4L S 1 48该编码器有 8 个信号输入端, 3 个二进制码输出端。此外,电路还设置了输入使能端 EI,输出使能端 EO 和优先编码工作状态标志 GS。 当 EI=0 是编码器工作;而当 EI=1 时,则不论 8 个输入端为何状态, 2 个输出端均 74148 优先编码器 为高电平,且优先标志端和输出使能端均为高电平,编码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这种情况被称为输入低电平有效,输出高电平有效的情况。当 EI 为 0,且至少有一个输入端有编码要求时, 优先编码工作状态标志 GS 为 0,表明编码器处于工作状态,否则为 1。由功能表可知,在 8 个输入端均无低电平输入信号和只要输入 0端有低电平输入时, A2A1A0 均为 111,出现了输入条件不同而输出代码相同的情况,这可由 GS状态加以区别,当 GS=1 时,表示 8 个输入端均无低电平输入,此时 A2A1A0=111 为非编码输出; GS=0 时, A2A1A0=111 表示响应输入 0端为低电平时的输出代码。 nts 16 功能表 3.4 各单元模块连接 输入 输出 EI 0 1 2 3 4 5 6 7 A2 A1 A0 GS EO H H H H H H L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L L L L L L L H L L H L L H L H L L H H L H L L H L L H H H L H H L H L L H H H H H L L L H L L H H H H H H L H L H L L H H H H H H H H L L H L L H H H H H H H H H H L H nts 17 主要电源部分提供可调稳定电压,通过自动控制部分控制主要电源部分的电压档位,再通过保护电路部分保护电路的可靠性,当电路过流时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其中辅助电源部分则是提供自动控制部分和保护电路部分所用到的芯片的驱动电压。 4系统功能 可以输出稳定的 直流电压; 精度高且在调节范围内连续可调; 当输出两接线短路时由于保护功能而不烧坏电源; 在调节过程中自动换档。 5设计总结 本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市电通过一定的技术产生直流稳压电,并利用它为电子器件提供必要的电压、电流。该电源能提供一定的稳定的电压,并且在它的量程辅助电源部分 主要电源部分 继电器驱动部分 保护电路部分 电压比较部分 编码译码部分 nts 18 范围内连续可调,同时具有保护作用,当电源输出段短路是,电源自动断开以至不会烧坏电压。 通过这次设计,我从中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说,在以前上课时没听懂的知识,现在通过自己的进一不了解,再结合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同 时,我还学到了新的知识,在了解这一方面知识的同时,我好查阅了相关的图书和了解了网上最新的技术,为此,对我以后设计的进行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我相信在以后的毕业设计中可以很轻松的操作。 我这次设计的直流稳压电源还有两个不足之处:在输出端还可以 添 加一个数模转换模块,它可以实现将输出的电压通过显示管直接将电压显示出来,这样可以显得更直观化,用户用得更方便、更实用;在保护模块还有个缺点是:当过流而截止电压后不能自动地还原,所以可以在这个模块上再添加一个智能检测系统,使截止电压后能自动的恢复,以便继续使用。 【参考文献】 1 . 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03 2 . 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03 3 . 何希才 .新型稳压电源及其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1 4. 段九州 .电源电路实用设计手册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8 nts 19 6 系统原理图 J D Q ?J D Q -T 7 1J D Q ?J D Q -T 7 1J D Q ?J D Q -T 7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5273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