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乡土资源-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乡土资源-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乡土资源-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乡土资源-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小学如何运用课程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空间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都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重复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产生;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发展。”如何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如何发挥地域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要想改变农村这种现状,只有依靠广大教师积极引导孩子去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的我深有体会,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区域资源,强化听说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农村的小学老师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普遍认为学生只要学完教材就学习好了语文,使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通过这次全国性的课程改革,在教学中还是以教材为蓝本,充分开发选用新的课程资源,使语文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如:北师大版小语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第一组就是围绕“多彩的春天”专题组织材料的,学习了这组课文后,知识积累要向课外延伸,让孩子们去寻找身边与春天有关的诗词、歌曲、图片、文章,带到学校讲给同学们听。再语文学习也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当学生走进生活查找了到有关资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如:举行“春天的故事”为主题的班会,“唱春天的歌”、“背春天的诗”、“跳春天的舞”、“画春天的画”、“讲春天的故事”等还可以让学生寻找春天:“春天来了,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春耕的?”“春天来了,我们周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这些唱、跳、背、画、讲、看有趣的活动,不仅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可以是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活动对教师来说是小事,但给小学生却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语文知识在学生记忆里得到潜移默化,周而复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将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美读习惯。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每周组织一次读书班会;图书资料缺乏,各班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要求学生从家里带些自已的藏书进行同学间交流,教师适时组织读书心得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质疑,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对共性的看法提出质疑,谈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在近的学期,我班学生自主开展了读书活动,如:阅读了朱自清散文集、增光贤文、让孩子受益终生的101个道理故事、孩子成长的101个金点子等书籍,从读中获取了语文知识和人生哲理,使学生学到终身受益匪浅的知识。三、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交叉、渗透、整合,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那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学生自办小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建小记者站,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报上;引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学习语文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课程资源展示平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培养小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四、挖掘乡土特色,感悟生活体验,拓展学习空间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对于农村学校不仅十分必要,而且简便易行,经济实惠。1、在种、养殖实验中探究科学的奥妙引导孩子观察小动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培育庄稼。这种操作、参与、体验其实就是最生动的自然科学和综合实践课。如:结合我校地处农村的特点,围绕种植桔树、养鱼做文章,与农民签约建立“养鱼塘”、“种植园”等校外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松土、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每天派学生去小鱼塘里喂食、定期换水、增氧,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鱼、蔬菜的病虫害情况,搜集资料,对症下药,成功防止了病害,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生活,为培养新时代农民打下基础。2、在“民间掌故”中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民间掌故”指在民间流传的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在广大农村仍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这正是我们农村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探究和挖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内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镇校本教材中白舍白瓷窑遗址的传说等。3、在“乡情民俗”中感悟淳朴的乡情风俗人情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在农村有着许多有趣的习俗,这也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资源独具风味,让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婚丧嫁娶”、“重阳为何登高”、“端午为何裹粽子”、春节的傩舞这些平时生活中的小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