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件(23张).ppt_第1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件(23张).ppt_第2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件(23张).ppt_第3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件(23张).ppt_第4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件(23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第一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节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一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课标要求了解农业的起源 知道农业的生产工具和水利工程理解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概念关注农业 农村 农民这一长期重大的三农问题文明的发展历程 渔猎农耕工业信息文化与文明的理解 经济历史的认识结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经营方式 管理方式 流通方式 分配方式经济结构 经济布局 指导思想 经济体制 国家制度和政策发展阶段和趋势 地位影响 一 农业的起源 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多元交汇 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 最早在黄河 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北粟南稻格局 尝试想象和推理再现原始农业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方式 原始农业 狩猎 家畜饲养业 主要 伴随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中的 五谷 和 六畜 分别指的是什么 动动脑 五谷 粟 六畜 十二生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二 从耒耜到曲辕犁 1 翻土工具的变革 材料与形状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 战国 铁制农具 铁制农具 战国中期 西汉中期 唐代 耦犁 曲辕犁 优点 三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 上古 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 芍陂 都江堰 郑国渠 西汉 漕渠 白渠 两汉 治理黄河 特色灌溉工程 坎儿井 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王景治河 千载无患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 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 2 农学著作中的水利知识 元 郭守敬 明 潘季驯 四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 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 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商周时期 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 自耕农经济出现 徐州古丰县 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 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 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 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 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 朱陈村 春耕夏耘 秋获冬藏 伐薪樵 治官府 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 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文疾 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赋 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 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 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 晁错 论贵 自耕农经济的特点 1 生产规模 家庭为单位 2 经营方式 男耕女织 3 流通方式 自给自足4 经济结构 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为辅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概念 中国农耕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得益于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环境 也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水利工程的兴建以及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密切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