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三 第1单元 第3章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doc_第1页
中图版必修三 第1单元 第3章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doc_第2页
中图版必修三 第1单元 第3章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doc_第3页
中图版必修三 第1单元 第3章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doc_第4页
中图版必修三 第1单元 第3章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1理解反射弧的构成。(重难点)2掌握突触和实触传递。(重点)3说明反射中枢的类型。反 射 弧 的 构 成 与 反 射 中 枢1反射弧的构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中华.资*源%库 (2)结构基础反射弧(3)反射的一般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2反射中枢(1)反射中枢的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2)反射中枢的组成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具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探讨1:观察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示意图,并探讨以下问题:膝跳反射缩手反射(1)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分别是由几个神经元完成的,由此你将得出什么结论?提示:2、3。不同的反射需要的神经元数目不同,一般来说,反射活动越复杂,需要的神经元越多。(2)上述两种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分别是哪个数字序号?提示:、。中华.资*源%库 探讨2: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1)食物引起味觉属于反射吗?提示:不属于。(2)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与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相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这两种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也不相同。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c)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2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是反射。3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位,低级中枢都受大脑皮层的调控;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各中枢参与。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如肌肉收缩等。a正确;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二者不一定在同一地方,b错误;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元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c错误;神经中枢可位于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只有一些低级中枢位于脊髓,d错误。【答案】a2下图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zabcd【解析】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病人有感觉,说明神经冲动能传到大脑,说明没有阻断,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手,说明麻醉剂阻断的位置是。 【答案】c3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是_,是_,是_。(2)结构_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结构_是效应器,是由_组成的。(3)切断,刺激,效应器_(填“能”或“不能”)做出反应,切断,刺激,效应器_做出反应。【解析】反射的大致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2)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3)能不能突 触 和 突 触 传 递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3传递过程z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以出泡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4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探讨1: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殊的结构(如图)。根据下图信息,探讨下列问题:(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消耗atp?递质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共穿越多少层生物膜?提示:不需要载体。消耗atp。零层。(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说明原因。提示:不一定。若释放的为抑制性递质,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3)兴奋在由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中,信号的转变方式是什么?提示:化学信号电信号。探讨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的外表面,读图探讨以下有关问题:(1)刺激a点,电表、是否会发生偏转?若发生偏转,偏转几次?提示:会。电表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电表只发生一次偏转。(2)该实验能否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双向传导?提示:能。1突触信号转化在突触小体上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而突触的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神经递质(1)本质: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2)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有受体蛋白)。z(3)最终去向:迅速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3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的变化(1)刺激b点时: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尽管ab与bd距离相等,但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所以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时:兴奋只能由c传到d,不能传到a,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1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运动员起跑的一刹那,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www.【解析】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则运动员起跑的一刹那,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应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答案】b2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c兴奋可以在和之间双向传递d由、构成突触【解析】读图可知神经递质是从(突触前膜)处释放的,a正确;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b正确;兴奋在和之间只能是单向传递,c项错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突触,d正确。【答案】c3(2016全国甲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解析】(1)分析图示,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在d酶的催化下分解为a和c,其中c能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吸收用来合成ac。神经递质除乙酰胆碱外,还有多巴胺、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等。(2)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会持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来&源:【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