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三 第2单元 第1章 种群的数量变动 学案.doc_第1页
中图版必修三 第2单元 第1章 种群的数量变动 学案.doc_第2页
中图版必修三 第2单元 第1章 种群的数量变动 学案.doc_第3页
中图版必修三 第2单元 第1章 种群的数量变动 学案.doc_第4页
中图版必修三 第2单元 第1章 种群的数量变动 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1概述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重点)2分析比较“j”型曲线和“s”型曲线之间的区别及各自形成的外界条件。(重难点)3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影 响 种 群 数 量 变 化 的 直 接 因 素1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2)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最直接因素。2迁入和迁出(1)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www.(2)通过迁入和迁出,使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也进行了基因交流。探讨1: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比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提示】降低出生率,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分别代表出生率、性比和年龄结构,因为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比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群的各种特征与种群数量间的关系中华.资*源%库 1在种群的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如下:(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迁出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数量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则减少。(2)年龄结构和性比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变动趋势的重要依据。2预测种群的发展前景时,主要对比繁殖前期与繁殖后期的数目拓展延伸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类型特点原因图示实例均匀分布种群内的每个个体的分布是等距离的种群个体间的激烈斗争浮游植物、森林乔木等随机分布种群内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的分布概率相等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个体间互不作用 面粉中的黄粉虫等集群分布种群的个体集中在特定的几个点上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传播种子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集结成群自然界中的生物多为集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 群等(3)意义了解空间分布格局对于选择种群密度的统计方法有重要意义。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a项指的是年龄结构;b项指的是出生率;d项指的是死亡率;而c项与种群数量特征无关,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答案】c2.如图是种群各特征之间关系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出生率和迁入率,b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c为性比,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d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都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不仅具有种群密度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解析】读图知d为年龄结构,而每种类型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由此判断c项叙述错误。【答案】c种 群 数 量 的 增 长 与 变 动1种群的增长曲线(1)“j”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产生条件:理想环境(资源充足、无天敌)。实例.酵母菌实验室培养。.一年生昆虫、某些小型啮齿类动物在春季适宜条件下的增长。.种群迁入适宜新环境中的最初阶段。(2)“s”型曲线中华.资*源%库 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后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最大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最大数量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环境承载力,用k表示。产生条件:随着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种群内个体之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等资源的争夺必将加剧,同时以该种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的增长率降低。此外,自然界中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并不总是有利于种群的增长。2种群的数量变动(1)类型种群增长、周期性波动、种群的衰亡和生态入侵等。(2)主要决定因素:种群的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这两组动态过程。(3)特点:一般说来,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不是无限制的、任意的,种群数量总是在平均值附近作上下波动。(4)调节机制:种群总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数量保持在平均密度的上、下限范围之内。探讨1: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下图是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结合图示,分析以下问题:(1)若某种群数量增长符合上图曲线需满足哪些条件?提示:实验室条件下。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的增长情况。即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2)该类曲线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请尝试绘出1时种群数量nt随t的变化曲线图?提示:ntn0t。(3)上述曲线有无k值?种群增长率会改变吗?提示:无k值,增长率不变。探讨2:某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问题:(1)图中的b点、c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吗?提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2)“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如何变化?提示:呈逐渐减小趋势。(3)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采取什么措施?提示: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模型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有无k值无k值有k值曲线形成原因无种内竞争,缺少天敌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联系两种增长曲线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2.“j”型曲线、“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z(1)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量,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2)两曲线对应的增长速率图示“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3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应用(1)k值的应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消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合理确定载牧量:草场放牧,最大载畜量不能超过k值;鱼的养殖也不能超过k值,否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k值下降。(2)k/2值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对养殖的生物进行捕捞(捕获)时,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维持在k/2值处,以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尽早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值处。1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解析】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便属于此种情况。【答案】b2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甲乙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4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不一定达到k值【解析】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除统计方格内菌体外还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5小时前每个小格内约有5个菌体,而5小时后每个小格内约有10个菌体,但这是稀释100倍后的值,所以5小时内种群密度增加200倍;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否达到k值无法判断。【答案】d3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比可防止c点出现d在de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解析】图示a点东亚飞蝗数量急剧上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病虫防治工作应在a点所示时间之前进行,a选项错误;图示ab段种群数量仍然在上升,但种群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使种群性比失调,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