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Doc1.doc_第1页
读书笔记Doc1.doc_第2页
读书笔记Doc1.doc_第3页
读书笔记Doc1.doc_第4页
读书笔记Doc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金针度人的存在读书笔记内江铁中 胥树轩“启发式”的说法源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在论语述而集注中作了这样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得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就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思考,非常想得到答案的时候,不要忙着帮他打开思路;不到学生非常想说出而又不能很好地表达的时候,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整理概念、明确做出结论。这种说法,强调了学生的内驱力,用今天的话说,启发要善于掌握火候,也就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的准确把握。这对现在一些课堂上没有深度、没有力度(学生无“愤”、无“悱”),一些课堂上盲目追求“容量”、追求“深度”而忽视学生学习状态(学生未“愤”、未“悱”)的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他提出了“现代启发式”的概念。他认为,现代启发式是“通过启发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由单纯获取知识引向善于发现知识的新境界”。刘永康先生对“现代启发式”的思考是具体的,他提出了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思路:(1)在教学思想上,正确处理好学习和思维的关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培养思维方法。(2)在教学方法上,重诱导、重探索,不越徂代庖,不抱着学生走路。(3)在教学形式上,重讨论、重问答,不搞单向传导。(4)在指导原则上,重追问,重多疑,提倡质疑存疑精神,反对盲从。(5)在教学程序上,自始至终把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放在重要位置。刘永康先生指出:“师生双方各有所长,要使知的获得更为理想,就要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相互启发,相得益彰。”这一论述,用新课改的话来说,就是教师要与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在新课改中共同成长。刘永康先生说,学生读书时如果提不出问题,那往往是读书不认真,思考不深入的反映。“思”必有“疑”,“思”又源于“疑”,“疑”是“思”的起点。他引用接受美学创始人姚斯“文学是精神产品”的观点,指出,使学生在如坐春风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还给语文教师指明了路子:“关键在于挖掘出教材中的美的因素。”这些美的因素包括自然美因素、社会美因素、艺术美因素。而这些美的因素,对接受者学生来说,就是姚斯所说的“潜在的引导力量”,它可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意识和行为”。早在10多年前,刘永康先生对语文美育的研究就超越了“应该重视”的认识层面,进入了“寓语文教学于美感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操作层面,且卓有成效。他引用接受美学创始人姚斯“文学是精神产品”的观点,指出,使学生在如坐春风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还给语文教师指明了路子:“关键在于挖掘出教材中的美的因素。”这些美的因素包括自然美因素、社会美因素、艺术美因素。而这些美的因素,对接受者学生来说,就是姚斯所说的“潜在的引导力量”,它可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意识和行为”。 “三论”是20世纪科学技术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其基本思想已经广泛运用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包括音乐艺术领域。刘永康先生敏锐地发现“三论”对语文教学过程的积极影响,运用其基本思想,对语文教学进行了颇有拓荒性的探索、研究,分别形成了系统论与语文教学、信息论与语文教学、控制论与语文教学。这些研究成果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艺术作品审美接受的知音,刘永康先生总结了以下几条具体方法:结合审美鉴赏教给必要的美学知识;训练审美感知力;训练联想力与想象力;培养审美通感力;启迪学生把握审美情感。这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为一线教师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刘永康先生还告诫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被控对象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静物,他们不是仅能被动接受信息的接收器。如果控制调节得当,学生会以很高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信息)。所以,“教师在传递信息时,不仅要注意学生是否能接受,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刘永康先生就已经在发现法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并不是任何知识都可以由学生去独立发现,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去发现。”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刘永康先生是我国资深语文教育理论家,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负责人。刘永康先生的“方法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教学方法论是以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方法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性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揭示已有教学方法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与教学对象的各种复杂关系,以构建和解决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之间的新型关系和相应的新理论基础为核心任务。刘永康先生将西方方法论中的合理成分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相结合,来审视和关照语文教学,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他在语文教育领城颇有影响,被誉为当代语文教育理沦家”。 刘教授的起点是“农民”。4年大学仅读了2年,就在“_L山下乡”的浪潮中,来到了军垦农场。喂马.耕田,祥样体力活都干过。后米.在偏远的深山区宜东,为复办镇中学,他砍过竹子,烧过石灰.背过鹅卵石 苦用不忘读书。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散文、红楼梦等历代文化经典.他找来一本一本地读、背,还与另外两位学友搞比赛呢。刀肠时,这些文化典籍,被视为“封资修”遭到禁锢,规定只读毛选。他是顶着不小的压力.偷”读的。他没有机会读研究生,后来站在大学讲台上所授的中学语文教学法、逻辑、古汉语、文学原理等课程.没有一门是老师教出来的,全靠自学。今天,他所教过的学生无不称赞他“博古通今”。勤奋,坚韧、是他驶向成功的两把桨槽。教育者,首先是一个知识渊博的文化人。会思考,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专注于教育,做一个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教育人。在教学观念上突出创造性。在建材建设上突出前沿性。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先进性。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在教学科研上突出应用性。刘永康先生主编的语文教育学就在这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们不为语文教育界长期存在的“从来如此”、“似是而非”所左右,别开生面,与时俱进,“比照中外,贯通古今”,为“使语文教学从长期混乱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构建了语文教育学新体系。“目的篇”、“内容篇”、“方法篇”、“资源篇”既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每一篇都吸纳了语文教育理论的新成果和西方方法论的新认识。刘永康先生主编的语文教育学一书,为学生认识语文教育实践,熟悉语文教育实践搭建了新的平台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技能训练、教病诊治。这一点,在大学教材编写中,具有明显的独创性。做到这一点不难,难的是在做之前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读者的实际困难和阅读需求。琴声满屋里,书卷满床头。教师=学识技巧道德。钻研学问要讲深度,但深度离不开广度,就像打一口井,开口不大,怎么深下去?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师,就必须既是专家,又是杂家。始终注意两个方面的融合,一是调动与语文相关的各专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语文教学,二是将西方方法论中的合理成分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相结合,来审视和关照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视觉与思路。思想上,要有改革意识;知识上,要有更新意识;教学中,要有民主意识;科研中,要有创新意识。一个人,做你喜欢的事是自由,喜欢你做的事是幸福。食一日俸禄担一日忧。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读在书内,想在书外;考在书外,答在书内;教在课堂,做在社会。月亮那么圆,做贼的还嫌它亮。孔子也有吹嘘自己的地方,但总的来说,还不是太过分。一位现代的科学家同哲学家一样,也许会对另一位科学家在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感到迷惑不解。新课程存在的误区。一、课程目标存在的误区:1.淡化做人教育;2.肢解课程目标;3.片面追求分数。二、教学关系存在的误区:1.把尊重学生搞成无原则的吹捧学生;2.将愉快教学庸俗化。三、教学方法存在的误区:1.教学模式新八股;2.信马由缰的自主学习;3.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4.层面肤浅的探究学习。四、教学手段存在的误区:现在“人灌”已被“机灌”所取代,人机对话已将师生互动置换,这种滥用多媒体的现象确实削弱了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消解甚至剥夺了他们的创造性。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1.重讲练、轻读诵教师用繁冗的讲解和大剂量的练习来淡化甚至取代以熟读自悟为基础的涵咏之法,学校不闻朗朗读书声,但见习题如海洋。熟读背诵是语文学习的本和源,是学生要日日操练的基本功。2.重聚合、轻发散语文作为人文科学具有模糊性、隐晦性、多义性的特点。把学生的知识限于教师的讲稿之中,把学生的思维囿于教师的设计之内。3.重肢解、轻整体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一个事物的性质不决定于任何一个部分,而依赖于整体。应试的需要渐渐淡化了语文教师应有的认知心理学的整体直觉观。4.重讲读、轻听说。5.重课内、轻课外。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何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教学中的动与静:“动”是指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下,经由教师的诱导,从而发挥自身潜能于学习之中的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开展多向对话、心灵交流、思想碰撞时的互动;是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让他们在观察、动脑、动口、动手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静”是指课堂上,学生精神贯注专一、认真倾听老师讲课的安静;阅读书本时,聚精会神、默不作声、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宁静;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而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研究问题的冷静。要让学生动起来,有时需要教师静下来;要让学生动起来,有时教师还不能静下来;让学生静下来,教师必须先动起来。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错,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讨论不等于合作,但合作却需要讨论,讨论本来就是一种对话。古代原型启发的合理性:在教学思想上,解决学思矛盾,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诱导不断探索,不搞越俎代庖;在教学形式上,重视问题讨论,摒弃单向传导;在教学原则上,提倡质疑存疑,反对轻信盲从;在教学程序上,激发求知欲望,追求欲罢不能。原型启发的最大弊端在于把启发局限在单纯地理解现有知识的层面,并不启发学生去向新的知识领域探索。走出自主学习的种种误区:凡讲授都该取缔,凡要求都得满足,凡预设就该反对,凡发言一律肯定。探究性学习的误区:探究的自由化倾向;探究的表面化倾向;探究的随意化倾向。司马迁曾说过:“高山仰止,景行而止,虽不能止,然心想往之。”读完刘永康先生主编的语文教育学,觉得司马迁的这句话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语文教育学这本书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通用教材,确实是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进修的优秀读本。值此全国新课程不断向前推进之际,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新课程通行,首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而读语文教育学无疑是很好的选择。首先说它的博大。本书的博大体现为主编者知识之博和所论课题之大。它将导引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能从语言的、文学的、教育的、心理的乃至文化的、科学的领域观察和驾驭语文教学,还能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观察乃至驾驭语文教学。再说精深。本书的精深分别体现为选材之精和说理之深。从并列平行的标题看它的步步深入。“信息论与语文教学”的第二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