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选修1 α 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作业.doc_第1页
浙科版选修1 α 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作业.doc_第2页
浙科版选修1 α 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作业.doc_第3页
浙科版选修1 α 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作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四)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1目前,酶已经被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属于应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是()a酶通常对强酸、强碱、高温非常敏感,但对有机溶剂不敏感b酶的结构比较稳定,所以催化功能很强c酶用于生产时可能会混在产物中,影响产品质量d直接用于生产中的酶可以多次利用解析:选c酶催化反应结束后,酶和其他产物混合在一起,分离比较麻烦,这不仅影响产品的纯度,而且使酶不能被分离出来重复利用。2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固定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要在烧杯中将淀粉酶溶于4 ml蒸馏水中b再将5 g石英砂加入上述烧杯中,不时搅拌30 minc随后将烧杯中的物质装入1支下端接有气门芯但并不封住的注射器中d最后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此注射器,除去那些未吸附的游离淀粉酶解析:选c在淀粉酶酶固定的步骤中,使用的注射器下端接有气门芯且用夹子封住。3回答下列有关固定化酶技术的问题:(1)酶是生物体中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在工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提高酶的利用率以及提高产品的纯度,一般需要对酶进行固定化处理,即将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固定在_介质上,具体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_法和交联法。(2)如图为装有固定化酶a的实验装置。其中b是反应柱,c是催化底物。若装置中的固定化酶为淀粉酶,则通常是利用吸附法进行固定的,介质一般为_。利用该装置进行淀粉水解实验时,在漏斗中加入反应液后的操作是_,以保证反应充分。对流出的液体用_检测,若呈现_色,说明淀粉被水解成糊精。若a是固定化酵母,要想得到较多的酒精,加入反应液后的操作是_,装置中的长导管起的作用是_。(3)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如将从大肠杆菌中得到的磷酸三酯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用微生物降解比,其作用不需要适宜的_。(填选项编号)a温度b水分cph d营养答案:(1)非水溶性包埋(2)石英砂打开活塞1和2,并控制流速kii2溶液红关闭活塞1和2排放气体co2,防止杂菌进入反应柱(3)d4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如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并回答:(1)固定化酶技术是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酶既能与_接触,又能与_分离,同时还能被_。常见的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多种:如对本题的小麦酯酶使用了_和_。(2)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由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是_。(4)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次后,酶活力明显下降。解析:(1)固定化酶技术是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酶既能与底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以被反复利用。从题干中可知,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因而使用了交联法和包埋法来固定小麦酯酶。(2)从甲图中看出,当温度超过47 后,游离酶的活性比固定化酶活性下降快,所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应用范围比较广泛。(3)从乙图可以看出,用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时,酶活力最高,此浓度时包埋效果最好。(4)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后,酶活力明显下降。答案:(1)底物(或反应物)产物反复利用交联法包埋法(2)固定化酶的应用温度范围较广(3)3%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4)35(1)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酶的使用效率和产品纯度,一般需要将酶进行固定化处理。利用石英砂固定淀粉酶的方法属于_。a吸附法 b偶联法c交联法 d包埋法(2)淀粉酶可以通过枯草杆菌发酵生产,以下是利用诱变育种方法培育获得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的主要实验步骤。(原理:菌株生长过程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第一步:将枯草杆菌菌株接种到_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第二步:将枯草杆菌菌株分成两组,a组用_处理,b组不处理(作对照)。第三步:制备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第四步:将a、b组分别稀释后,分别在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利用_法分离,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单菌落。第五步:观察a、b组各菌落周围的_。实验结果预期:根据诱发突变率低的特点,预期_。根据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_。解析:(1)以石英砂为介质,吸附固定淀粉酶的方法属于吸附法。(2)一般用液体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要诱导突变,实验组用诱变剂处理,对照组不进行处理。一般用涂布分离法分离细菌。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培养基周围出现透明圈,透明圈越大,细菌产生淀粉酶的能力越强;淀粉未分解的部位,不出现透明圈。因突变率低,实验组可能出现了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但因数量不多,故实验组中个别透明圈比对照组大。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突变后的枯草杆菌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弱,故实验组中有个别透明圈比对照组的大,也有个别透明圈比对照组的小,即实验组中透明圈大小不一致。答案:(1)a(2)液体诱变剂涂布分离透明圈大小a组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b组差异不显著a组有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比b组明显小,有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比b组明显大(或a组透明圈大小不一,b组较一致)6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图所示。(1)图中用kmno4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_。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_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柱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_方式将酶固定化,酶被固定后用蒸馏水洗涤固定化柱是为了除去_。(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_。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_。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苹果汁中是否含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_混合,如果出现_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水解。为使果胶完全水解,应将流速调_。(3)实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_利用。解析:(1)kmno4是强氧化剂,可以对苹果起到消毒作用,水解果胶需用果胶酶,利用吸附法将酶固定后需用蒸馏水除去未被固定的酶等。(2)实验操作中应先加入提取液将酶固定,然后加入苹果汁,为使苹果汁中的果胶充分水解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