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练习标画并品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了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手的特点,感受他为了创建绿色金库所付出的的艰辛劳动,以及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怀。3、运用本单元“银钥匙”所传授的方法,初步学习如何解答自己提的问题。一、 检查复习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一双手)师:(点PPT出示词语)这些生字词,你们还认得吗?下面我请一列的孩子开火车读,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读两遍,如果读错了,请其他孩子举手纠正。生开火车读。师:孩子们读得字正腔圆,谁能用“不计其数”说一句话?(手指“ppt上不计其数这个词”)生1: 师评价:哦,你见过的( )可真多啊!生2: 师:看来这个词语同学们会用了。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针对课文提了哪三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呢?预设:生1:这是谁的手? 生2:这是一双怎样的手?生3:为什么这双手会这样二、 品读课文。1、解决第一个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是谁的手?(生答:这是张迎善的手。)2、解决第二个问题: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师:那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点ppt)请看自学提示: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双怎样的手?(1)用横线勾画出描写张迎善手的句子,标出序号。(2)批注自己的感受。(3)请用“我找到的句子是(),我的体会是()”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批注、交流、预设A:感受粗糙和坚硬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活像半截老松木!”(师顺势点ppt出示句子)我的感受是:这双手的十分粗糙、坚硬。师:你们见过老松木吗,是什么样子的?生2:我见过,老松木的上面全是很深的裂纹。师:老松木摸起来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生3:摸起来十分粗糙,而且很坚硬。(板书:粗、硬)假如你第一次握着这样的一双粗糙坚硬的手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4:我的心情是:!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那作者感受又是怎样的呢?生1:作者十分惊讶:我握的是手吗?师: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ppt出示: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教师引读这两句话。师:这老松木似的手到底是怎样的呢?谁还找到了?生1:我们组找到的句子是:“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很深、粗,染着黑土色。”我的体会是:这只手又粗又硬又黑。(板书:黑) 师:好,请你们小组带着感受读一读这句话。这个“木色”和“黑土色”让你联想到什么?师:还有谁也体会到这双手都粗和硬。生2:我们组找到的句子是: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师顺势ppt出示句子)从()词我体会到:师:“鼓皮”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生1: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生答:师追问:读到这儿你又联想到了什么?生1答:师导:孩子,你们联系上下文来谈体会,真会读书。(师板书:联系上下文)师:还有没有体会到粗和硬的孩子?生1:我们组找到的句子是: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我的体会是: ,师: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感受呢?(老干蘑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呢?)生答:把你的感受带进这个句子,读一读。师:有没有补充?预设B:感受伤痕累累师:张迎善的这双手还是怎样的?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 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你色。 (师ppt出示) 我的体会是:这双手伤痕累累。(师板书:伤痕累累)师追问:为什么说?(生自由答)师:你们的手裂过吗?预设: 生:没有。师:那你的手有没有因为受伤而裂开口子?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生谈感受,师:把这种钻心的疼痛读出来。预设C:感受巨大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那只有力的打手,把我的手仅仅地裹住。“师ppt出示句子”。我的体会是:师:它的特点是什么?(生答:巨大)(师板书:巨大)师:为什么“紧紧裹住”就能说明手大呢?(生自由说:紧紧裹住就是张迎善的手把作者的手包住了,比作者的手大得多。)师:你们还有没有谁感受到这是一双巨大的手?生2: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师顺势出示句子ppt)师:上节课孩子们根据作者量的这三个数字,画出这双手了吗?(生上台展示)把你的手放上去比比,比你的手大很多,老师也来比比,比我的手都大很多。师:难怪作者说:(师顺势指读)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预设D 感受黑师:这双手还是怎样的?还有没有找到其他的句子?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ppt出示这句) 我的体会是:(从这里我体会到他的手很黑)师追问:为什么呢?(生自由答)师:为什么他的手洗不掉呢?师:就是这样的一双手,让作者惊讶好奇。2.解决第二个问题。师:这双手为什么会这样呢?PPT出示自学提示:张迎善的这双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1 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勾画相关的句子,并标出序号。2 批注自己的感受。3 小组内交流。预设A 师:谁来说说张迎善的这双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生1:请大家看到第1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来为大家读一读:“一天载一千多棵树!那么,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因为张迎善的手每天都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常年累月,这只手不知道要插多少次,每天手都会受伤,旧伤口还没好,第二天又会有新的伤口出现,就这样日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手就变成这样了。师:当你读到这段文字时,这双手给你怎样的感受?作者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 的呢?生1:我的心情是惊讶的。师:为什么惊讶?(生答:?)师:请带着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师:除了惊讶,你们还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谁来补充?生:我还读出了作者对张迎善的这双手的赞叹和崇敬之情。(你应经走入了作者的内心,带着作者的这份感情读:)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赞叹和崇敬吧!(生)生2:请大家看到第19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来为大家读一读:“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棵。”我从“栽树26万棵”体会到张迎善的这双手栽树很多,每天都在坚持种树,正因为他的坚持不懈、敬业、奉献,他的手才会变成这样又黑、又粗、又硬、又大。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看,我们就是通过这样从权的整体内容去理解张迎善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出示金钥匙)师:这双手带来了什么?生自由答师: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紧紧是这些吗?生答:(PPT出示)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由浑变清。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师:看看这些数字,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生怎么想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林业局负责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生:就是保存金钱的地方。追问:绿色的金库指什么?生:(绿色的金库指的是森林。)追问:为什么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生:(因为森林对于人类来说就像金库一样重要。)师: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师: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ppt出示描写手的句子,生串读。)PPT出示:树木连树成林、又连城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深情地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与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师:作者说:(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