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15周语文教案.doc_第1页
六年级第15周语文教案.doc_第2页
六年级第15周语文教案.doc_第3页
六年级第15周语文教案.doc_第4页
六年级第15周语文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 级: 六年级 科 目:语文 周 次:15别挤了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2、有关背景知识。教学重点: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一、作者及背景: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实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学习本文要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明确写作用意.二、解题:本文以”别挤了”为题,语言亲切自然,生动明了,直切主题.三、检查预习:1注音填字容 ( ) ( )开鼓 压抑( )严防( ) 潜入( )严峻( ) 问心无愧( )2形似字敞 宽敞 愧 惭愧蔽 敝帚自珍 槐 槐树魁 魁梧峻 险峻俊 英俊3解词: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鼓励:激发;勉励。严峻:严厉,严肃。权利:四、再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3找学生读课文,老师点拨(从字音,节奏,声调方面)。4熟读成诵。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文中的“挤”和“你”?明确:挤指不道德的行为(思想上,行动上);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2本文分两小节,每一小节的意思是什么?明确:一节: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诗歌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言亲切自然。“容纳”为全文定下基调,具有广义的含义,即思想上,行动上和心灵上的“挤“。二节:讲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不要用不宽容,不善良,不真诚的心对待别人结尾再次呼吁“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照应开头和文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3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归纳,老师点拨)明确:本文以形象的语言启发我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的相处。二、总结全文谈收获和感悟。三、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四、布置作业生活中,你一定对身边的某些事物或景物有过很深的感触,能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受吗?课后反思:瑞恩的井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3、培养学生浏览、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4、能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5、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有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6、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实现梦想。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2、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1通过简介,感受非洲人民的痛苦生活。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二、学习课文38小节,体会瑞恩的善良、坚毅和执著。过渡:一个六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听说这一切后也和我们一样深切的同情他们,并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是什么呢?1快速读读课文38小节,用笔在书上划出。2交流出示:我希望非洲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齐读句子。3、为此他是怎么做的呢?认真读课文的38小节。想想:他是怎样做的?(1)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2)班级交流,师随机点拨并板书。(3)假如是你得到了这70美元,你会怎么用呢?4再读课文38小节,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这70美元来之不易?用笔在书上用直线划出。从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5学生自学后交流,教师抓住关键句段引导品悟,同时进行朗读训练。(1)妈妈和爸爸商量了一会儿,对瑞恩说:“如果你真的很想得到70美元,你可以做一些额外的家务自己挣。”瑞恩眼睛一亮,爽快地答应了。“额外的家务”中的“额外”指什么呢?“眼睛一亮”、“爽快地”可见当时瑞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他为自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而兴奋,一改原来那(生:充满了泪水)的表情。他是多么善良啊!(2)妈妈制作了一个表格,上面画了35行,瑞恩每完成一行的工作就可以挣到2美元。(出示“35、2美元”体会瑞恩要挣到70美元需要做许多事情,来体会它是个有毅力的孩子。)(3)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板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小时。当朋友们在外面玩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个2美元。(凸现:两个小时 玩的时候 )学生说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来体会瑞恩的有毅力。(4)爷爷知道了这件事,请他捡松球,每捡一袋就可以得到10美元。期中考试,瑞恩把成绩单交给父母,他们用5美元奖励他的优异成绩。师:他终于积攒了70美元,四月的一天,(5)引读第八节。出示该小节的内容。解“骄傲”。你认为这个词用得恰当吗?请你也用它来说几句话。6请你用上下列关联词中的一个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瑞恩。出示小练习:即使也 不但而且尽管还是 宁愿也只要就 虽然但是三、学习课文9、10小节,感受瑞恩言行的影响力。1瑞恩的行为感动了谁?他们是怎么做的?读读课文9、10小节,思考问题。2学生交流,老师协助整理并板书归纳。3师小结。四、学习11小节,揭示课题,体会非洲人民的感激之情。1瑞恩来到乌干达,非洲人民是怎样对待他的?找找有关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出示句子:村里的长者带她来到一口井边,井座儿在鲜花的包围中,上面刻着:“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1) 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为何称之为瑞恩的井?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感情朗读五、总结课文1教师小结 。瑞恩一个6岁的男孩,凭着一颗爱心,凭着他的执著、毅力,创造了一个伟大创举。他的名字永远留在了非洲人民的心中。2升华感情。同学们,如果你是瑞恩的家人,或者是他的同学、老师、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位有爱心的人,或者你是一位受到过瑞恩帮助的非洲人民,此时,你想对瑞恩说什么?出示:瑞恩,我想对你说:“ 。“六、布置作业6岁的瑞恩凭借着自己的一颗善良的心,帮助了数以千计的非洲儿童。你一定很佩服瑞恩吧。有什么话相对瑞恩说吗?请你给远在加拿大的瑞恩写一封信。课后反思:阳光皮肤教学目标: 1、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能够感悟并有所启示。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及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并有所启示。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班上交流。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完,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课文内容。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课文共几段,可分为几个部分。 四、探究 读课文质疑,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想想小朋友介绍自己国家事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2、讨论能不能说所有人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3、比较本课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由于雷隶热爱世界和平的精神体会“我”的美好愿望。五、拓展训练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简介钱学森: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阅读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信,感受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六、小结 体会热爱世界和平的精神。七、布置作业 阅读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课后反思:墨梅图题诗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你们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2.介绍背景。 你们知道这首墨梅图题诗是谁写的吗?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墨梅图题诗。(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墨梅”,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齐读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诗范读,生画节奏 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洗砚池、淡墨痕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4)师归纳,生质疑: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应该怎样读出来呢? (5) 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清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乾坤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 由这两句可以看出墨梅还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3) 指导朗读古诗 3.挖掘深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首题画诗,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 (3)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