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曾改变很多人命运如今,它早已不是唯一的途径。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为自己的子女选择了高考这条道路。因为既然有如此之多的成功例子先于我们发生,就可以想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象的出现是多么的合情合理。然而越是如此,就越能感受到整个社会对待高考的不正常的心态。在人们眼里,高考俨然成为通向成功的最佳捷径甚至是唯一道路。中国恢复高考已走过30年,它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1977的高考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它也是攸关国运的重要改革。然而今非昔比,高考不能再视为个人命运的分水岭,它只应是一部分人生命中的一个台阶。30多年来,高考自身的改变有限,因它而改变的却无可限量,很多人的命运曾因高考转动。但随着大学扩招、出路的增多,高考改变人生的能力逐渐受到质疑,高考不再高不可攀。张艺谋:我上大学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谋出路张艺谋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下乡插队做了三年农民,又当了七年搬运工,1978年,机会终于来了。他带着前妻肖华连夜煮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奔赴北影考场张艺谋回忆说:“进了电影学院,我发现同学大多是电影或艺术世家子弟,像我这种从外地来的很仰视他们,我不觉得电影学院是我能进的学院,我觉得它更像一个贵族学校。”而从农民、工人再走进“贵族学校”非易事。详细【时代特点:恢复高考、命运转折】1977年,停顿10年的高考恢复,当年的12月11日至13日,全国570万青年争夺27万个大学生名额。1978年7月,又有610万人进入考场。有些人“头一天还站在地里干活儿,第二天就来到了华夏大地第一学府”,之后沿着这条坦途通往了今天的辉煌,而主宰这场命运转变的“上帝”只有一个,那就是高考。这些人当中包括如葛剑雄、贺卫方、张艺谋、陈凯歌等,他们都是当今社会不同领域的风云人物。详细【高考记忆:同一届考生差了十几岁】刘先生当年考试前连书都没有买齐,所谓的复习资料更少,参加考试只能靠平时学习的知识。对于考试当日的情形,他历历在目:考场人山人海,考场内两人一桌虽然最终没有被录取,但他对有机会参与这场考试仍十分激动。鉴于历史原因,当时考场里出现了“孩子”和“叔叔”同在的情况。同一届考生,年龄差了十几岁。详细高晓松:先进清华,再上北影高晓松1988年考入清华,学的是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按常规,他毕业后应该成为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清华读了三年雷达专业后,他发现自己不适合当科学家,正好碰上那时高校学子的退学热潮,大三那年,高晓松毅然决定从清华退学。之后,他和老狼开始了将近一年的流浪生涯。返回北京后,高晓松决心做个负责的男人,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未果,却因祸得福跨入新兴的广告业,初获成功。【时代特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没有扩招,录取率很低,基本没有高收费的民办高校,千万考生都盯着有限的大学资源和学习名额,可谓“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但这是高考的“黄金时代”,高等教育可以说是真正的精英教育,适龄青年中,只有10%左右的人有机会上大学;在国家“统招统分”的培养政策下,学生进了大学的校门,便可以享受公费教育,甚至连毕业后的工问题也都由国家“包办”。详细【高考记忆:没人管没人问地参加】“我们的高考,哪有现在这阵势啊,又是家长接送,又是营养加餐的,那时候我们是没人管没人问地参加。”谢先生讲述了当年的情形,“不是每个人都能参加高考!高考前还要预考。”“高考当天跟平时上学一样,父母照常上班,没有人送考或是陪考,吃的早餐也跟平时一样,考场附近没有实行交通管制。”谢先生说,考完试他并不是特别关心考试成绩,回家还要帮家里做事。详细贾樟柯:偏科学生3年高考进入北影考大学的时候,他数学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学的一个美 术班,好准备考美术院校。贾樟柯常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有一天,他看到黄土地,就立下了当导演的愿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开始拍摄小山回家,这个片子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时代特点:分化的高考,不再“高不可攀”】90年代初,高考依旧神圣无比,对人生前途的影响也显得尤其大。所以,很多农村考生只要有一点点条件,都会拼尽全力去挤高考这道独木桥。有的考生不惜数次复读参加残酷的高考。 1995年到1998年间,考大学的难度没有降低,虽然没有开始大规模扩招,但那时的大学生似乎失去了一定的神圣光环,不再那么高不可攀。1999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扩招、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该年,全国高校招生数在1998年208万人的基础上激增了22万人。详细【高考记忆:感觉和平常考试差不多】张女士1997年参加高考,她清晰地记得,那年全国共招生101万人,虽然说录取率比现在要低很多,但心情却没有现在考生这样紧张。7月7日,高考正式开始,她和往常一样,早饭后骑自行车赶到了学校。两天半的高考,感觉就和平常的一次考试差不多。钟道然:期待“开放式”的未来90后学生钟道然,高考后进入许多人向往的中国人民大学,但三年后,他出版了一本书叫我不原谅,对中国教育的批判性思考引起了强烈反响。而后,他毅然选择了留学英国,跳出这个让他批评和无奈的教育体制。高考对他的改变,正体现在他对教育体制的深入思考。他的所为也许不是普遍行为,但他的所思却是如今很多学生也在质疑和思考的。高考需要改变,因为参与者的思考在撼动并不稳固的地基。详细【时代特点:夹缝中萌发的高考思考】2000年后的高考,其参与者是这个时代最年轻的一批人,个性鲜明,主见十足,对于高考,他们的思考已经突破传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却不可避免地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方面,他们怀疑应试教育和高考的效益,抗拒应试教育;另一方面他们仍要被高考指挥着生活和学习。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考上好的大学,至少是本科,已经成为这代人人生起点的先决条件。详细【高考记忆:似乎一切都在为高考让道】2006年参加高考的罗小姐回忆,思想较传统的她一门心思想着考上好的大学,不知不觉中,压力越发大。与她相反的是,同班同学小谢却一点不紧张,喜好音乐的他早已为自己定下目标,挑选音乐学校进修,对于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的艺术类学校,他面对高考的心态也截然不同:轻松迎战!罗小姐说,那时的高考非常紧张,压力很大,整个学校和社会的氛围都是如此。高考当天,交通管制,似乎一切都在为他们让道。不可否认,虽然优秀的孩子还是可以通过高考来加入到中产阶层行列,或进入爬上上流社会的轨道,但是环境条件的变化,让宠大的普通群体难以再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去改变命运。只有向上流动渠道畅通,阶层板结才能有效避免。 越来越难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大多数农村寒门子弟,只有考入一线名校,通往成功的路才会相对平坦。而教育资源不均衡,名目繁多的加分,高考内容的能力化导向等,都让农村学子输在起跑线上,考上一线名校自然也越来越难。农村 高考遭遇“洋高考”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担心考不上国内一流名校”(70%),其次是“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管理学A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农家乐面试题营销推广能力提升
- 2025年烹饪大师国家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美术设计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旅游景区策划师专业知识评估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婚礼策划师技能水平认定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C考试高频题集解析
- 2025年安全员国证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bi备
- 2025年供热通风空调工程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塑料模具制造工艺师高级试卷含答案
- T-CITSA 57-2025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主数据标准
- 住院病人防止走失课件
- 2025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南康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定增基金管理办法
- 汽车标定工程师培训课件
- 速叠杯教学课件
- GB/T 45767-2025氮化硅陶瓷基片
- 2025年第十届“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北京项目工程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