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学案.doc_第1页
苏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学案.doc_第2页
苏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学案.doc_第3页
苏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学案.doc_第4页
苏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学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 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 用而形成的统一体。3生态系统中的光、水、空气、无机盐及非生物的有机物 等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4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功能不同,可分为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 圈和大气圈下层。一、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1生态因子(1)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2)种类:非生物因子:光、温度、水等。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等。2谢尔福德耐受曲线生态因子如果发生变化,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会成为限制因子。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有一个最适区。二、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2生态系统的组成(1)非生物成分:光、水、空气、无机盐及非生物的有机物等。(2)生物成分:生产者:能够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消费者:依赖于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生存的生物。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的生物成分。三、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2)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2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结构。(2)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1)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传递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物质和能量。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冻原、荒漠、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可分为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2生物圈(1)概念: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2)范围: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3)作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是自养生物()(2)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4)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分析,草地、草地中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狗尾草,可依次称为()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种群、生态系统、群落解析:选a同种生物组成种群,不同种生物组成群落,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仅限于绿色植物b仅限于自养生物c全部植物及细菌和真菌解析:选b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应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有这一功能的生物都属于自养生物。5.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占有两个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是()a鼠b蛇c鹰解析:选c鼠占第二营养级,蛇占第三营养级,鹰占第三和第四两个营养级。6构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生物因素是()a生产者和消费者b各级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解析:选a食物网是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构成的捕食关系。7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生产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和消费者解析:选b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分解者能把动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显然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8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bc解析:选a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有些植物不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是异养型生物,但不是消费者,如蜣螂是分解者。对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的理解1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是指任一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会随某种生态因子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钟形耐受曲线。2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也叫生态幅。3限制因子是指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且阻止其生长、繁殖或扩散,甚至生存的因素。生长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称为限制因子,但在其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最适生长区。4对于同一种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性也不相同;即使同一物种,耐受性也因年龄、季节、栖息地等的不同而有差异。同时耐受性定律允许因子的替换和补偿作用,它可以解释很多物种的分布问题。思考探究(1)下列实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子是什么?苹果、梨适宜在温带和亚热带种植。人参只有在密林下层才能生长得好。干旱的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少。白鳍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提示:是温度;是光照强度;是水;是水的盐度。(2)水生生物可以生活在全球的所有水域吗?提示:不能。水的盐度和温度等影响水生生物的分布。题组冲关1.右图曲线甲、曲线乙分别代表物种甲、物种乙的耐热范围。在竞争中物种乙胜过物种甲的温度是()a在t1t2范围内b在t2t3范围内c在t1以下d在t3以上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物种乙的温度只有在t2t3范围内,耐热性才强于物种甲,也只有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种乙的数量才会多于物种甲。2生态学家p.a.haefner对褐虾在不同含盐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部分数据绘成如图曲线(曲线旁百分比为褐虾死亡率)。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与15 水温比较,5 水温下褐虾对盐度耐受范围窄b在20 水温条件下,30%左右的盐度最适宜其生存c由图可见,温度和盐度等因子共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d在25 水温、30%盐度时,只有10%的褐虾能够生存解析:选d在25 水温、30%盐度时,90%的褐虾能够生存。成分归类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必需成分生产者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和蓝藻;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必需的主要成分(基石)消费者异养型生物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物帮助生产者传粉、传播种子等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异养型生物腐生细菌和真菌;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把动植物遗体、粪便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动物植物名师点拨生物种类与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 真菌细菌 题组冲关3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消费者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为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解析:选a消费者中也有原核生物;分解者中也有腐生动物;消费者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也是不可缺少的。4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选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b有两个箭头分别指向a和c,b为生产者;a有箭头指向c,a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1食物链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食物链草兔狐狼营养级别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消费者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2食物链分析(1)每条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草),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虎),即最高营养级;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3)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如兔狐)。3食物网(1)形成原因是一种绿色植物可以被多种植食性动物所食;一种植食性动物可吃多种植物,也可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2)在食物网中,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二者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不是生物数量。名师点拨食物链的类型(1)捕食链:弱肉强食,即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例如草兔狐。(2)寄生链:生物体内以寄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例如鸟类跳蚤细菌病毒。(3)腐生链: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例如植物残体蚯蚓线虫节肢动物。注:高中生物中通常涉及的食物链,除非特别说明实际上是捕食食物链。题组冲关5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解析:选b在食物网中,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猫头鹰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蜘蛛和蟾蜍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