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业.docx_第1页
苏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业.docx_第2页
苏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业.docx_第3页
苏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业.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能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或食物网能量散失的过程是“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位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应比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就是要让能量都进入人体内a bc d解析:选b输入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光能,主要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进入生物群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能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20%;位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比第二营养级的多,但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狼捕食兔子并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b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狼不可能获得兔子的全部能量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解析:选a兔子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此时狼位于第三营养级,即狼捕食兔子,使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3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大气中的co2即可维持稳定d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解析:选c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生物的呼吸作用外,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也是重要的来源,所以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大气中的co2也不一定能维持稳定。4下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构成群落d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解析:选a据图中数据计算,可知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种群是同一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全部食肉动物应包括多个种群;群落是各种生物的总和,还包括微生物、植物;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的。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丙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丁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d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解析:选c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表示捕食关系,表示呼吸作用,表示光合作用。二、非选择题6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表示_过程,表示的是_关系,过程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_中完成的。表示的是_作用。(3)若图示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其中有1.3109 kj的能量传递给b种群。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的能量至少是_ kj。(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但由于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_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5)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_(答出一项即可)。解析: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又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通过食物链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由图可知,若e的能量中1.3109 kj传递给b,则e的能量中4.5109 kj传递给d和c,又因为e到a的两条食物链中,a都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至少得到的是4.510910%10%4.5107 kj。物质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1)co2含碳有机物(2)光合作用捕食线粒体分解者的分解(或分解者的呼吸)(3)4.5107(4)能量流动热逐级递减(或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温室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量利用率;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新能源,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减少co2的排放量(答案合理或写出上述内容中的任意一项即可)7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2)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 kj/(m2a)。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_%(保留一位小数)。abcdepg15.9870.70.9141.0211.5pn2.8369.40.361.920.1r13.1501.30.679.1191.4(3)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和p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a静置4 h,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b再加水至1 000 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c在甲烧杯中加0.3 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在丙烧杯中加0.15 g洗衣粉和0.15 g尿素;丁烧杯中_。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 d,取得水样。“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理由是_。解析:(1)蓝藻为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2)根据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以得出,b、d、a、c分别处于第一、二、三、四营养级,再根据能量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可得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15.9/141.0100%11.3%。(3)本实验的自变量为n和p的有无,可设置不含n也不含p,既含n又含p,含n不含p,含p不含n四种处理;在进行实验前,应除去原来水中的n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