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初中生物教案.doc_第1页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初中生物教案.doc_第2页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初中生物教案.doc_第3页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初中生物教案.doc_第4页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初中生物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初中生物芽的类型和结构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生物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提前准备好各种各样的芽;体现芽的类型和结构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芽的种类,描述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结果。2、了解顶芽和侧芽的关系,理解顶端优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描述木本植物茎的大致结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教学难点:枝芽的基本结构和发育教材分析(一)教学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就是尚未展开的枝条。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成的。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的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为后续知识的把握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通过学习芽的类型,让学生了解芽的分类方法和芽的种类;通过观察枝芽的结构,推断枝芽的发育;以及了解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本节的重点知识是叶芽的结构,关键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本节的难点是叶芽的发育,叶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顶端优势的知识是比较抽象而生疏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理解这些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程序:一、 创设问题情景【百度视频】美丽的大自然:/programs/view/9AQIbsBZHds/多媒体展示初春各种植物竞相吐蕊争艳、发芽返青的怡人景象。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引入,目的是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二、 提出问题质疑:它们的出现都与谁的发育有关?让学生在上课初始便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三、【学习导航】活动一:分组观察带芽的杨树和柳树的枝条,分辨出顶芽,侧芽,叶芽和花芽。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起指导,组织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芽,我借助多媒体展示芽的各类信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芽的分类方法,从而能够识别出枝条上不同类型的芽。一、芽的类型1、 按着生位置分(1)顶芽:着生在 芽。(2)侧芽:着生在 芽。2、按将来发育结果的不同分(1) 枝芽:发育成 (2) 花芽:发育成 (3)混合芽:发育成 。活动二:指导学生做枝芽的纵切,观察枝芽的结构,识别芽的各部分名称。枝芽的结构(1)芽轴:位于枝芽 ,能发育成 。(2)生长点:位于芽轴 ,细胞能 、 产生新的芽结构。(3)叶原基:位于生长点 ,能发育成 。(4)幼叶:位于芽轴 ,能发育成新的 。(5)芽原基:位于 和 之间,能发育成 。本环节教师在活动中起指导作用,自主探究是学习的任务,防守让学生自己去解剖、去观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味成功的快乐。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合理的推测上升到理论阶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功能/files/2008/10/24/2157977/jing1.jpg1、 :属于树皮的一部分,分布有筛管,运输有机物。2、 :有分裂增生能力,使茎逐年加粗。3、 :内有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4、 :储存营养物质。 四、顶端优势:/52/00/01300000350507123564000622372.jpg/upload/info/userpic/2007-12/2007121026829533.jpg/it/u=1837581406,3125754553&fm=52&gp=0.jpg同学们仔细观察刺柏,银杏等树木的树形呈什么型?他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师生共同归纳顶端优势的定义。展示顶端优势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it/u=2190521980,698180201&fm=23&gp=0.jpg/list_thumb_temp/20100814/1281800931199665076lqwdkp.jpg/2008-11-03/2008113191716415_2.jpg/20100912/5743289_204312048345_2.jpg依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提取和运用,从中品尝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和气氛,为以后的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三、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通过小组讨论发言,他人补充的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合作获得成功,每个人在分享喜悦的同时,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增强了自信心。教学设计说明本节的设计所遵循的思想是: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又是一个欣赏者,欣赏学生的做法、能力、水平,还是一个反思者和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的做法如下:一、一切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认识生物,然后观察生物的这些生命现象,最后总结出枝芽的基本特征。遵循了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符合初一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学生物就觉得生物很有趣、很实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我采取了分组讨论的方法。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形成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和良好品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讨论中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通过小组的讨论使彼此的配合更加默契,相互信任程度加深,合作意识加强。此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加强。三、建立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时,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用生动的语言、信任的眼神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课堂上时时洋溢着民主平等的气氛。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四、多用直观性教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兴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避免了因实物或图片过小大部分学生看不清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使图画动起来,例如含羞草遇到刺激后合拢叶片的动画、小鸡破壳而出的画面,都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通过小组有组织的讨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加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被动学习完全转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自信心差,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寻求解决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