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高山仰止 学案.docx_第1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高山仰止 学案.docx_第2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高山仰止 学案.docx_第3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高山仰止 学案.docx_第4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高山仰止 学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山仰止 学案一、基本要求1、背诵17.4、9.11、“点!尔何如?吾与点也!”2、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居”、“如”、“方”、“作”、“撰”、“伤”、“与”等在文中的含义。3、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4、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教学风格以及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气氛。5、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斐然成章訚訚如也行行如也暴虎冯河好谋而成侃侃如也乘桴浮于海子哭之恸自牖执其手莞尔而笑卓尔不群千乘之国喟然饥谨铿尔冠者哂之俟撰浴乎沂舞雩祓濯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归与!归与子见南子,子路不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莫春者,春服既成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天丧予子哭之恸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风乎舞雩4、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不知所以裁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前言戏之耳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5、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能作口头翻译闵子侍侧子行三军,则谁与?仲尼,日月也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乘桴浮于海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毋吾以也不吾知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如或知尔,则何以哉6、一字多义行子行三军用之则行行行如也然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之亡之,命矣夫子之武城天厌之不见宗庙之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与惟我与尔有是夫从我者,其由与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吾与点也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割鸡焉用牛刀以以吾一日长乎尔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为国以礼如如或知尔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行行如也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乎浴乎沂夫子之云,不亦宜乎郁郁乎文哉7、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词。不知所以裁之吾党之小子狂简必也临事而惧从我者,其由与?訚訚如也侃侃如也夫子矢之子哭之恸予所否者,天厌之卓尔/率尔/铿尔赐之墙也及肩末由也已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摄乎大国之间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居则曰舍瑟而作(21)异乎三子者之撰(22)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三、成语积累高山仰止:斐然成章:循循善诱: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四、默写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月,。”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2、颜渊喟然叹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3、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五、课文探究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止”是语助词。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为什么能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呢?(试作简要概括)2、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亢直”。从本书的有关材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一个人?论语中子路的形象为什么显得较为丰满生动?3、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可参考读本第115页)六、阅读下列几段文字,回答问题(一)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 (19.23)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夫子a:夫子b: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二)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割鸡:用牛刀:2.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3.廷镳说:“牛刀似誉,割鸡似嘲。夹入焉用,似警似惜,似感伤,似倾倒,一时喜动颜色之情,溢于言表。”(四书评本)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复杂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试作简要分析。(三)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1.9)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1.1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运用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2请结合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3孔子似乎最看中颜回,为什么?七、课文链接(鲍鹏山仲尼弟子:昨夜星辰节选)曾皙曾参父子都追随孔子。孔子曾说,曾皙和漆雕开“已见大意”,可见修养的大体已具。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华及曾皙谈志向,轮到曾皙时,曾皙竟说出一段诗情画意的话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一下子把孔子感动得心旷神怡,喟然叹服。有人把这几句意译如下:二月过,三月三穿上新缝的大布衫大的大,小的小一同到南河洗个澡洗罢澡,乘晚凉回来唱个“山坡羊”一袭布衫,大袖飘飘,身体的宽舒与心灵的自由相得益彰。几个大人,又必配上几个嬉闹无状的顽童,才能使这气氛活泼而不拘谨,游戏而不功利。如果说老子的依道而生太哲学太抽象,孔子的“乘桴浮于海”或要“居于九夷”太疏略浮泛,那么,曾皙是亲切的了。他的这种境界我们似乎伸手可及:只要我们愿意,心远地自偏。我们只要一抬脚,清粼粼的沂水就会盈漾在我们的目睫之间,漫润在我们的心灵之中。曾皙在论语中不多见,有意思的话也仅此一处,但这就够了。在历史的长河中能留下一句格言都了不起,何况他给我们留下了一首诗,一种人生的境界呢?但他最好的作品应该是他的儿子,大孝子曾参。这个孝子孝得有点出格,有些永远长不大的感觉。据韩诗外传载,他父母活着时他只做个小官,俸禄也少,但他每天仍能熙熙而乐,因为可以以此养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俸禄多了,他却常常“北向而泣”,为什么呢?因为“悲不见吾亲也。”孟子也说,曾参父亲曾皙喜欢吃一种羊枣,曾皙死后,曾参就再也不吃这种枣了,因为一吃羊枣,就会万分悲痛地想起父亲。这种表现,若不是做作,就是心理疾患。父母老,而后死,乃是自然规律,像曾参那样一直哭下去,怎么是好?都像他那样,岂不是人人后半生都在悲哭父母中过日子?这样的人生太黯淡了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他也是身体力行者。临死前,他把门弟子召来,让他们仔细察看他的手、他的足是多么的完好,然后告诉他们,他一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地保护他的身体发肤不受任何伤害,“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从今以后,我终于可以放心了,这一漫长的,提心吊胆的过程由于死亡的到来终于结束了,解脱了。曾子这一生活得够累的,你想,要在漫长的“与物相刃相靡”(庄子)中,保护自己的身体发肤不受一点伤害,这需要多少谨慎,多少小心,多少退缩,多少忍让?神经会因此多么紧张,心灵会因此多么拘闭?老子说,“吾之大患,在吾有身”,这曾子,他的身体皮囊,当真成了他心灵的大负担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话也是他说的,他确实是充分的我以为是过分的发展了“孝”字,使之成为人生的负担、生命的束缚和心灵的敌人。司马迁说孝经就是他做的。在道德问题上,花大精力去论证与推求,在科学问题上,反而大而化之,得过且过,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大国粹哩。一个“孝”字,子女对父母的情感问题,值得为此去写一本书吗?没有孝经之类著作的其他民族,也不见得就一定虐待老人。反过来,古往今来,我们这方面的记录不见得就一定比别人的好。曾子也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物。就其穷,大约不让于颜回、原宪。庄子让王篇中曾用很形象的语言摹画曾子的穷窘之状,那文字太好,直接引入:曾子居卫,温袍无表(乱麻做絮的衣服表面破烂),颜色肿哙(脸色因饥饿而浮肿),手足胼胝(手脚生老茧)。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正正帽子带子就会断),捉衿而肘见(提提衣襟臂肘就外露),纳屦而踵决(穿穿鞋后跟就裂开)。然而,就是这样,他还是飘散着发带,放声高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我怀疑庄子是把这位儒家人物道家化了。当然曾子也有他的真伟大。孔子说曾子愚钝,历史上成大事者往往得力于愚钝。盖愚钝者也往往愚钝于诱惑与变化,从而能专能精。愚钝者往往缺乏情趣,又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能安于枯燥无味而终获突破。这类人往往以牺牲生活和情趣来换取学问的精进。曾子论血性不及公良孺,论悟性不及颜回,论聪明秀出不及子贡,论胆力过人不及子路,论机灵活泛不及冉求,论宽洪简重不及仲弓,论辩才无碍不及子夏,论才高意广不及子张。但最终,从学问角度言,他的成就似乎最高,对儒门的贡献最大,在历史上的影响最远,孟子就出自他这一脉。读论语中记载的他的言论,很有深厚蕴含的圣人气象,下面这段话,是我不能不提到的: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知识分子对自己的身份、社会职责的最高体认。用这个标准去检验,一下子就能测试出历代大大小小文人的真实分量。曾子的后学孟子,在其著作一开篇,张口即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是的,仁与义,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所以孟子又宣称:大德者,不官,不王!不做官,不为王,为吾有大德,为吾另有使命。大德为何?使命为何?仁以为己任!学案答案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斐然成章訚訚如也行行如也暴虎冯河好谋而成侃侃如也乘桴浮于海子哭之恸自牖执其手莞尔而笑卓尔不群千乘之国喟然饥谨铿尔冠者哂之俟撰浴乎沂舞雩祓濯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归与!归与与通欤语气词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说通悦,高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材通哉语气词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形容词使动使博天丧予使丧子哭之恸为动,为哭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名作动,穿玄端戴章甫风乎舞雩名作动,吹风4、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不知所以裁之的方法(今)因此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行不通(今)不好,不可以前言戏之耳先前说的话(今)导言,引言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那个人(今)尊称妻子5、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能作口头翻译闵子侍侧省略句子行三军,则谁与?宾前仲尼,日月也判断句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状后乘桴浮于海状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宾前(两处)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状后子贡贤于仲尼状后子服景伯以告子贡省略毋吾以也省略+宾前不吾知也宾前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后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前6、一字多义行子行三军统率,治理用之则行做事行行如也刚强然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表肯定语气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的样子之亡之,命矣夫音节助词子之武城到天厌之代词,我不见宗庙之美的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提宾标志与惟我与尔有是夫连词,和从我者,其由与通欤,吧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介词,跟(?)吾与点也赞同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样子割鸡焉用牛刀哪里以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为,做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用(无以:不要,不用)为国以礼介词,用如如或知尔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若,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行行如也的样子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称面积的用语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义乎浴乎沂在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语气词吗郁郁乎文哉的样子7、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词。不知所以裁之剪裁吾党之小子狂简家乡;狂放不羁,志向高远必也临事而惧警惕从我者,其由与?大概訚訚如也和颜悦色的样子侃侃如也形容说话理直气壮的样子夫子矢之发誓子哭之恸过分哀痛予所否者,天厌之不当,不对;厌弃卓尔/率尔/铿尔的样子赐之墙也及肩至,到末由也已没有途径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房舍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合适,相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有次序的样子摄乎大国之间夹由也为之,比及三年等到居则曰闲居,平常舍瑟而作放下;站起来(21)异乎三子者之撰述(22)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妨碍;只是三、成语积累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人的敬仰斐然成章:形容文采可观。亦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耀。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亦泛指教导有方暴虎冯河: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登堂入室:原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升堂喻已有所成就,入室喻已得其奥秘。后用以称赞在学问或技艺上的由浅入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越钻研越觉得其艰深。表示极其敬仰之意。四、默写略五、课文探究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止”是语助词。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为什么能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呢?(试作简要概括)品德高;学问高;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善教、乐教)忧学生所忧、乐学生所乐;亦师亦友2、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亢直”。从本书的有关材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一个人?论语中子路的形象为什么显得较为丰满生动?(关于子路形象的材料,除课本有关章节外,课文中还有:二课13.3章,三课17.5,17.7,四课18.7,五课5.26,十三课11.26,等等。分析子路形象时把这些也要结合进去)子路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他可以当面顶撞孔子,对孔子言行表示不满(如6.28);可以在听到表扬后毫不掩饰喜悦;可以在众多学生中抢着第一个回答问题,如侍坐中。由于论语中通过多角度地展示子路的为人,或通过孔子、或通过其他学生来看子路,而且在刻画他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时,极有个性色彩,白描传神,如回答孔子提问时“率尔对曰”(侍坐章)。(另有许多言语展现其性格的,不再举例.)有不少情节带有喜剧色彩,增加了阅读趣味,也使他显得憨直可爱。所以,子路形象较为丰满生动。3、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可参考读本第115页)参考:1)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水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点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与孔子此时的心情契合。(2)曾点描绘了一副雍容暇豫的盛世气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3)曾点所描绘的是学习圣人之道的快乐,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4)曾点志趣高远,胸次悠然,较之另三个学生驰心政务,已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在这几种解释中,前两种均有一定说服力,较为直接的应该是第一种。另外,孔子对曾点有肯定,意味着对三子的不满。孔子对三子的评价,可参看5.8章六、阅读下列几段文字,回答问题(一)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 (19.23)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夫子a:孔子夫子b:叔孙武叔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二)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