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宿建德江 学案.doc_第1页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宿建德江 学案.doc_第2页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宿建德江 学案.doc_第3页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宿建德江 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宿建德江 学案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林书豪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出众的天赋没有关系,只要不自卑不气馁,懂得天道酬勤的道理,为了目标不懈奋斗,你也能一蹴而就,实现梦想。b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c他以文学行家的目光判断作品,在鱼龙混杂中慧眼识珠,一旦发现力作,则无视一切压力,毅然为其获得公正评价和应得荣誉而奔走呼吁。d虽然四川盆地没有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响已经路人皆知,但各地仍然出现了“抢盐潮”,这种现象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更加理性地面对灾难。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药剂科药剂师厉伟兰告诉记者,有些药既可以制成片剂也可以制成胶囊,所以片剂是无法取代胶囊的。b记者了解到绿华小学6个年级7个班总共有237名学生,全部享受国家补助的免费营养餐,但食堂空间有限,也没有足够的餐桌餐椅,因此,学生需要各自回到教室吃饭。c审计署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11年度审计结果,发现有63个项目、26个施工单位、4个勘察设计单位、8个监理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不合规、勘察设计不到位。d从南海黄岩岛对峙,再到东海钓鱼岛争端,罗援强调:当务之急是升级海巡船吨位,建立海上警备队,这样才能保障中国海洋权益。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_。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成批死亡。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制作的过程中。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体的象征。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abc d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韩愈师说)(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诸葛亮出师表)(3)_, 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关雎)三、诗歌鉴赏(22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长相思(三首)山驿 万俟咏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感?(5分)答:_(2)作者描写了哪些秋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6分)答:_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分)恨别 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 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1)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答:_(2) 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分)答:_1b解析 a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前后矛盾。b.薪尽火传: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c.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用错对象。d.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望文生义。2d解析 a项强加因果,“所以”改成“但”,“有些”前加“虽然”;b项语序不当,“各自”与“回到”对调;c项缺宾语,在句末加“的问题”。3a解析 总说手工的意义,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谈其意义,谈抢救的价值和时间的紧迫性。4(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每句1分,有错、别、漏、加字者,该句不得分)5(1)答案 这首词表现了羁旅之人悲凉的心境(2分)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3分)解析 这首词写雨后山驿的黄昏景色和词人的羁旅之思。要注意抓住表情词语“凉”“清”“行人”。(2)答案 描写了凉蟾、暮云、暮山、秋声、雁声,(缺一点减一分,减到3分为止,答全给3分)营造了凄清的氛围。(3分)解析 本题要注意审题,答题范围是全词,而且是秋景,答题时不要答不属于秋景的意象。原味翻译长亭更短亭,古今羁旅情。秋月照高楼,月晕风云生。冷雨洒江天,霁后见秋清。朔风吹木叶,寒夜雁悲鸣。傍晚起云岚,渺渺满山横。漂泊在外人,远客莫要听。6(1)答案 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1分)。这些数量词体现了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感。(2分)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战胜叛军后的喜讯,以及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2分)解析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诗人于759年(乾元二年)春告别了故乡洛阳,返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居秦州、同谷,后来到了成都,辗转四千里。诗人写此诗时,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诗人深为忧虑的事。尾联回应次句,写官军攻破河阳,司徒又急于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作品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开阔。(2)答案 同意。(1分)“步月”,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看云”,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1分)简洁优美的叙事语言写出了诗人这种夜立昼眠、坐卧不宁的反常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2分)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有“不言神伤之妙”。(2分)(答不同意,如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也可酌情赋分)解析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原味翻译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