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学案 (2).doc_第1页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学案 (2).doc_第2页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学案 (2).doc_第3页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学案 (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学案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bd2【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3【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解析】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第一首诗大意为:一提起东都汴梁之事,人们便徒增许多白发。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叫人感到多么的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然后再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名师点睛1比喻和比拟。比喻重在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比拟,重在拟,强调将物(或人)写出了人(或物)或将甲物写出了乙物的行为和情态。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用“嫌”字将春雪人格化了。2借喻和借代。借喻重在喻,强调二者的相似性;借代重在代,强调二者的相关性。由于诗歌中的比喻常常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这就给区别借喻和借代增加了难度。3夸张如何确定。夸张主要有夸大夸张、缩小夸张两类。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以在楼上手可摘到星星来说楼之高,此为夸大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则是缩小夸张。4设问与反问。设问通常有问有答,或者无须回答;反问则是无疑而问,一般没有回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用了设问的手法,有问有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鹧鸪天送人)用了反问的手法,无疑而问。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南邻萧寺丞夜访别梅尧臣忆昨偶相亲,相亲如旧友。虽言我巷殊,正住君家后。壁里射灯光,篱根分井口。来邀食有鱼,屡过贫无酒。明日定徂征,聊兹酌升斗。宵长莫惜醉,路远空回首。诗歌在描写诗人与萧寺丞日常交往的情景时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海 棠【宋】王安石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海 棠【宋】崔 鶠 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绡斜掩见红肤。便教桃李能言语,要比娇妍比得无。 简要分析两首诗各用什么手法表达对海棠的喜爱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注】范成大: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凌波:水面之上。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对其使用的手法做具体分析。 1使用了对比手法。萧寺丞有时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有酒有肉,热情款待;但萧寺丞到诗人家做客时,诗人则常常因为家贫没有酒肴招待。诗人通过对比,描写二人的日常交往,为下文描写诗人用“升斗”之酒招待朋友做铺垫,以此表达二人的深情厚谊。2第一首:拟人,描写海棠叶和花之美;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笔虽巧但仍不能写尽海棠的美,表达了喜爱之情。 第二首:比喻,海棠如出浴美人,绿叶红花如身上的绿绸嫩肤;用典,“华清出浴初”运用长恨歌中的典故,表现海棠之美;对比,以桃李和海棠相比,表达喜爱之情;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海棠之美,后两句虚写。【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首前两句表面上写的是蛾眉淡扫、娇嫩妖娆、面带红妆的女子,其实是把海棠拟作人。“功未尽”“清才”则是直接抒情,说自己笔墨和才能无法描摹出海棠的美,无法满足自己吟咏的兴致,表达出对海棠的喜爱之情。第二首前两句既是比喻也是用典,把海棠比作长恨歌中刚出浴的杨贵妃,把绿叶比作美人的衣装,把红花比作美人的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