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 教案2.docx_第1页
鲁人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 教案2.docx_第2页
鲁人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 教案2.docx_第3页
鲁人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 教案2.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宁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本文的情节结构。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3、品味人物形象,对人物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重点梳理情节,准确把握人物性格,体会情节艺术的魅力。教学难点对人物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课:背景介绍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1、从蒲松龄的画像说起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九月,寓居济南的江南画家朱湘鳞受蒲松龄第四子蒲筠嘱请,到蒲家庄面对74岁的蒲松龄绘制了一副画像,画像为工笔彩色绢本,高258厘米,阔69厘米。虽历经240多年,但保存完整,是非常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此画像一直保存在蒲世后人手中,1954年,捐献给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1961年,由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揭裱修补。画像:蒲松龄穿着清代生员衣顶,左手拈须,端庄椅座。上方有其亲笔题跋二则:“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又题:“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用投影仪请同学仔细观看蒲松龄画像,阅读蒲松龄自题的两段文字,并思考几个问题:蒲松龄74岁时的画像所表现的神态,能透露蒲松龄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是略显拘谨严肃,还是倜傥风流,还是为什么蒲松龄自题:“作世俗装,实非本意”,那么蒲松龄的本意是什么呢?为什么恐怕后世人笑话他,我们就是蒲松龄“百世后”的人,我们“怪笑”他了吗?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剑臣,号柳泉,蒙古族。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蒲松龄自幼聪慧,跟学识渊博的父亲读书学习。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主考官是清初有名的文学家施闰章,他赞赏蒲松龄的文章,夸他“首艺如空中闻香,百年如有神,观书如月,运笔如风”。但是蒲松龄追求功名前程,却没能如愿,屡次参加乡试,均没考中。且看蒲松龄应试的记录:顺治十七年(1660年)蒲松龄21岁。应乡试未中。康熙二年(1663年)蒲松龄24岁。应乡试未中。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龄32岁。秋应乡试未中。康熙十四年(1675年)蒲松龄35岁。应乡试未中。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龄48岁。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蒲松林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康熙五十年(1711年)蒲松龄72岁。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课堂链接:蒲松龄与清代科举蒲松龄一生参加了8次科举考试,到72岁才得了一个贡生,始终没能通过乡试,当上举人。清代开国后,在顺治二年开始用八股文取士来笼络读书人,其制大致与明相同。清代科举有常科、特科和武科、翻译科。特科由皇帝下令征求,通常针对明末的一些名流或学养很高的遗老,比如钱谦益就应过“博学鸿词科”。一般所说的科举,就是常科,即常规科举考试,考试程序大致是这样的:童试:每年由县、府、院进行甄选考试,取录者俗称秀才,是进入士林之始。乡试:每三年一次,秀才须赴省城应考,及格者称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中试者称贡士。殿试:贡士在宫中保和殿由皇帝亲试,取录者称进士,分为三等:分别赐进士及第(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出身及同进士出身。朝考:由雍正时起,进士在殿试后,再经过朝考,考论及疏策,最后才授官。自古文章欺富贵。蒲松龄一生没通过举人考试,始终是个贡生。其中两次,因为考试“越幅”犯规没考上,“越幅”超过答题纸,写太多了,由此也可见蒲松龄笃厚热诚的一面。蒲松龄科举失败的一生,可以说有科举制度不合理的一面,但也不全是。因为有通过科举实现自己目标和价值的人。至于科举是否合理,我们暂且不论。蒲松龄本人,科举的艰辛路途,能否说明蒲松龄本人的一些个性问题呢?一个没有获得世俗考核标准的人,写出一部不朽的著作,而那些获得功名的人,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呢?红楼梦的大成就,其实与曹雪芹“无才补天”,失去科举入仕的机会有关。自古文章欺富贵,由此可见。蒲松龄除了聊斋志异,还有其他很多文学成就。比如聊斋俚曲集、聊斋戏、聊斋词集、聊斋文集、聊斋杂著等。右图为聊斋志异手稿。(右图为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18岁时,蒲松龄与刘氏结婚,刘氏勤劳善良,温厚朴实,又善于料理家务,在家境贫寒、生活穷困之时,给他以很大支持。31岁时,同乡进士孙蕙做了江苏省宝应县县令,邀请蒲松龄到县衙做幕友。蒲松龄别妻离子,背井离乡,来到宝应。为孙蕙起草呈文、文告、书信,随他视察民情,迎来送往,应付上司。耳闻目睹了老百姓饥寒交迫、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的社会黑暗。一年后,蒲松龄回到老家。在科举考试、谋求仕途中,蒲松龄屡屡受挫,又因生活所迫,他只好到本县毕家作塾师。从此,他一边教书,一边开始了文学创作。从20岁起,蒲松龄就开始收集、写作志怪小说。到40岁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书的大部分已经完成。课堂链接:风水与蒲松龄的命运蒲松龄一生坎坷,怀才不遇,据说与他家的风水有重大关系。蒲松龄故居,坐北向南偏西,因大地势原因,形成了蒲松龄故居北低南高,东高西低。风水学有所谓:“前高后低,长幼昏迷;后低前高,一生奔逃”之忌。昏迷并非病态,而是指奔波劳禄,背井离乡。这虽然有迷信之嫌,但可以聊作参考。2、从“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说起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曾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谈人鬼。”干宝,搜神记作者,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志怪小说家。蒲松龄,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从魏晋到明清,文言志怪小说的脉络,绵延不绝。课堂链接:简要介绍文言志怪小说的起源和发展(讲义略)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第二、三节课:课文精读二、婴宁精读1、小说中的人物,及彼此关系:婴宁、王子服、鬼母秦氏、婴宁的狐狸精母亲、吴生、婢女小荣、鬼母秦氏,姓吴,嫁给秦姓男人,也是王子服母亲的姐姐,吴生称他们为姑姑,婴宁为秦姓男人和狐狸精所生。婴宁是王子服大姨家的女儿,但不是秦氏所生,只是秦氏所养。2、小说的几条线索鬼母:养婴宁、教婴宁、嫁婴宁(鬼母乃小说情节的枢机)王子服:遇婴宁、寻婴宁、娶婴宁婴宁:笑容可掬笑辄不辍矢复不笑对生零涕3、值得注意的字词女过去数武如其未字但得痊瘳吴绐之曰吴锐身自任而去肃客入舍甫坐年来以家窭贫渠母改醮阴捘其腕葭莩之情周遮乃尔就便执柯爇火烛窥稔知其笃行士舆榇而往舁归岁值寒食(附: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由来与演变)4、阅读中提示及阅读后认真思考的问题蒲松龄所说“我婴宁”,说明什么?蒲松龄说婴宁是“隐于笑者”,结合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首,谈谈“隐于笑”、“隐于山林”、“隐于市”的含义与区别。婴宁的笑,从“笑容可掬”,到“笑辄不辍”,再到“矢复不笑”,说明什么,作者有何意旨?婴宁采花,导致西邻子死亡,学界向来对婴宁这个“行径”颇有争议,有的甚至以为婴宁“太过分”,你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如何据此看待婴宁?第四节课:视频赏析与评议三、电视剧聊斋志异之婴宁片断播放观看完毕后,指出其中的改编部分,并就改编得失加以评论。采用方式:看完电视剧,思考5分钟,然后请同学主动站起来,就改编得失发表意见,每个发表意见的同学,平时成绩加5分。如没有同学主动发言,则点名,表达优秀者,平时成绩加5分。参考资料: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