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主题2课题1食物中的营养素作业.doc_第1页
鲁科版主题2课题1食物中的营养素作业.doc_第2页
鲁科版主题2课题1食物中的营养素作业.doc_第3页
鲁科版主题2课题1食物中的营养素作业.doc_第4页
鲁科版主题2课题1食物中的营养素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 的水壶,可以清除其中的水垢,这是利用了醋酸的氧化性b. 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诗句,“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c. 地沟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d. 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其主要原因是发生了析氢腐蚀【答案】c【解析】a. 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 的水壶,醋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醋酸钙,利用了醋酸的酸性,故a错误;b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为分解反应,而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c正确;d铜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其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吸氧腐蚀,故d错误;故选c。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答案】c【解析】糖类化合物一般可用通式cm(h2o)n表示,可称作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b项正确;蛋白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物质,c项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d项正确。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完全相符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将淀粉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微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振荡,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未出现银镜淀粉一定未水解b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出现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水c常温下,在铝片中滴加浓硫酸,没有明显现象铝片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反应d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lo、sio【答案】d【解析】混合溶液中稀硫酸会与银氨溶液反应,故试管内壁未出现银镜时,不能说明淀粉一定未水解,a项不符合题意;co2与cacl2不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在常温下,铝片与浓硫酸发生钝化,c项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铝和硅酸都是白色沉淀,d项符合题意。4、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 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羧酸和2 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 bc14h16o4cc16h22o5 dc16h20o5【答案】a【解析】由1 mol酯(c18h26o5)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羧酸和2 mol乙醇可知,该酯为二元酯,分子中含有2个酯基(coo),结合酯的水解反应原理可得“1 mol c18h26o52 mol h2o1 mol羧酸2 mol c2h5oh”,再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知,该羧酸的分子式为c14h18o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油脂与氢气的加成反应,a项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但由于二者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环己烷与苯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环己烷和苯,c项错误;溴苯与苯互溶,且二者均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d项错误。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a. b. c. d. 【答案】c【解析】解:淀粉、油脂、蛋白质都是有小分子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所以能水解,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油脂水解的最终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故正确;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10%的乙醇与90%的汽油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所以是混合物,故错误;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正确;石油的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是使煤在氧气、水蒸气存在的情况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转化为既可作燃料气,又可作化工原料的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气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碘遇淀粉变蓝色是碘的特性,葡萄糖含有醛基所以能和新制得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醛,故正确;溴水和c2h4发生加成反应,而ch4不和溴水反应,故正确。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玻璃 b. 纤维素c. 天然油脂 d. 冰水混合物【答案】d【解析】解:a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a错误;b纤维素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b错误;c天然油脂属于混合物,c错误;d冰水混合物仍然是水,属于纯净物,d正确。答案选d。8、下列物质与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 铝热剂-a1 b. 明矾-ka1(so4)2c. 纯碱-na2co3 d. 葡萄糖-c12h22o11【答案】c【解析】解:a、铝热剂是指铝和氧化铁的混合物,选项a错误;b、明矾化学式为ka1(so4)212h2o,选项b错误;c、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选项c正确;d、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选项d错误。答案选c。9、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d【解析】解: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a正确;b、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c、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c正确;d、葡萄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d。10、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名词,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 元素 b. 单质 c. 分子 d. 氧化物【答案】a【解析】解: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等知识。这些都是元素,因此单质、氧化物,不稳定,故选项a正确。11、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纤维素 b蔗糖 c油脂 d麦芽糖【答案】a【解析】解:a纤维素在自然界的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正确。b蔗糖分子式是c12h22o11,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c油脂是天然物质是多种酯的混合物,每种酯都有确定的分子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d麦芽糖分子式是c12h22o11,与蔗糖是同分异构体,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12、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它们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人体健康生长和发育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元素中,若缺乏严重会导致智力损害的是()a. 钙元素 b. 碘元素 c. 铁元素 d. 钠元素【答案】b【解析】解:碘被称为智力元素,若严重缺乏碘元素,会影响甲状腺发育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导致神经系统发育不好从面影响智力,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本题选b。 13、今年,一些城市决定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即在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以代替一部分汽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不会产生污染b乙醇和汽油都可作溶剂,也都可与水互溶c乙醇汽油燃烧时,耗氧量高于等质量的汽油d乙醇可通过纤维素转化制得,是一种可再生的燃料【答案】d【解析】解:a、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醇燃烧产物无污染,汽油燃烧有污染,a错误;b、汽油难溶于水,b错误;c、乙醇本身含有氧原子,乙醇汽油燃烧时,耗氧量低于等质量的汽油,c错误;d、淀粉发酵可以生成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d正确,答案选d。1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方案向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目的验证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验证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比较cl2、i2的氧化性【答案】c【解析】解:a利用对比实验,加二氧化锰的分解速率快,所以可研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故a正确;b如溴水褪色,可证明有烯烃生成,故b正确;c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c错误;15、生活中有机化合物随处可见。以下生活中提到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 蚕食被中含有的蚕丝b. 大豆油、猪油中含有的油脂c. 五谷杂粮中含有的淀粉d. 棉质衣服中的纤维素【答案】b【解析】解:a蛋白质属于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c淀粉属于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纤维素属于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b。16、保持营养平衡、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并合理使用药物,有助于健康和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1)维生素c俗名为_。在一支盛有2 ml 2%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碘水,溶液呈蓝色,再滴入维生素c的水溶液,溶液颜色变化为_,该实验说明维生素c具有_性。(2)如图为某品牌鸡精标签的一部分,其中能水解生成氨基酸的配料是_,属于着色剂的是_,属于防腐剂的是_,属于糖类的是_。(3)市场上销售的食盐品种很多。下列食盐中,所添加的元素不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_(填字母)。a加锌盐 b加碘盐 c加钙盐【答案】(1) 抗坏血酸 蓝色褪去 还原 (2) 鸡肉粉 姜黄 苯甲酸钠 淀粉(3)c【解析】解:(1)维生素c俗名为抗坏血酸。在一支盛有2 ml 2%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碘水,溶液呈蓝色,再滴入维生素c的水溶液,碘被维生素c还原,溶液蓝色褪去,该实验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抗坏血酸;蓝色褪去;还原性;(2)根据标签,鸡肉粉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属于着色剂的是姜黄,属于防腐剂的是苯甲酸钠,属于糖类的是淀粉,故答案为:鸡肉粉;姜黄;苯甲酸钠;淀粉;(3)食盐中一般添加含碘元素的物质、含锌元素的物质,则食盐中不需要加含钙元素的物质,钙属于常量元素,故答案为:c。17、(1)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2x(g)y(g)+z(s);(乙)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可以表明甲和乙均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混合气体密度 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 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混合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2)下列说法中,有几种说法是正确的:_(填数值如“1”或“2”等)。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d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中都有c、h、o、n等元素e人体需要的二十多种氨基酸都可以通过人体自身合成f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一种高热量营养素g馒头、米饭在口腔内越嚼越甜,是因为它们含有的淀粉发生了酯化反应h豆油、牛油、花生油属于酯类i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同为(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j我们不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因为多数维生素能在人体内合成k由于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所以我们要多食用加碘食盐 l由于霉变食物中含有能损害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的黄曲霉毒素,因此,我们不能食用霉变食物【答案】(1) (2) 4【解析】解:(1)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注意乙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所以不能用压强判断平衡。由于甲乙反应都有固体参与,气体质量是变量,容器的容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是变量,密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正确;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说明生成物浓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正确;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对于反应乙,气体质量是变量,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对于反应甲,气体物质的量是变量、气体质量是变量,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可判断甲乙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乙反应的两边气体的体积相同,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压强不变无法判断乙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反应甲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变量、反应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恒量,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判断乙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2)a.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单糖、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油脂属于酯,故c正确;d糖类、油脂的组成中只有c、h、o元素,故d错误;e人体需要的二十多种氨基酸,有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己合成,故e错误;f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一种高热量营养素,故f正确;g馒头、米饭在口腔内越嚼越甜,是因为它们含有的淀粉发生了水解反应,故g错误;h豆油、牛油、花生油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故h正确; i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同为(c6h10o5)n,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i错误;j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故j错误;k补充碘元素,并不是越多越好,故k错误; l由于霉变食物中含有能损害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的黄曲霉毒素,因此,我们不能食用霉变食物,故l正确;说法是正确的有4个。18、乙醇是一种常用的工业燃料,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可由下图表示:(1)粉碎玉米的目的是_。(2)生产过程中检验玉米中是否完全水解的方法是_。(3)请写出“发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发酵产生的co2纯度可达到99%,能回收利用,请举出它的两项用途:_、_ 。(4)操作a的名称是_,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以用试剂_。(5)根据上述生产过程,用5吨含淀粉70%的玉米,假设淀粉水解的百分率为85%,发酵过程的转化率为60%,则最终可以制得无水乙醇_kg(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答案】(1)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2) 取少量水解产物,加入碘水,若变蓝,则淀粉未完全水解,若不变蓝,则已完全水解(3) c6h12o62c2h5oh2co2 ; 制饮料 ; 制干冰或制纯碱(4) 蒸馏 ; 无水硫酸铜(5) 1013.7【解析】解: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为:玉米中含有淀粉,粉粹增大接触面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分解为c2h5oh和co2,过滤掉废渣后,对滤液蒸馏得到乙醇(1)玉米中含有淀粉,粉碎玉米可以增大淀粉的接触面积,加快水解反应的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2)淀粉遇碘变蓝色,可利用此性质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具体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水解产物,加入碘水,若变蓝,则淀粉未完全水解,若不变蓝,则已完全水解;(3)“发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二氧化碳可以制碳酸饮料、制干冰、制纯碱、制碳酸钙等;(4)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分解为c2h5oh和co2,过滤掉废渣后,乙醇的沸点较低,可利用蒸馏操作把乙醇从滤液中分离出来;利用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如果有水会变蓝色;(5)设可得酒精质量为mkg,则:(c6h10o5)n (淀粉)2nch3ch2oh162n 92n5103kg70%85% mkg故162n92n=(5103kg70%85% )m解得m1013.7。19、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综合效益,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生产流程如下:已知石油裂解已成为生产h的主要方法,e的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g是具有香味的液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 d的结构式为_。(2) hd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3) fg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a.图中倒置球形干燥管的作用_;b.试管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_;c. 若184 g d和90 g f反应能生成106 g g,则该反应的产率为_。(已知:)(4) de的化学方程式:_。(5) 写出h发生加聚反应的方程式:_。(6) 写出所有满足下列要求的物质的结构简式:_。与ch3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 ; 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答案】(1) (2) 加成(3)防倒吸 ; 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 ; 80.3% (4) 2ch3ch2oh + o22ch3cho +2h2o (5) n ch2=ch2(6) hcooc2h5 、 ch3cooch3【解析】解: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甘蔗渣处理之后得到纤维素,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所以a是纤维素,b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则d是乙醇,d发生催化氧化生成e为ch3cho,e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为ch3cooh,f与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为ch3cooch2ch3,葡萄糖在人体内最终氧化得到二氧化碳与水h与水反应达到乙醇,则h为ch2=ch2。(1) d是乙醇,结构式为,故答案为:;(2) 乙烯与水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 = ch2 + h2och3ch2oh,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3) a.倒置球形干燥管可以防倒吸,故答案为:防倒吸;b.试管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可以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故答案为: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c. 184g乙醇的物质的量是184g46g/mol=4mol,90g乙酸的物质的量是90g60g/mol=1.5mol,由于乙醇过量所以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应该按照乙酸来计算,理论上应该产生乙酸乙酯的质量是1.5mol88g/mol=132g实际反应能生成106ge,则该反应的产率(106g132g)100%=80.3%,故答案为:8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