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示范教案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欧美主要国家通过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先后确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迈出了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步骤,反映了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对后世影响深远。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把知识建构作为出发点,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交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的独特理解、感悟、体验和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加工,构建知识意义与价值理念,因此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其中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环节。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本课概述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光荣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第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内阁制。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促进作用。马克思得出结论:“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思路设计不必拘泥于教材固有体系,围绕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两大重点内容,以课内小专题的形式呈现教学过程,以问题、材料为情境,建立教师点拨、诱思,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可将着力点集中于几个重点史实、概念,重在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征、规律,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以及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基本史实。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再现“光荣革命”的情境,体会“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关系;情境再现分析材料;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导入设计展示材料: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教师结合材料设问:在英国为何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它凭借什么来对抗国王的权威呢?这种现象在英国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导入教材第一目:“光荣革命”。展示英国女王和日本天皇的照片,并让学生思考他们在本国处于怎样的地位?行使怎样的权力?对学生各异的回答教师不急于作结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推进新课问题情境1:“光荣革命”教师展示英国早期议会斗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如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1640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关于英国议会斗争的片段)。通过这些资料,学生对英国议会与王权的关系有了最初的知识、经验,在这一背景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光荣革命”一目,同时设置问题如下:问题1:在和国王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何会结成同盟?问题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斗争为什么能取得最后胜利?问题3:“光荣革命”的结果是维持了英国传统的君主制,这一结果能不能说明革命失败了?为什么?在学生自由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对问题答案归纳: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都从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有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都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所以能结成反对王权的同盟。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斗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得到了广大市民和自耕农的支持,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三、“光荣革命”保留了君主制并不能说明革命失败,这一结果沿袭了英国的历史传统,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在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妥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持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权。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明确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背景,并自然过渡到对权利法案的学习。问题情境2:议会权力的确立在学习“议会权利的确立”这一目时,教师可采用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来梳理基本史实和突破重点、难点。问题1:结合教材学思之窗提供的材料,回答: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地位与权力各有什么变化?问题2:在君主立宪制下,掌握国家政权的是哪些人?这一制度对英国以后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问题3:你认为君主立宪制对当时的英国来讲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政治家,你有更好的方案吗?(教师可提示从英国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新旧阶级力量对比、历史传统、社会思潮等方面入手分析君主立宪制形成的原因)对于前两个问题,主要以归纳、梳理教材显性知识为主旨。第三个问题则可以设计为开放式讨论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归纳,使学生认识到:受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新旧阶级力量对比、历史传统、社会思潮等历史条件的制约,君主立宪政体是当时资产阶级维护自己政治经济权利的最佳选择。并进一步得出认识: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政体应从具体国情出发。问题情境3: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对于第三目“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教学中尽量避免照本宣科,可以在学生泛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归纳法和角色扮演法使学生领会内阁制的含义和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结构归纳:英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由幻灯片展示,关键语句可由学生归纳完成)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由一名学生分别担任议长、首相、国王三个角色,其他同学作为他的后援团。三位同学分别就议会、内阁、国王的职能、权限作介绍。议长的发言是:议会人员的构成和权限。首相的发言是:我是如何当选的,我有哪些权力。国王的发言是:我是怎样当上国王的,我有哪些权力。同时三者也可就某个政治问题展开辩论(如是否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在模拟辩论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调控,并抓住时机引发双方辩论中的矛盾,使学生深刻体会各个成员所具有的政治责任和权力。拓展探究:一、假如让你组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你认为需要哪几个机构?请你设置一下他们各自的职能。二、18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和内阁制度逐步形成和发展,同时期的中国号称“康乾盛世”。请思考后完成:(1)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开始设立内阁制?当时在位的最高统治者是谁?中国古代的内阁制和英国内阁制有何根本区别?(2)17、18世纪英国在推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而同时期的中国又是如何?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来归纳本课内容的重点,并当堂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由师生共同解答。本课主要内容: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逐渐形成了政党政治为基础的议会责任内阁制。议会是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而且必须对议会负责。“内阁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议会君主制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专制2经过:革命的曲折反复3结果:“光荣革命”二、议会权力的确立1权利法案的颁布(1)内容(2)作用2议会权力的发展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历史渊源2成员与职能一、你还知道世界上哪些国家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请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二、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英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首相,写一篇历史人物介绍,并作简单评价。本课测评思路引领:可指导学生从国家权力的归属入手,从国王、议会、首相的具体职权展开。答案提示:特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地位更突出;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作用: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其他国家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有巨大的影响。学习延伸(略)1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不同于中世纪封建制国家的等级会议,但等级会议是近代议会的前身。英国议会,从形式上看,最早可以追溯到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贤人会议和诺曼底时期的大会议。中世纪时,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中央集权和封建领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1215年,封建领主在城市市民的支援下,举行了起义。英王约翰(11991216年)被迫答应起义者的要求,签署了大宪章。该宪章限制了王权,赋予了贵族许多特权。尽管如此,中央集权同封建领主之间的冲突并未解决,斗争仍在继续。13世纪中期,在西蒙德孟福尔伯爵领导下,反对国王的斗争终于取得胜利,最后俘虏了国王约翰及其继承人爱德华。在这种形势下,孟福尔为了把大中小封建领主、骑士、城市市民和自由农吸引到自己方面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便在1265年对会议进行改造,除了贵族和主教以外,还邀请骑士(每郡二人)和市民(每城市二人)代表参加,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从此有了“议会”(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一词,形成了英国的等级会议。这个等级会议就被视为英国议会的开端,西蒙德孟福尔被视为英国议会的创始人。后来尽管孟福尔的政权被王子爱德华纠集的军队打败,孟福尔也战死,英国君主专制的权力又得到恢复,但已形成的等级会议形式,并没有因此被废除。新的君主慑于各方势力的反对,不得不保留这个议会形式。从1343年开始,在议会内部形成了两种势力:一种是贵族和高级教士的结合;另一种是地方各县及各市镇的骑士、市民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结成一体。这两种势力便渐渐地于14世纪中叶变成两个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2洛克的分权制衡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分权思想由来已久,其源头可远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最早明确提出分权思想的人之一是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约翰洛克。洛克生活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年代,革命成功后,他在总结革命经验并吸取前人混合政体思想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其分权思想,从而初步奠定了近现代西方国家组织形式的理论基础。分权的目的保护私权。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人都具有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但却相互侵扰,为了克服这种缺陷,人们就以契约的形式,让渡出自由惩罚他人的权力,交给一个中间人行使,这样国家就产生了。分权的依据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应如何划分呢?洛克是依据社会契约这条主线从国家权力的起源上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的。他指出原始状态的缺陷在于对人们的彼此侵害行为缺乏一个裁决的共同尺度,同时更缺少一个保证裁决的执行者。国家的作用就是弥补这两个缺陷。据此,国家最基本的权力就是立法权和执行权。所谓立法权,就是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障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利,所谓执行权就是负责执行制定的和继承有效的法律的权力。分权的关键限制权力。在政府论中,洛克明确地指出分权与权力分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他说分权不是简单地在形式上将权力分散化,而是更有效地对权力加以限制。如果被分立的权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控制,权力的公共性同样会受到扭曲并对私权造成更大的侵犯。洛克的分权制衡思想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制度斗争的产物。它的分权思想虽然不系统,但却第一次为资产阶级用民主形式组织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分权制衡的思想经过孟德斯鸠等人的发展成为了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一项主要原则。3英国议会改革(1832年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改革法案使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大大增加,原来被大贵族控制的代表席位相应减少。(补充说明:改革法案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并且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工业区为选区)这样,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地发展。4英国首相的由来英国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尔波尔当时担任财政大臣的职务。由于乔治一世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也不懂英语,不能参与内阁讨论,因此首席大臣罗伯特沃尔波尔主要负责国家的政治事务。在罗伯特沃尔波尔之前,英国君主自己行使首相的职责,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与组织政府。从罗伯特沃尔波尔之后,君主的影响力衰退,首相的职务逐渐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导人担任。“首相”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