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17张).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17张).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17张).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17张).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17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手工业商业 农耕文明长期领先 小农经济 发达精耕细作 享誉世界官营与私营手工业 商业发展繁荣政府重农抑商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回顾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 从原始社会的 到商周时期的 到春秋战国以后的 刀耕火种 耜耕或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一 早期农业的产生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 4 意义 3 耕作方式 1 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 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三大中心 原始社会的 商周时期的 刀耕火种 耜耕或石器锄耕 生活方式改变 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从迁徙走向定居 采集到种植 2 生产工具 原始社会 石刀 石斧 木耒 骨耜商周 少量青铜农具 金石并用 粟 二 春秋战国后农业的发展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 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的产生与发展 春秋战国 西汉 汉朝以后 隋唐 2 耕作技术的进步 垄作法 代田法 耕耙耱 耕耙 3 耕作制度 两汉 宋代 南宋时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 水利工程的兴修 战国秦国的都江堰汉代的漕渠 白渠 龙首渠 开始使用 耦犁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曲辕犁 犁耕已相当完善 为后世沿用 一年一熟 江南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制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在单位面积土地上 通过改进生产工具 提高耕作技术 从而获得最大的收获的模式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二 春秋战国后农业的发展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什么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 它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模式 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 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材料一 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提高了生产力 土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 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 春秋战国开始 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 一个家庭内 男子力耕 女子纺绩 这种男耕女织 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 材料二 春耕夏耘 秋获冬藏 伐薪樵 治官府 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 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赋 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是有卖田宅 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 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使农业发展迅速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2 依材料1回答小农经济产生的时期及条件 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a 生产力因素 b 生产关系因素 材料一 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提高了生产力 土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 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春秋战国开始 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 一个家庭内 男子力耕 女子纺绩 这种男耕女织 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 材料二 春耕夏耘 秋获冬藏 伐薪樵 治官府 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 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赋 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是有卖田宅 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 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使农业发展迅速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3 依材料一 二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 分散性 落后性 脆弱性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封闭性 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3 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精耕细作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负担沉重 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不利于技术革新 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分散性 封闭性 落后性 脆弱性 材料一 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提高了生产力 土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 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春秋战国开始 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 一个家庭内 男子力耕 女子纺绩 这种男耕女织 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 材料二 春耕夏耘 秋获冬藏 伐薪樵 治官府 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 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赋 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是有卖田宅 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 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使农业发展迅速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4 依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有利因素 铁犁牛耕的普及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有一定的积极性 农民的辛勤劳动 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政策 不利因素 规模小 条件简陋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 封建剥削的沉重 社会的动荡 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4 评价小农经济 消极 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来源 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基础 积极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 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本课测评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 试从农业起源 耕作方式 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四个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农业起源 耕作方式 基本模式 土地制度 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金石并用时代 铁器时代 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集体劳作 铁犁牛耕个体农耕 精耕细作 从经常迁徙走向定居 定居 原始 粗放 本课小结 1 2016 新课标全国 卷文综 25 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 2016 海南单科 6 北魏时 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 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 宁可少好 不可多恶 这表明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练习检测 d a 3 2016 浙江文综 17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 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 家给人足 居则有室 佃则有田 薪则有山 艺则有圃 婚媾依时 闾阎安堵 妇人纺织 男子桑蓬 臧获服劳 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b 有田者无力可耕c 小农户个体经营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4 2016 海南单科 8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 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 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练习检测 a d 5 2015 四川文综 13 22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明朝后期 玉米 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逐渐得到推广 番薯 亩可得数千斤 胜五谷几倍 玉米 种一收千 其利甚大 大大缓解了 民食问题 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 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 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 清代以来 人口压力不断增加 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 因为 老林初开 包谷不粪而获 和番薯 备荒第一物 的特性 玉米 番薯等栽种遍野 生齿日繁 棚民租山垦种 阡陌相连 将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