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交流对话,探求新知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补充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注:归纳、分析得到的规律,使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出示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再次探究,释解疑惑出示探究4,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师演示:方法(一)教科书98页图13.2-7.方法(二)通过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结论.巩固练习教科书第99页,练习(1)(2).小结: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注:通过课堂小结,归纳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形成解题经验.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04页,习题13.2第3、4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105页第10题.12.1 轴对称(2)教学目标:探索并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探索并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个性质 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形成数学学习的方法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个性质得出的“点的集合”的描述教学设计:提出问题1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说出它的对称轴 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如下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 3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图3实验探究1折一折要解决问题3,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一个点开始:先将一张纸对折,用圆规在纸上穿一个孔,然后再把纸展开,记两个孔的位置为点A和点A,折痕为直线MN(如图3)显然,此时点A和点A关于直线MN对称连结点A,A,交直线MN于点P2说一说观察图形,线段AA与直线MN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类似地,点B与点B,点C与点C是否也有同样的关系?你能用语言归纳上述发现的规律吗?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给出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然后把上述规律概括成图形轴对称的性质(教科书第121页)3想一想上述性质是对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来说的,如果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之间是否也与同样的关系呢? (结合教科书第121页的图14.1-5让学生说明)图4从而得出: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合作探究探究一:教科书第121页的“探究”学生先思考教科书上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线段代替木条进行画图探究任意画一条线段AB,再画出它的垂直平分线MN,在MN上任意取点P1,P2,P3(如图4),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A与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说明理由吗?请与同伴交流处理方式:要求学生在独立尝试、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小组汇报学生可以量一量、折一折,也可以运用第十三章的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想一想:如图5,我们在教科书第99页的练习1中,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说明了CB=CB,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给出解释吗?图5问题:反过来,如果PA=PB,那么点P是否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图6探究二:如图6,PA=PB,取线段AB的中点O,连结PO,PO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出: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归纳结论:见教科书第122页的最后一段话3练习:教科书第123页小结提高: 1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作业布置:教科书第125页第3题,第126页第5、9题13.1平方根(2)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理解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2、能用夹值法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3、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感受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一类新数。教学重点: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的思想。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知道:正数x满足=a,则称x是a的算术平方根当a恰是一个数的平方数时,我们已经能求出它的算术平方根了,例如,=4;但当a不是一个数的平方数时,它的算术平方根又该怎祥求呢?例如课本第161页的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多少呢?二、导入新课: 1、 问题:究竟有多大?让学生思考讨论并估计大概有多大.由直观可知招大于1而小于2,那么了是1点几呢?(接下来由试验可得到平方数最接近2的1位小数是1.4,而平方数大于2且最接近的1位小数是1.5,大于1.4而小于1.5.关于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要向学生详细说明为无理数的概念的提出打下基础2、(提出问题):你对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结果有怎样的认识呢?的结果有两种情:当a是完全平方数时,是一个有限数;当a不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 例2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2)(精确到0.001)注意计算器的用法,指出计算器上显示的也只是近似值,但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方便地求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例3(课本P71-72)要注意学生是否弄清了题意;然后分析解题思路:能否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就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边长,而由题意,易知正方形的边长是20 cm,所以只需求出长方形的边长,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xcm和2xcm,求得长方形的长为3cm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城市能源管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果榨汁工艺升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生植物主题摄影基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化畜禽养殖监控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无公害蔬菜冷链物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信运营商网络维护相关流程
- 初中生物植物细胞结构教学设计
- 小学运动场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 工厂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教材
- 配电房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指南
- 2022年安康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检查知识课件
- 华为TaiShan200-X6000服务器技术白皮书
- 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检查表-(修订本)
- 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专题PPT
- GB∕T 40853.1-2021 高频感性元件 电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第1部分:纳亨级片
- 建筑识图题库及答案
- 氨基酸溶解性(共1页)
- GDX2包装机组工艺流程简介
- 张家口至涿州公路张家口段(含连接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 异质结TCO设备:RPD与PVD比较分析(2021年).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