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随堂 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随堂 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随堂 作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一、选择题1(2017常州高二期末)“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 d )a自由与平等b法制与科学c民主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解析 材料认为,民国早期虽然政治面貌是共和体制,但缺乏唤醒国家和人民的更基本的东西,即思想观念,联系“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上的延续”,可知,能唤醒民众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民主和科学,d项符合题意。2(2017南平高二期末)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量统计,“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 a )a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b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c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 d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解析 根据材料“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远远高于“民主”一词出现的频率,结合新文化运动中“科学”的含意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可知,反映出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认为急需用科学扫荡封建保守愚昧的落后思想,故a项正确;“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可见新文化运动较为看重社会科学的价值,但深层次的寓意是借科学名义扫荡封建落后思想,故b项错误;仅仅从“科学”“民主”两词出现频率推断新文化运动赞赏西方文明,缺乏历史依据,故c项错误;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3(2017开封高二期末)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陈独秀号召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军阀专制统治b材料背景是要领导五四运动c材料中的“政治觉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d陈独秀要实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唤起民众的民主意识真正实现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无体现。4(2016江苏会考)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b )a创办青年杂志b主张文学改良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解析 创办青年杂志的是陈独秀,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新文学,故b项正确;提倡“民主与科学”与“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狂人日记的作者是鲁迅,故d项错误。5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结论是( a )文章内容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数量(篇)36530a.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 通过材料中数据对比可知新青年开始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已成为一股强大思潮。b、c、d三项说法均与史实不符。二、非选择题6(2017扬州高二期末)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虞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青年的误会(1)结合所学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什么。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之标准”包含哪些内容。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为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中“人道主义”“平等博爱”“自由思想”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答案观念:儒家传统道德(三纲五常)。内容: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思想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共和立宪制”“保守纲常阶级制”“绝对不可相容”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与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活动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答案观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共和政治不能相容。历史原因: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3)材料三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解析 第一小问,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出发,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