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1).docx_第1页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1).docx_第2页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1).docx_第3页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1).docx_第4页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1).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对点训练题组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两条暗带中间夹着一条明带,那么关于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两条暗带的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成分是磷脂b明带的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成分是磷脂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答案c2(2018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生物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蛙的红细胞唾液腺细胞乳酸菌细胞酵母菌细胞a bc d答案b解析细胞中生物膜越多,则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越大,反之越小。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所含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所以比值最小;都是真核细胞,具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但由于唾液腺细胞分泌能力强,细胞中相关细胞器膜面积大,所以比值最大。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当温度增加到15 以上时,细胞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答案d解析由图示可知,在低温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较小,温度适宜时比例较高,15 以上时细胞膜的流动性明显发生变化,从图中无法得出融合比例与时间的具体关系。4将大量磷脂分子放入清水中,搅拌后,下列图示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答案a解析磷脂分子由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构成,把大量磷脂分子放入水中,应是亲水的“头”部向外,疏水的“尾”部向内。5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答案d解析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题组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6植物的花粉四处飞扬,却只有落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才会萌发,落到其他植物的柱头上不会萌发。经研究发现,以上事实是由于细胞之间存在着识别作用,这种识别作用与细胞膜的哪种成分有关()a糖蛋白 b磷脂c糖脂 d胆固醇答案a解析糖蛋白与细胞膜的识别作用相关。7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是()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变形虫伸出伪足运动a bc d答案b解析膜的融合就是细胞膜流动性最好的体现,如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吞也是膜的融合;变形虫伸出伪足运动说明细胞膜是动态的;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k的吸收是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实例,与膜融合无关,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经过的是核孔,没有穿膜,不能体现膜的流动性。8(2017桂林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b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与信息传递有关c蛋白质分子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答案c解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c错误。9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与是静止不动的b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d细胞识别与糖蛋白有关答案a解析是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是磷脂双分子层,是可以运动的,a错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识别有关,c、d正确。10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物质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1是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b2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3是蛋白质,在不同的细胞膜中其含量不同d图中所示的物质a在从膜外进入到膜内答案d解析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因此图中所示的物质a是从膜内到膜外,d错误。11实验表明,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这是因为()a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分子b细胞内维生素d的浓度过低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细胞膜上含有多糖答案c解析维生素d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根据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这是因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12下列关于生物膜组成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而蛋白质分子不可以运动b生物膜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c生物膜成分的更新可以通过囊泡的转移来实现d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上是均匀分布的答案c解析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囊泡的转移可以使生物膜的成分更新;生物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综合强化13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 下保温0.5 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物质。(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 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若在0 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答案(1)蛋白质(2)蛋白质等(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一定的流动性(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解析细胞膜的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与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结合的应是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即题中所谓的“抗原”物质。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开始时因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不同膜上的荧光性表现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其物质的流动性暂时未得到体现。将融合细胞置于37 下保温30 min后,温度适宜,膜上的分子因流动而发生重新排列,表现出荧光点均匀分布的现象。14如图所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_。(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_。(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性,这是因为_。(4)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哪一结构?_(填字母)。(5)细胞膜的外侧是_(填“m”或“n”)侧,判断的依据是_。(6)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答案(1)蛋白质氨基酸d磷脂双分子层(2)e糖蛋白(3)流动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4)b(5)m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6)流动镶嵌模型解析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决定。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具有识别作用。15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