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门宴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史记及与课文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及特殊句式掌握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能力目标1.学习文章的叙事技巧2学会分析人物个性化语言情感目标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 知作者 司马迁(前145或13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少时在长安随父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乎遍及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承继其父遗志,著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主要作品: 史记。知背景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结果,刘邦于公元前6年破关入秦,先行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项羽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乘胜向咸阳进发,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知常识1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传记称“传”)的方式记叙史实。它最重要的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体裁的形式和结构上看,它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为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成的。3古代地理知识中国:中原地区。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朔漠: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 鸿门宴选自 。 史记作者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 ,是我国第一部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与后来的 、 、 合称“前四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主体是本纪、世家和列传,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史记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纪传文学的开创性著作,被鲁迅先生称赞为“ 。”鸿门宴 答案:史记项羽本纪 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指函谷关以西地区, 指崤山以东地区,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答案:关中 山东3. 东向坐,指的是坐西面向东。古人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一般以 向为尊,次为 向,再次为 向, 向为侍坐。答案:东 南 北 西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选项中,错误的一下是( )a.季父,在文中是“叔父”的意思。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一般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b.为寿,古代礼仪。向长者、尊者敬酒或献礼物表达祝福健康之意。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d.“参乘”也作“骖乘”,古代乘车,指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指四匹马拉的车。e.“拜”是表示敬意的礼节,又叫拜手,后来指屈膝,两手着地,或叩头到地面。答案:c.“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 二、字音标注飨士卒( ) 美姬( ) 鲰生() 戮力( ) 卻( ) 数目项王() 玉玦( ) 樊哙( ) 目眦() 按剑而跽() 参乘() 卮酒( ) 彘肩( ) 啖() 刀俎( ) 杯杓( ) 答案:xing j zu l x shu ju kui z j shng zh zh dn z sho三、补写诗句(1)今者项庄拔剑舞,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 ,天下皆叛之。 (3)如今人方为刀俎, ,何辞为?答案:(1)其意常在沛公也 (2)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 (3)我为鱼肉四、找出通假字并释意(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7)令将军与臣有郤答案:(1)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要,通“邀”,邀请。(3)倍,通“背”,违背。(4)蚤,通“早”,早点。(5)不,通“否”。(6)坐通“座”。(7)郤,通“隙”,隔阂,嫌怨。五、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飨土卒(2)夜驰之沛公军(3)无所取(4)从沛公(5)亡去不义(6)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7)与臣游(8)籍吏民(9)他盗之出入(10)具言(11)若人前为寿(12)杀人如不能举(13)窃为大王不取也(14)坐须臾(15)相去四十里(16)置车骑(17)督过之(18)令张良留谢答案:(1)飨:犒劳。(2)之:到,往。(3)所取:所字结构,取用的东西。(4)从:跟从。(5)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估量;当:抵挡。(7)游:交往。(8)籍:登记。(9)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详细,完备。(11)若:你;为寿:祝健康。(12)举:尽。(13)窃:私下里。(14)须臾:片刻。(15)去:距离。(16)置:放弃,丢下。(17)督过:责备。(18)谢:辞谢,告别。六、解释下面虚词的意思(1)固不如也(2)君安与项伯有故(3)孰与君少长(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5)因言曰(6)今者有小人之言(7)不然,籍何以至此(8)因留沛公与饮(9)以示之者三(10)因击沛公于坐(11)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1)固:当然,本来。(2)安:怎么。(3)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而:却。(5)因:趁机。(6)者:助词,不译。(7)然:这样。(8)因:于是。(9)之:代词,他。(10)因,趁机。(1)被。七、找出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于是项伯复夜去。(5)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6)项伯杀人,臣活之(7)吾得兄事之(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9)范增数目项王(10)若入前为寿(11)常以身翼蔽沛公(12)头发上指(1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14)籍吏民,封府库答案:(1)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3)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5)义,名词用作动词,守信义,合信义。(6)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8)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9)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10)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11)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2)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3)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动词作状语,抄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14)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八、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1)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2)辞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大礼不辞小让(3)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听之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幸 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5)去 相去四十里 脱身独去(6)若 若入前为寿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7)然 沛公默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不然,籍何以至此(8)于 贪于财货 长于臣 复得见将军于此(9)因 不如因而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为 使子婴为相 为击破沛公军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之奈何 军中无以为乐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11)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珍宝尽有之(12)且 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且焉置土石答案:(1)谢罪,道歉;感谢;辞谢,告别。(2)推辞;告别;讲究,计较。(3)故旧、交情;因此;特意(4)宠幸,亲近;幸亏,幸而。(5)距离;离去,离开。(6)第二人称,你;表假设,如果。(7)的样子;但是;这样。(8)对;比;在。(9)就此,就,于是;趁势,趁机;依靠,凭借。(10)做;替,给;被;制定,出;对付;作为;是;句末语气词。(11)动词,到;代词,这;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助词,衬字,无义。(12)将;尚且;况且。九、指出句式并翻译(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2)沛公军霸上(3)具告以事(4)若属皆且为所虏!(5)大王来何操?(6)沛公安在?答案:(1)判断句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2)省略句 沛公驻军(在)霸上。(3)省略句 把事情全部告诉(张良)(4)被动句 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5)宾语前置句 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6)宾语前置句 沛公在哪里?十、指出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烟(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4)而听细说(5)沛公居山东时(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答案:(1)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古义:现在人家(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5)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6)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十一、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学习任务二【合作探究】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鸿门宴的经过,并给每个故事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小提示:可以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顺序讲述)参考答案: 本文按情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文章先交代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曹无伤的告密,这是矛盾的“导火线”。二是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他有“欲王关中”的野心,再加上当时颇能蛊惑人心的“望气”说法,说刘邦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勿失,这是“火上浇油”,使矛盾进一步激化。三是项伯夜访张良,紧张的形势开始有了转机。四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拉拢项伯。刘邦先“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再用一番谎言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项伯被拉过去了,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张本。五是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这一部分是课文重点,情节高潮所在。名为宴会,实为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较量。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 三起:开始很和平,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于是气氛陡然紧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这是一起;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这是二起;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这是三起。 三落:一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二落是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樊斥责一顿后还赐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脱身回本营,项羽并没有追究。 这一部分共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第三部分(6一7段,述宴后余事。这一部分写三件事:刘邦脱身逃走,张良人谢,刘邦诛杀内奸。这是事件的尾声。本文情节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首尾相应。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是一个动人的完整的故事。小标题: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夫破斗、沛公除奸。2.刘邦在“鸿门宴”中为什么能够死里逃生?答案:利用项羽的性格弱点,项伯、范增等人的保护等。学习任务三【教师点睛】1.文中写到了几组双方对立人物?分别是谁?分析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性格。项羽和刘邦,范增和张良,项伯和无伤,项庄和樊哙。项伯:讲义气,重感情,为救友不顾失节,“夜驰之沛公军”可以体现出来。同时,项伯也没有远见,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这完全是替刘邦说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张良: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张良的话语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多谋善断: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出招樊哙。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陰。沉稳机智:张良留谢。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樊哙:忠诚。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勇武。“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土仆地。哙遂人,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难怪项王都得“按剑而跽”,惊呼:“壮士!”大杯饮酒,大块吃肉,粗犷,真乃英雄本色。能言善辩,慷慨陈词,痛责项王。有勇有谋,粗中有细,骂得项羽“未有以应”,只好赐坐。范增: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玦示意动手击杀刘邦,项王不应。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了解。刘邦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尔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后来被刘邦利用。他不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思想动态,一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一方面由于他的年龄和地位,一方面由于他对时事观察的能力和对项羽的忠心。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润察敏锐:力促击刘,举块示意,出召项庄骄横浮:拔剑击破玉斗,斥骂项羽项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骄矜自负,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伯斡旋泄露军机,项羽麻痹不问,项伯说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又在“义”字上思虑不定。鸿门宴上刘邦一席花言巧语,竟使项羽不好意思,暴露了曹无伤,说明他无知愚蠢。范增多次目示、举块,“项王默然不应”,“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应届生安全培训内容
- 巡防安全卫士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电商应用与品牌市场洞察分析报告
- 岩石学课件地大北京
- 输电安全培训特色亮点课件
- 小鸭过河课件
- 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局认可的特殊待遇劳动合同模板
- 多种担保保证方式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合同
- 个人股权变更及收益分配合同
-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校长讲话:习惯奠基成长路家校同行护萌娃
- 2025【粮食购销合同范本】粮食购销合同
- 德邦防御性驾驶培训课件
- 客户开发思路课件
- 2025年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 庆阳地区地下水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 储能项目竣工报告
- 打印版唐能通
- 37°球面型管路连接件
- 择菜洗菜和切菜
- 主体沉降观测的大概内容主体沉降观测方案.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