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六首》01.ppt_第1页
《近体诗六首》01.ppt_第2页
《近体诗六首》01.ppt_第3页
《近体诗六首》01.ppt_第4页
《近体诗六首》0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暝 王维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 古体诗汉魏南北朝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 格律诗形成之后 直到新体诗出现至今 古体诗依然存在 古体诗是古代的自由诗 篇幅长短自由 句子形式 长短 比近体格律诗自由 用字不限平仄 押韵也比较自由 韵脚可平可仄 既可以句句押韵 也可以隔句押韵 一首诗的韵可以平仄交替 还可以换韵 修辞也不怎么强调对偶 对仗 旧体诗中依每句诗的字数 称为四言诗 骚体诗 杂言 五言诗 七言诗等 近体诗知识 1 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 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 字数 平仄 对仗 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 成熟于唐初 格律严密 故名 2 律诗 诗句字数整齐 分为五言和七言 简称 五律 七律 规定诗句数量 一般每首八句 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每两句成一联 八句律诗计四联 依次为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末联 其中颔联 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又 每联中上句称出句 下句称对句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 第二 四 六 八句押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押平声韵 一韵到底 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 有 仄起 与 平起 两式 3 绝句即 绝诗 亦称 截句 断句 诗体名 截 断 绝均有短截义 每首定格为四句 以五言 七言为主 简称五绝 七绝 偶有六言绝句 韵律与律诗相同 只是不一定对仗 王维 701 761 字摩诘 蒲州 今山西永济 人 开元九年 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 他笃信佛教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别墅 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擅长五绝 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 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 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 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 宣扬隐士生活 体物精细 状写传神 有独特成就 他还是一个画家 苏轼曾赞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味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著有 王右丞集 诗人小传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 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 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 吃斋奉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 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 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 主要内容是 言志 写诗人远离尘俗 继续隐居的愿望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 自然清新 如同信手拈来 而淡远之境自见 大有渊明遗风 解剖本诗形式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1 旧体诗歌分 古诗 古体诗 近体诗 词曲 三类 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 之分 本诗八句 每句五字 是五言律诗 2 律诗每首四联 依次称为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 出句 下句叫 对句 3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首联 颔联对仗 4 凡双数句都必须压韵 首句可压可不压 一般压平声韵 一韵到底 不可换韵 如本诗的 秋 流 舟 留 5 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 特别是2 4 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这一点对中学生不作要求 竹喧归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颈联对仗 尾联 山居秋暝 的思想内容 首联 山雨初霁 万物为之一新 又是初秋的傍晚 空气之清新 景色之美妙 可以想见 紧扣题意 描绘出秋天雨后山村傍晚的大背景 给人以深远 幽静 清新之感 颔联 是景物写生 天色已暝 却有皓月当空 群芳已谢 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洌 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 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 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 明月 松林 清泉 山石几种意象组成色调明洁的图画 具体渲染了山景的清幽 宁栖野树林 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梁肉 崎岖见王侯 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 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颈联 在 空山 的背景上 点缀了人物的活动的两幅优美的画面 听到 竹喧 声 知道是 浣女 归来 看到 莲动 知道是渔舟出去 一写听觉 一写视觉 尾联 是面对景物发出的感慨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 自可留连徜徉 巧妙表达了自己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 深化了主题 综上所析 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幽静 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的自然风景 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深入探究欣赏品味 问题 1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 诗人怎下笔说是 空山 呢 2 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 浣女归竹喧 渔舟下莲动 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 竹喧 莲动 而后说 归浣女 下渔舟 深入探究欣赏品味 问题1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 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正所谓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鹿砦 啊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桃源行 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 空山 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问题2 答 作用 它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舟 与 秋 流 留 押韵 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它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 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 渔舟被莲叶遮蔽 起初未见 等到听到竹林喧声 看到莲叶纷披 才发现浣女 莲舟 这样写可以产生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的艺术效果 更添情趣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 更衬出山林的 空 和 静 问题3 所谓诗眼 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 有了这一个词 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 或这一个句子 全诗境界尽出 这首诗的 诗眼 是哪一句 为什么 答 是 王孙自可留 一句 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 新雨的大环境和月 松 泉 石 竹 莲及浣女 渔舟八种景物 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 诗中有画 这些描写都是渲染 都是寄寓 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一联化用楚辞中 王孙兮归来 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其义而为 可留 便把诗人流连忘返的情绪和意境和盘托出 深化了主题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颔联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让人仿佛听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清澈的泉水流经石上的潺潺之声 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响起 在空旷辽远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 照 写出月光倾洒的情态 流 字却化出了声音 在诗人的笔下 不仅勾勒出了一幅恬静 淡远的秋色晚景图 还呈现出山水画难以表现出的动态美 声音美 1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艺术手法 颈联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从上联的所见之景写到所闻之景 先是闻到竹林中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 再带出浣纱女子归来的情景 莲叶翻滚 传来渔舟荡水之声 原来是渔人乘着月夜去捕鱼 这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 也陡添了诗的情趣和意味 人是一切景物中的点缀 人的出现 使原本美丽的画面更加增添一种灵动 飞扬的色彩和情调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 更衬出山林的 空 和 静 2 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 含蕴丰富 耐人寻味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由于诗人的心境极为淡泊 宁静 不含任何杂念 所以一草一木 一泉一石 皆能打动诗人的心 所见的所闻的皆是美之所在 形诸于诗 则是空灵清净 平淡之境 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有人说 一片自然景色 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诗人笔下的景色如此清幽 明净 静寂 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王维笔下的景其实就是诗人心灵的物化 只有借助外物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读来才会觉得韵味悠长 含蓄隽永 打动人心 拓展阅读 王维诗歌名篇名句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2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唐诗人 字子美 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自幼好学 知识渊博 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 举进士不第 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 年 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 今属陕西 将近十年 未能有所施展 生活贫困 逐渐接近人民 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 乃逃至凤翔 谒见肃宗 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 随肃宗还京 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 同谷 又移家成都 筑草堂于浣花溪上 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 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 病死湘江途中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 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 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 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 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出唐代由开元 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 故被称为 诗史 在艺术上 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 风格多样 而以沉郁为主 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 诗经 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 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兵车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 羌村 北征 三吏 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 等诗 皆为人传诵 有 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 从48岁开始 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 一直在外漂零 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 公元767年 作者寄寓夔州 重庆奉接 时写的 此时 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 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 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再加上好友李白 高适 严武相继辞世 所有这些 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 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急切 天空高远 猿啸悲凉 小洲水清沙白 鸟儿飞舞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的落叶萧萧地坠下 不尽的长江滚滚地奔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经常飘泊万里 作客他乡 更添悲秋情绪 晚年多灾多病 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命运艰难 可恨鬓角又像着了繁霜 穷途潦倒心灰冷 因病戒酒不举杯 研讨思想内容 一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 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迅疾的秋风 高远的天空 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 捕捉入诗 不但形象鲜明 使人读了如临其境 而且所展示的境界 既雄浑高远 又肃杀凄凉 二 颌联写了萧萧而下的 无边落木 落叶 滚滚东流的 不尽长江 两种景物 这样的景物 对于当时55岁 逝世前3年 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的杜甫来说 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 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 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也会感到豁达 坦荡 胸襟开阔 三 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 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 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情由景生 触景生情 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 抒发长年飘泊 老病孤愁的感情 四 从 万里 作客 百年 老年 多病 独 这些字眼中 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 时值悲秋 离乡万里 漂泊他乡 人到老年 体弱多病 孤独无依 再加上国家多难 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倍感老病孤独 身世凄凉 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 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动宾结构 动宾结构 五 尾联中 艰难 潦倒 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 苦恨 二字如何理解 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 也是个人 客观上 国破 与 家亡 是因果关系 主观上 诗人一直忧国忧民 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 苦恨 与 新停 相对 应是副词加动词 苦 是副词 很 恨 是动词 遗憾 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 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自勉 而杜甫无论穷达 都心忧天下 其思想境界之高 不愧被称为 诗圣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喜也喝酒 忧也喝酒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 国难家愁 已经使诗人白发日多 苦不堪言 本欲借酒遣愁 但由于因病断酒 悲愁就更难以排遣 这又无端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 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 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 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 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 全诗起于 悲 而终于 悲 悲景着笔 悲情落句 这 悲 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 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 本诗的线索是什么 整首诗歌 悲 字是核心 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本诗八句皆对 一篇之中 句句皆律 一句之中 字字皆律 蜀相杜甫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门武候祠大街 始建于西晋末年 千多年来几经毁损 屡有变迁 写作背景 杜甫早年曾有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的抱负 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 不久就被放还 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 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 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 公元760年 六年后即唐代宗大历元年 公元766年 杜甫在夔州瞻仰那里的武候祠 写下了又一首纪念诸葛亮的诗 咏怀古迹 其五 当政期间 励精图治 赏罚严明 抑制豪强 任人唯贤 推行屯田政策 改善民族关系 东和孙权 南平孟获 六出祁山以攻魏 力图收复中原 234年 与魏将司马懿争战于渭南 病死于五丈原 今陕西省眉县西南 军中 葬于定军山 今陕西省勉县东南 谥忠武 诸葛亮死后 晋统一三国 一生谨慎 长于巧思 革新了连弩 能同时发射十箭 制造的 木牛流马 利于山地运输 著有 诸葛亮集 首联 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 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 祠堂在河处 锦官城外 数里之遥 远远望去 早见翠柏成林 好一片郁郁葱葱 气象不凡 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 首句从写法上说 是开门见山 从心情上说 是向往已久 1 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一是借 柏森森 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 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 王国维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 闹 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说 说说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为什么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答 自 空 碧草映阶 黄鹂隔叶 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 然而用这二字修饰 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 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 年年如此 可他为谁而绿呢 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好听 可有谁听呢 由此自然而使人生出 感物怀人之意 五百年了 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 自 空 二字写出冷落凄凉 暗含 丞相无缘得见春色好音 的伤感和叹惋 自然过渡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 3 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 答 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 4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尾联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对两首杜诗语句的解读 不确切的一项是 A 登高 首联 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图景 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 风急天高 渚清沙白 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 加之耳听 猿啸哀 目睹 鸟飞回 恰恰流溢出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投的怅惘 B 登高 颔联视野开阔 气势宏大 无边 与 不尽 从平面上极写数量之大 萧萧下 与 滚滚来 则从立体上表现壮阔之势 本项的表述理解失误 尽 只表示量多势大 并未形容 平面 C 题曰 蜀相 而未题曰 武侯祠 可见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物 杜甫绝非为旅游而旅游 因此可以认定 诗的意境有二 一则 歌颂诸葛亮的才智与功业 二则 惋惜自己的壮志未酬 D 碧草自春色 黄鹂空好音 诗人入得祠来 不关注巍巍之殿宇 凛凛之塑像 却将 自春色 与 空好音 摄入镜头 这样的构思 岂不是为了烘托末句 长使英雄泪沾襟 而蓄势 石头城 4 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 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 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 石崖耸立 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 因为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 三国时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 此后数百年间 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 南北战争 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 842 唐文学家 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 现在河南洛阳 人 唐顺宗永贞元年 805年 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 谋夺宦官兵权 失败后被贬为朗州 现在湖南常德 司马 元和十年 815年 被召至京 游玄都观 写诗讽刺新权贵 复出为连州 现在广东连县一带 刺史 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 三年后再调为和州 现在安徽和县 刺史 在任两年复罢去 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 路经金陵时 写下组诗 金陵五题 石头城 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留禹锡写这首诗时 唐帝国已日益衰败 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 宦官专权 地方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 所以他写诗的目的是讽喻现实 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一 二句写空城四周的景色 东 南 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 北面的江水依旧拍打着城根 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仿佛在叹息夕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三 四句借月来点明 空城 的原因 旧时月 照见过六朝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景 现在它越过女墙 看到一座萧瑟凄凉的空城 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 借六朝的覆灭讽喻现实 寓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国运衰微的感慨 希望统治者以前车之覆为鉴 找出意象 理解题旨 故国萧条 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山 不变 故国 变 潮 不变 空城 变 月 不变 女墙 变 意象 包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的形象 本诗景与情的关系 这是首写景诗 但句句有情 它抓住了石头城的几个特征性景物 山围 潮打 旧时月 过墙 描写了石头城的萧条景象 寄托了对国运衰微的感慨 在诗中 潮水 旧时月 都被赋予了人的感情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 放到带凉意的潮声中写 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 更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山水明月犹在 而六代繁华却已俱归乌有了 诗中句句写景 句句又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 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融情于景 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 石头城 后曾赞美道 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试以 潮打空城寂寞回 一句 对本诗的措词作简要分析 此句使用拟人手法 表面写潮 实为写人 写人的心境 写人的感慨 潮水拍打着城郭 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 碰到冰冷的石壁 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可是想当初 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 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 而如今山川依旧 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 城空空 心空空 潮寂寞 人寂寞 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 那么的凄清 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 不禁引入深思 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 可以说 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 却饱含着多少难言的情怀 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 可谓字字千钧 撼人心魄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情 锦瑟李商隐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 这并无 不是 或 过错 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 借它起兴 锦瑟呀 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 聆锦瑟之繁弦 思青春之往事 曾如庄子一般有过美好的梦想 也如望帝魂化杜鹃那样执著的唱出自己的悲哀 此时 皎月落于沧海之间 鲛人泣泪如珠 蓝田山日光煦照 宝玉虽埋于地下 却化为山中玉气冉冉升腾 如此情怀 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 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 现在回想 旧情难却 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 作者简介 李商隐 约813 约858 晚唐诗人 字义山 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 人 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 至开成二年 837年 由于令狐的推荐 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 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 僧儒 李 德裕 党争影响 被人排挤 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 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 但为数不多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 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 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 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 有 李义山诗集 与杜牧齐名 称 小李杜 晚唐时 朝廷暗弱 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派官僚争斗激烈 这就是史家所谓的 牛李党争 李商隐17岁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僚 直到25岁离开 令狐楚是牛党中坚 地位显赫 宪宗朝曾位至宰相 开成二年冬 令狐楚死 李商隐生活失去依靠 于是转投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门下谋食 得王赏识 并成了王的东床快婿 写作背景 当时 王被视为李德裕一党 李商隐转投王茂元 牛党认为是 背恩 之举 触犯了朋党戒律 因而对他横加打击 开成三年 李商隐应考 博学鸿辞科 原本已被录取 但牛党一权要从中作梗 复审时李商隐被除去名字 这次意外打击 使李商隐对朋党斗争深感恐惧 曾感叹 莫近弹棋局 中心最不平 但牛党并未因此放他过门 李商隐一生仕宦失意 主要是受了党争的牵累 他对此既满怀悲愤 又满怀畏忌 因此 他有时即使对时事有看法 对自身遭际有想法 也不敢在诗中直言明说 怕因此而再罹 l 灾祸 而是采取 无题 诗的形式 以比兴 象征 暗喻等手法婉转表达 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 是他回首往事 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 这首 锦瑟 题目依 诗经 旧例取起首二字 实际上也可视作 无题 诗 虽然旨意朦胧 笔调含蓄 但显然有所寄托 清黄叔灿 唐诗笺注 说 此义山年登五十 追溯平生而作也 可予认同 赏析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 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 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 特别是他的无题诗 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 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 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 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 锦瑟 但并非咏物 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 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 解读极为不易 诗人触物兴感 本来是由于内心感情的郁积 反而觉得是物之有意逗恨 所以不禁怨之而曰 无端 这里含有睹物心惊 怨怅和无可奈何等多种感情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 五十弦 既是实写 一般说法 古瑟是五十条弦 后来的有二十五弦或十七弦等不同的瑟 但又是虚写 诗人这是将 五十弦 与回顾华年往事联系在一起 可能和诗人当时大致年岁不无关系 张采田 玉奚生年谱会笺 认为这首诗作于诗人病居郑州时 时年四十七岁 无端 是没来由 平白无故的意思 意思是说 听到这锦瑟弦弦柱柱上所弹奏出的悲声 不禁触动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沉浸在对华年逝岁的回忆中 宋词人贺铸说 锦瑟华年谁与度 青玉案 元诗人元好问说 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 都是此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 即美丽的青春 首联两句是对颔 颈二联的内容和表现方法的一种概括提示 说明它们所描绘的既是锦瑟的弦弦柱柱所奏出的音乐境界 又是诗人思华年时对所经历的人生境遇流露出的心声 颔联出句用庄子梦蝶的典故 庄子 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而觉 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周梦蝶故事本身就充满变幻迷离色彩 诗人在运用这一故事时 又突出一个 迷 字 庄生晓梦迷蝴蝶 即庄生迷蝴蝶之晓梦 迷 字既形况梦境的迷离恍惚 梦中的如痴如迷 也写出梦醒后的空虚幻灭 惘然若迷 诗人在其他诗篇中亦多次用梦幻来形容身世的变幻 理想的幻灭 有的甚至直接用梦蝶的典故 如 神女生涯原是梦 无题 怜我秋斋梦蝴蝶 十字水期韦潘待御同年不至 枕寒庄蝶去 秋月晚思 等句 这些都可和 庄生 句互参 说 晓梦 正是极言其幻灭之迅速 这迷离之境 迷惘之情 从描写音乐境界来说 是形况瑟声的如梦似幻 令人迷惘 从表现诗人的华年所历与身世之感来说 则是梦幻般的身世和追求 幻灭 迷惘历程的一种象征 颔联对句用望帝化杜鹃的典故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 不幸国亡身死 魂化为鸟 暮春啼叫 以至口中流血 其声哀怨凄悲 动人心腑 名为杜鹃 春心 一般指对爱情的向往追求 也可借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里的 春心 与杜鹃的悲鸣联结在一起 实际上包含了伤春 春恨的意蕴 而伤春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 多指忧国伤时 感伤身世 所谓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曲江 创意伤春复伤别 杜司勋 年华无一事 只是自伤春 清河 都可作为明证 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里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 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 在泣血般的悲鸣中寄托着不泯的冤恨 这幅图画 一方面是表现瑟声的哀怨凄迷 另一方面又喻指自己的春心春恨 美好的愿望和伤时忧国 感伤身世之情 都托之于杜鹃啼血般的哀怨凄凉之声 古代认为海中蚌蛛的圆缺和月亮的盈亏相应 月满则珠圆 月亏则珠缺 故有 沧海月明 之说 古代又有南海鲛人哭泣时眼泪化为珍珠的传说 见 博物志 所以这里又把 珠 和 泪 联在一起 而全句则又暗用 沧海遗珠 的典故 沧海中的明珠 本为稀世之珍 为人所重 现在却被采集者所遗 独处明月映照的苍茫大海中 成为盈盈的 泪 珠 比喻被埋没的人才 颈联上句 沧海月明珠有泪 化用一系列与珠有关的传说典故 这幅沧海月明 遗珠如泪的图画 既是对锦瑟清寥悲苦之意境的描摹 又是对诗人沉沦废弃 才能不为世用的寂寥身世的一种喻解 珠有泪 仿佛无理 却正可见人格化的沧海遗珠内心的悲苦寂寞 蓝田山在陕西蓝田县 是著名的产玉地 晚唐词空图 与极浦书 说 戴容州云 诗家之景 如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 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从司空图所引戴氏语推知 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 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比兴象征说法 喻指 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之景 颈联下句 蓝田日暖玉生烟 描绘了蓝田山中沉埋的美玉 在暖日晴辉的照映下 升起丝丝缕缕的轻烟 李商隐此处则借以形况锦瑟所奏出的音乐意境缥缈朦胧 象暖日映照下蓝田玉山上升起的丝丝轻烟 远望若有 近之则杳 也用来象征自己平生所向往 追求的境界 正像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一样 可望而不可即 属于缥缈虚无之域 惘然 二字 概括 思华年 的全部感受 迷惘 哀伤 寂寥 虚幻之情 统于这二字中包括 而何待追忆 当时已然的感喟则不但强调了华年往事的可悲 而且以昔衬今 加倍渲染了今日追忆时难以禁受的怅惘悲凉 末联是对 一弦一柱思华年 的总括 此情 统指颔 颈二联所概括抒写的情事 即自己的悲剧身世的各种境界 可待 即岂待 何待之意 两句意思是 华年所历的这种种情境何待今日闻瑟追思时才不胜怅惘呢 就是在当时即已使人惘然若失 惘怅不已了 如果说 颔 颈二联是听到锦瑟弹奏时涌现于脑海的对华年情境的联翩浮想和发自心底的与瑟声相应的悲凉心声 那么 末联就是弹奏结束后如梦初醒的怅惘和沉思 锦瑟的悲声终止了 在静默中却依然笼罩着一片无边的惘怅 回荡着悠长的凄清余韵 繁丝何似绝言语 惆怅人间万古情 全诗借助诗歌的语言和意象 将锦瑟弹奏的各种艺术意境 迷幻 哀怨 清寥 缥缈 化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 庄生梦蝶 杜鹃啼血 遗珠有泪 蓝田生烟 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的种种人生境遇和人生感受 传达他在思华年时迷惘 哀伤 落寂 惆怅的心声 这是一位富有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年华逝岁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 锦瑟 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 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 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 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 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 既有所追求向往 又时感空虚幻灭 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 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哀怨的基调 迷离的意境 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话 供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 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我有时想 与其胶柱鼓此锦瑟 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 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一晃年已半百 回首当年 一言难尽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曾经有梦想 曾经害相思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 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现在回想 旧情难忘 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 这样解 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 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 摘自张中行著 诗词读写丛话 典故 传说简释 1 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 悠然自得 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 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 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 则无往而不快乐 它写得轻灵飘渺 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2 望帝啼鹃望帝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 自己隐居山中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啼声非常悲凄 3 鲛人泣泪 博物志 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4 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 不为人所见 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 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6 书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简介 陆游 1125 1210 字务观 号放翁 越州山阴 现在浙江绍兴 人 少年时就立下了 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 1154年应礼部试 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后 赐进士出身 曾任镇江 隆兴通判 乾道八年 1172年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 淳熙五年 1178年 被召回临安 先后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 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 为主和派所忌 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 晚岁闲居故里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 1186年 其时诗人61岁 诗人一生 寄意恢复 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 始终未能实现 因而悲愤异常 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前两联回忆过去 抒写他的抗敌抱负 气如山 一语提挈全诗 须重读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 写诗人的向往 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 塞上 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 出师 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矢志北伐 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 然而并不绝望 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鉴赏要点 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 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 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 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通篇都是围绕着 志 写的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这一联忆过去 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 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 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 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 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 这是为下文 空自许 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 点了诗题中的 愤 字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 大散关失而复得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诗人用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 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 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 1161年 当时诗人才36岁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此联说现在 抒岁月蹉跎 壮志未酬的感慨 塞上长城 点明诗人之志 空自许 跟 世事艰 照应 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 后出师表 曾说过 鞠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