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学案)【学习目标】3、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记住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过程5、记住人脑的高级功能【知识点预习】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突触(2)传导过程兴奋突触小体_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_内,只能由_释放,然后作用于_。 (1)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胞体(2)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w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_s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_h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_1.最高级体温调节水平衡的调节生物节律身体平衡呼吸中枢低级中枢2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看懂文字讲话听懂话【思考题】突触小泡的形成与何种细胞器有直接的关系? 高尔基体神经递质可以成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吗?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的尚未释放的神经递质(还在突触小体内),这时的神经递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就成为内环境的成分了。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的原因是什么? 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的作用过程。 【预习自测】1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释放的位置b. 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c. 组织液中na+浓度的大小与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无关d. 突触后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后,也可能释放神经递质【答案】d【解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作用的位置,a错误;k+以离子通道(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b错误;动作电位是由于组织液中钠离子内流,进入神经细胞内部引起的,c错误;突触后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后,也可能释放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2.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药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 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 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c. 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 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的数量不变,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这说明给药后突触前神经元的功能完好,该药物可能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使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故选 a。3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代表突触后膜b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内的液体是血浆d传递到,反射过程完成【答案】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活动策划与实施的成功因素试题及答案
- 医学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心理学电大试题及答案
- 如何通过考试提升检验员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 中考摸底测试题及答案
- 春游助教面试题及答案
- 了解纺织品检验员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试题及答案
- 油漆工初级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品牌个性与用户信任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职场挑战试题及答案
- 西班牙文化概况
- 桩侧摩阻力ppt(图文丰富共28)
- 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2
- 幕墙材料运输方案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鼓号队》
- 云南省饮用水生产企业名录534家
- 9E燃机系统培训演3.25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PPT课件
-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治疗PPT课件
- 啤酒贴标机毕业设计论文
- 无砟轨道底座板首件施工总结(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