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课件 (22张) (1).ppt_第1页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课件 (22张) (1).ppt_第2页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课件 (22张) (1).ppt_第3页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课件 (22张) (1).ppt_第4页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课件 (22张) (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永 简介柳永 柳永 约980 约1053年 原名三变 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 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 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 他不在乎 轻轻一笑 填词道 富贵岂由人 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年 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 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 便写了那首著名的 鹤冲天 鹤冲天 1022年 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 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 风流事 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 传到了宫里 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 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 参加了下一次考试 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 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 宋仁宗说 且去浅斟低唱 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 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 并且不无解嘲地说 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 苏州 杭州等地 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 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 他在饱受世态炎凉 怪胆狂情 逐渐消退时 才改名柳永 至景佑元年 1034年 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 家无余财 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 才能施展抱负 改造世界 名垂后世 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 要成名只有一条路 去当官 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 像李白 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 像苏轼 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 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 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 布衣躬耕 却又暗暗积聚内力 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 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 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 而是转向市井深处 扎到市民堆里 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 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 一个特殊的代表 梁衡 读柳永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 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 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 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 补天裂 不像陆游那样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 鬓虽残 心未死 时势不同 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 国家统一 天下太平 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 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 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 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 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 这时柳永出现了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 他在市井这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梁衡 读柳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柳永 987 1053 原名三变 字耆卿 福建人 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 早年曾热中功名 但仕途坎坷 屡试不第 于是失意无聊 常浪游于汴京 苏杭等地 出入歌楼妓馆 与歌妓交往颇多 曾四处飘流泊 饱尝羁旅滋味 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楼歌妓生活 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 扩大了词的题材 他还大量制作慢词 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柳词以铺叙见长 雅俗共赏 有 乐章集 题解 八声甘州 又名 甘州 唐坊大曲名 后用为词调 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 所以叫八声 属慢词 层次内容分析1 上片 状写登高所见之景 层层铺叙 1 开头两句 以 对 字领起 总写暮秋傍晚雨景 2 接三句以 渐 字领起 具体写雨后暮景 3 是处 跌到眼前物华哀落的近景 4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宕开一笔 推出所见长远江景 用眼前江水的流逝 表示时光一去不返 寄托了词人年华虚度 功名无孔不入就的痛苦 此外还用流水的 无语 无情 不管落花的飘零 也不解游子的愁思 反衬词人的深沉痛苦 重难点问题 具体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 理出抒情层次 词的上片 以层层铺倒的手法 描绘登高所见之景 词以一 对 字领起 先描写清秋江天之寂寥 继以霜风 关河 残照之景 再作气氛渲染 红衰翠减 更见一片萧飒 江水无语 又可谓言外有意 寄托了词人青春不再 人生如寄的感伤 写景中无不浸染了词人浓重的离情 重难点问题 说明 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两句的内涵 此二句表面看是写景 实则是景中寓情 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 寄寓作者年华虚度 功名无就的痛苦 写流水无情 反托词人的痛苦心情 暗示江水东流 山高路远 引发出邈远的思乡念人之情 艺术特色 一 借景抒情 情景相生 首句总写秋景 江天 二字 为下面铺叙景物 提供了空阔无垠的总背景 潇潇 写秋雨之声 洒 写秋雨之态 无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凄凉潇凉的气氛 下面承 清秋 之意 着力展开了一幅雨后暮景 渐霜风 三句 有三层意思 无不景中有情 秋风肃杀是一层 再加秋风横扫关河 使人难忍 又是一层 更况夕阳西沉 独立楼头 情何以堪 又是一层 在对景物加倍渲染中 一种游子的飘零之感 已隐然可见 以下写花叶摇落 以江水东流 暗寓时间悠悠 隐蓄着凄清落寞 惆怅的人生感伤 层次内容分析2 下片 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感情曲折 1 不忍登高临远 三句 以 不忍 二字领起 直写思念之情 主旨所在 登高临远 既是对上片写景的总结 以 不忍 二字罩住 点出远望秋景勾起的感情 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 因此这四个字是打通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的贯穿线索 2 叹年来踪迹 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 表现了仕途失恋的寂寞和感伤 3 想佳人 转换角度 推已及人 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自然联想到故乡的妻子 4 争知我 再归结到自己 以 倚阑干 遥应开头 以一个 愁 字倒贯全篇 抒通情景 重难点问题 体会这首词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 简要说明由写作者自己进而转写佳人的方法对抒发离愁所起的作用 词的上片写自己 下片转写佳人 由己推彼 写佳人妆楼眺望 想念词人 使感情波澜起伏 层次多变 将思归之念 佳人眺望合在一起 尽诉情思 从而把羁旅之思 思乡不归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艺术特色 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达难达之情 下片 即景抒情 以直抒胸臆的手法 正面抒写离愁 后又转换角度 由行者 自己 想居者 佳人 侧重虚写 侧面表现自己的思归不得的惆怅 最后又想象以反问方式向佳人吐相思之苦 词人以极为自然的转换手法 从自己和对方两头着笔 感情曲折 把游子飘泊归乡不得的凄苦情怀 表达了淋漓尽致 主旨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 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与苦闷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重难点问题1 1 说明这首词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具体情感内容 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 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苦闷 2 找出贯串全词的句子 登高临远 贯串全词 艺术特色 语言浅显 状物传情 纯用白描 潇潇 状写雨声 洗 方显清寒 凄紧 冷落 残照 皆有苍凉的情味 采撷 融化前人语句 意境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原本于高峰 秋月北固晚望 的 何事满江周怅水 年年无语向东流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源于谢眺的 天际识舟 云中辨江树 加上 误几回 焦灼情感较原诗更强烈 红衣翠减 采自李商隐 赠荷花 中的 翠减红衣愁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