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课件(46张).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课件(46张).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课件(46张).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课件(46张).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课件(46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据英国 每日邮报 2010年7月14日报道 谢菲尔德大学和华威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撰写了一篇题为 蛋壳蛋白质晶核的结构控制 的论文 他们发现一种能够催化蛋壳形成的蛋白质只存在于鸡的卵巢内 所以先有鸡后有蛋 英国华威大学的科学家手持鸡蛋向人们展示研究成果 问题是 鸡从哪里来的 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 解释 先有鸡 因为上帝创造了鸡 然后让鸡下蛋 也就是说神创造了生物 神创论 圣经中 创世纪 的情景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用进化的观点解释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变长 拉马克组1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2 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有什么证据支持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达尔文组1 达尔文关于进化提出了什么学说2 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3 该学说的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有无联系 拉马克组1 物种是可变的 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2 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3 食蚁兽的舌头细长的原因 达尔文组1 自然选择学说2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3 物种是可变的 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基于以上观点 他们分别如何解释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变长 这个问题的 两种观点 哪一种更科学呢 历史最终还是选择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解释模型 事实1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 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 变异 事实5 许多变异是可能遗传的 推论2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推论3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把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填空 自然选择的基础是 自然选择的内因是 自然选择的方式是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 过度繁殖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积极意义 局限性 1 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2 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原因3 解释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拟态 保护色 警戒色 1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解释2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3 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 无法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主要冲突时什么 为什么遭到许多人的攻击 谩骂和讽刺 1860年6月30日 物种起源 发表后不久在牛津大学举行了一场著名的论战 我宁愿来自猴而不愿来自以文化和口才为偏见和谎言服务的文化人 究竟是你的祖父一族还是你的祖母一族从猴子传承而来的 牛津主教韦尔伯福斯 赫胥黎 达尔文认为生物界是通过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的 这一观点否定了神创论 不能为当时的宗教观念所容 遭到许多人的攻击 谩骂和讥讽 思考与讨论 在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在西方国家 当时神创论和物种不灭论占据着统治地位 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是上帝创造的 自古以来既没有物种的绝灭 也没有新的物种产生 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们正确认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有什么启示 进化论对人类正确认识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所有的生物 包括人类自己 都有其共同的祖先 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达尔文指出人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是大自然的产物 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人类和大自然是统一的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人类的亲属 人类和其他生物在本质上无其他区别 人类不是其他生物和大自然的 主宰 马克思读了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 后 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 虽然这本书用英文写的很粗略 但是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马克思所说的 我们的观点 是指什么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 19世纪末 严复 梁启超等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观点 作为唤起同胞救国图强的警钟 这一做法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起到什么作用 物竞天择 落后就要挨打 甚至被消灭 一直在提醒每个中国人要自强 激励国人奋发图强 使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有一本普及进化知识的英文书 evolution dylanevans howardselina著 英国出版 中写道 scienceaimstodiscoverfacts butleavesusfreetochooseourownvalues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作者为什么要在本书的最后一页写这句话 虽然科学否定了上帝造物说 但并不意味着排斥相关的宗教信仰 作者之所以在书的最后一页写这句话 与所在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1984年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 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寒武纪里大爆发式的出现 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 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 一夜间 产生 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当时几乎都已经存在 只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 达尔文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 骤变不可能形成新物种 那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又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那些修改呢 性状水平 深入 基因 分子 水平 以生物个体为单位 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形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已经被多数人摈弃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 进化 1 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 5000个 卵受精后只有5 10 能发育为成体 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 a 过度繁殖b 生存斗争c 遗传和变异d 自然选择2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a 适者生存b 过度繁殖c 生存斗争d 自然选择学说 b d 五 反馈练习 3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 过度繁殖b 生存斗争c 遗传和变异d 适者生存4 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a 达尔文b 孟德尔c 拉马克d 摩尔根 c c 5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变异是不定向的 变异是定向的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 b c d b 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 岛上经常刮大风 达尔文发现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翅非常发达 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 并指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海风有关 请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 1 这些昆虫与海风是什么关系 2 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什么作用 3 通过这种现象说明变异是定向的还是不定向的 1 这些昆虫与海风的关系是生存斗争 2 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选择作用 3 变异是不定向的 作业 同步解析与测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基础 能力 鳕鱼的年产卵量是500万粒 有人计算过 如果鳕鱼所产的卵全部能孵化长大成鱼 那么不出6年 整个大西洋就会被鳕鱼塞满 各种生物都有极强大的生殖力 但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会保持相对稳定 一对家蝇繁殖一年 若每代1000个卵 如果后代不死亡 后代可以把整个地球覆盖2 54cm之厚 人可能是繁殖能力最小的 一对夫妻最多的能产生十几个子女 若以每对夫妻平均生三个子女 平均30年传递一代计算 每隔50年人口就将增加一倍 只需数百年时间世界人口就将达到几万亿人 显然 这是不可能的 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比人强很多很多倍 若全部后代都能成活下来 只要很短时间就会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各种生物都有极强大的生殖力 但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会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个体之间进行的相互斗争 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 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返回 生物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 变异 许多变异是可遗传的 生物的变异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 有的却更不适应环境 即变异是不定向的 遗传变异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 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 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1 所有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