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作业.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下表是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旧唐书回纥传“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全唐诗“诸邵多透纸袄为衣。”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b.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c.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d.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答案】d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b.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a【解析】抓住关键词“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正好体现历史传承的作用,故选a;商周时期的文字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b;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正好体现的是宗法制度,排除c。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用,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青铜器的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d。点睛:做选择题时,一定注意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尊重材料的原意,而不是先入为主。这一题关键是看到“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这一信息。3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下列最能反映材料主旨的是a. 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b.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 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d. 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答案】c4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纺织原料形成了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这种变化能反映出a. 经济格局的变迁 b. 丝、麻纺织技术衰退c.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d. 棉纺织技术的进步【答案】d【解析】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元代的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正确答案为d。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经济格局的变迁,排除a;纺织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排除b项;棉花属于经济作物,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5老学庵笔记中说写道:“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材料表主要说明a. 手工业技术由家庭传承得以发展 b. 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 市场狭小造成了手工业规模受限 d. 亳州成为丝织业中心【答案】b【解析】题干中“亳州出轻纱惧他人家得其法也”的大意是亳州出产的轻纱,拿起来非常轻盈,做成衣服,像烟霞一般美丽。在亳州只有两家能织出这样的轻纱,两家世代联姻,害怕别人得到他们织轻纱的办法。体现了家庭手工业技术的保守封闭,故答案为b。ac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没有体现亳州和其它地方的比较,排除d。6清顺治八年“谕旨官府织造局确立买丝招匠的经营体制”。康熙十九年革除景德镇窑厂当官科派的办法,“凡工匠物料,俱按工给值”,“悉照市价采买”。清政府的上述做法a. 反映出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b. 进一步强化了重农抑商的传统c. 改变了官营手工业的性质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从材料“买丝招匠的经营体制”“凡工匠物料,俱按工给值”“悉照市价采买”中可以看出,清政府这些做法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c项排除;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7以下各项,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较全面的一组是( )a. 青瓷、丝路、水排、黄道婆 b. 青瓷、丝路、水排、用煤冶铁c. 青瓷、丝路、灌钢、曲辕犁 d. 青瓷、水排、缂丝、海禁闭关【答案】b8出土文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列文物右图片(春秋时期的铁器)解读正确是( )a. 汉代时已经使用铁农具b. 战国时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步推广c. 春秋战国时耕作方式出现了千耦其耘d. 春秋时期出现冶炼生铁和钢【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以及题干中的“春秋时期的铁器”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图示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出现冶炼生铁和钢。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不是汉朝时期的史实,排除a项;材料信息只能说明春秋时期出现铁器,b、c项材料不能反映,均排除。9经专家初步鉴定,赵伯澐墓出土的丝绸服饰形制丰富、纹饰题材多样,织物品种齐备,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技、文化价值。据此猜测此墓最有可能建于a. 北魏b. 晚唐c. 南宋d. 明朝【答案】c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简残卷记录了这样的内容: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居延汉简甲乙编(注:燧:最基层的哨所。公乘:爵位。直:值。)材料二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办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办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1)信息:燧名、职务、住址、姓名、身份、年龄、财产(田产)。领域:户籍管理;边防军事;官职(爵)设置;土地制度;农业生产。(2)变化: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役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商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