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区水系专项规划.doc_第1页
--市--城区水系专项规划.doc_第2页
--市--城区水系专项规划.doc_第3页
--市--城区水系专项规划.doc_第4页
--市--城区水系专项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南通市通州城区水系专项规划南通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一月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目 录1 总 论11.1 规划目的意义11.2 规划指导思想11.3 规划原则11.4 规划依据11.5 规划范围21.6 规划基准和水平年21.7 城市水系规划的技术工作程序21.8 规划主要成果32 城市水系规划区域概况42.1 自然条件42.2 经济社会发展42.3 污染源分析42.4 水污染防治52.5 河道水环境质量状况52.6 已有控制性详规53 城市水系现状及分析153.1 现状水系153.2 水系历史演变153.3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系布局的要求153.4 水系存在问题分析164 城市水系布局和水面规划174.1 城市水系布局174.2 城市水面规划245 城市河道生态水量的控制和保障255.1 河道生态水量确定方法255.2 河道生态水量计算255.3 河道生态水量保障措施256 城市河道水质控制和工程措施266.1 河道水污染与水质现状266.2 河道功能划分与水质目标266.3 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系整治方案276.4 河道生态修复方案287 城市水景观与水文化297.1 城市水景观297.2 城市水文化328 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岸358.1 堤防护岸现状358.2 生态型护岸规划方案358.3 典型护岸工程分析369 城市水系管理399.1 水系管理范围划定399.2 水系管理内容419.3 水系管理法规4110 城市水系规划工程建设意见4210.1 水系规划工程系统4210.2 规划工程投资4210.3 近期工程建设计划4411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分析461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4611.2 宏观效益分析471 总 论1.1 规划目的意义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原通州市并入南通市成为通州区,南通市城市空间结构因此有了较大调整,由片区组团城市向T型城市转型,明确了通州区作为未来南通市的次中心。在撤市并区之后,通州区相关规划应对不足,未能及时有效的与南通市区对接,规划标准也应相应的提升到全南通市的角度。现阶段,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与江苏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已报批,这些规划都以南通与通州一体化作为前提,随之而来的是通州中心城区格局的调整,原有城市基础设施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完善、优化。同时通州各片区已完成多项专项规划、控规和详规,但缺乏统一协调,在水系布局、分区方案等方面存在不一致性,急需整合。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的国家战略,围绕将南通建成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针对通州中心城区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为规范保护和利用城市水系的行为,促进城市水系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保障城市防洪、供水、水生态和水环境安全,根据国家法规和已有相关规划,制定本规划。1.2 规划指导思想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水利规划为指导,以现状河网水系为基础,以城市防洪保安为前提,以水系贯通、截污治污、水体置换、生态修复、营造景观为主要手段,大力提升水生态环境功能,突出系统规划、统筹协调、综合整治、科学管理,构筑“安全、通畅、清洁、生态、秀美”的城市水系新景观,为通州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1.3 规划原则1)充分协调水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布局、目标和建设要求的关系,同时注重与城市给水排水、水环境保护、道路交通、旅游景观及其他专业规划的衔接。2)充分协调城市与水系的关系,处理好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城市绿化景观系统、城市环境保护系统以及城市市政工程系统的关系。3)充分兼顾水体、岸线和滨水空间三个层面的功能协调,使三层面的功能配置相得益彰,形成完善合理的水系空间体系。4)体现生态优先的理念。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结合城市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生态特征,因地制宜,确保水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5)体现滨水空间的共享性。滨水空间是城市宝贵、甚至是稀有的空间资源,应确保水系空间在土地权属、功能特性等多方面的公共性。6)体现水系的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空间景观形象的展现和塑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7)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在规划编制、修改和实施的全过程中广泛吸引公众意见。1.4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8防洪标准(GB50201-94)9城市水系规划导则(SL 4312008)10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11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13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1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15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 300)1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50)17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18南通市通州区“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19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南通市通州城区发展规划21江苏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2通州区旧城区及北部地区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23通州区世纪大道以西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24通州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5通州区东城小镇规划研究26南通市通州区金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7通州区新金西路西延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28南通市通州区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修编(2012-2030)29通州市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30南通市通州区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17)31已批建设用地红线和道路红线32南通统计年鉴(2012)33其他有关法规、规范及规定1.5 规划范围1、规划范围 范围:通州中心城区 面积:约120平方公里2、研究范围范围:南通市中心城市行政管辖区域。 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 图1-1:规划范围和研究范围1.6 规划基准和水平年规划基准年:2012年规划近期水平年:2020年规划远期水平年:2030年1.7 城市水系规划的技术工作程序规划调研:对规划区水系情况作详细彻底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水系历史及已有规划等方面的资料,同时广泛征集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对水系现状及存在问题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使得规划方案的制定做到有的放矢。初定方案:依据流域、区域综合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防洪排涝、供水、水环境治理等专项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开发等规划对水系布局的需求,立足现有水系,理清水脉,遵循水流的客观规律,明确城市水系主体功能,确定城城市水系的基本格局。在城市水系基本格局确定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城市水面修复与补偿,满足城市适宜水面面积率要求。对规划区水污染原因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确定水功能区划及水质目标,确定水质控制、生态修复方案,同时研究水系生态水量的控制和保障。充分考虑水系景观功能,制定适应城市品位提升、居民生活休闲需求的水景观建设方案。深入挖掘城市涉水文化底蕴,结合城市水景观功能区划,以保护历史水文化遗产为重点,辅助考虑具有时代特点、自身特色和适应城市人居需求的新型水文化建设。中间成果汇报:根据规划初定方案,编制水系规划报告初稿,同时召开中间成果汇报会,与相关部门沟通和交换意见,并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对规划报告进行修改完善。规划评审:提交规划报告送审稿,准备汇报文件,组织有关专家对规划报告进行审查。最终成果:对专家审查意见进行整理与汇总,根据意见对规划报告作最后的调整和完善,并提交规划最终成果。1.8 规划主要成果明确规划期的规划目标、构建城市水系系统和水系布局、确定城市适宜水面面积和水面组合形式、确定城市河道生态水量和控制保障措施、制定城市河道水质保护目标和改善措施、制定城市水景观建设方案、划定城市水系行政管理范围和制定管理方法、制定城市水系整治工程建设方案。2 城市水系规划区域概况2.1 自然条件地形地貌:通州区一般地面高程在3.204.40米(85基面,下同)之间,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沿江沿海地势低落,地面高程一般在2.402.80米之间。全市地貌构成:耕地占有64.6%,园林占2.3%,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占14.6%,水域占18.4%,未利用地仅占0.1%。通州市城区属通吕水脊海河相沉积平原区,市区地势基本平坦,南低北高,西高东低,地面标高在3.804.40米之间,平均超出其东北边的三余海积平原和南边的启海平原约12米。气候:通州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分明,雨水充沛,日照较丰富,无霜期长,降雨多集中于每年的69月份,梅雨台风等地区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平均日照21002200hr,年平均降水量1086.8毫米,年平均雨日120天左右,受梅雨和台风影响,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雨量主要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的64.4%。相对湿度80%,雾日31天左右,无霜期212235天,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3501450毫米。工程地质:通州区地质属下扬子台褶带,以浅层变质岩为基地,为震旦纪以来凹陷地带边缘,沉积了震旦纪至中生代三迭系海陆相交替沉积地层,自中生代后,为持续沉降区。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土层深厚,不见原岩露头。根据物探和钻探资料,地质构造比较简单,是相对稳定地区,属中部古长江工程地质条件优良区。水文地质:本区位于扬子板块下扬子地块东段,第四纪沉积物源丰富。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纪松散砂层之中,具有分布广、层次多、水量丰富、水质复杂等特征。根据含水层的年代、沉积环境、埋藏分布及水力联系,可将区内孔隙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潜水层和、承压水层(组)。潜水层埋藏于地表下50米以上,由粘土、亚砂土、粉细砂组成,处在与大气降水、地表水交替的地质环境中。水质受全新世海侵影响较大,水质为咸水,后随海水退出,受大气降水、长江水渗入稀释和上游淡水补给而淡化,属微咸水。第承压含水层以灰色中粗砂、中细砂夹粉砂为主,与潜水层有水力关系,为半盐水。第承压含水层以中细砂、含砾中粗砂为主,水质为重碳酸氯化钠(镁)型。第承压含水层埋深200米左右,以中细砂、含砾中粗砂为主,为重碳酸氯化钠型淡水,矿化度小,除铁离子高外,适合饮用,是市区深层地下水主采层。第承压含水层埋藏在300米以下,具有多层状发育特征,为淡水。地震:通州城区位于海安、如皋凹陷的南侧,华南地台的北缘,经中生代地壳运动,由石灰岩、砂岩和石英岩组成,地层形成较早,活动性小。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ec,属于低抗震设防区。2.2 经济社会发展通州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南起北纬3152的川姜镇竖积洪村,北至北纬3215的新联镇米三桥村,南北间最大直线距离50公里;西起东经12041的五接镇开沙岛,东至东经12125的南通盐场北侧,东西间最大直线距离85公里。东临黄海,海岸长16.27公里;西部平潮地区南濒长江,江岸长15 公里;西南与南通市区相接,东南与海门为邻,北与如东毗连,西北与如皋接壤。现辖金沙镇、西亭镇、二甲镇、东社镇、三余镇、十总镇、骑岸镇、五甲镇、石港镇、四安镇、刘桥镇、平潮镇、平东镇、五接镇、兴仁镇、兴东镇、张芝山镇、先锋镇和川姜镇19个镇以及1个省级开发区通州经济开发区。共4个街道办事处,207个行政村,63个社区,5个农场。总面积1525.47 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351.50平方公里。2009年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4.64万人,其中城区(金沙镇和开发区)户籍人口22.48万人。2.3 污染源分析规划区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生活污水:通州市旧城区及经济开发区中心横河以北地区现状为截流式雨污合流排水体制,截流倍数为1.0,生活污水晴天全部经截污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雨天超过截流倍数的污水混合雨水溢流排至附近河道。工业污水:城区大部分工业废水未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9家主要工业污染企业均自行处理,除恒信印染有限公司尾水排入益民污水处理厂外,其它企业尾水均排入通吕运河。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禽畜粪便等直接排河。河床底淤:河道水体普遍呈富营养化,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生长旺盛,枯萎腐烂后形成底淤,一定程度上造成水体污染。2.4 水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最根本的措施是切断污染源头。根据通州市城市水环境整治规划,规划通州城区全部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现状截流式雨污合流制的地区逐步改造为分流制,污水收集系统全覆盖,所有污水由处理厂集中处理。从水系的角度,水污染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河道疏浚整治力度,通过河道疏浚,生态修复,提高河道纳污和自净能力。2、贯通水系,拆除坝头坝埂,增强水体流动性。3、通过新建闸站等引水活水工程措施,提高河道的水体交换能力。通州区从2001年开始实施城区河道活水工程,新建水系控制建筑物11座(金沙横河西闸、金沙横河东闸、中心横河西闸、中心横河东闸、新金河闸等),提水泵站7座,已实现对人民路以南,金通公路以北、新老通掘公路间约16平方公里内河道进行活水控制。2.5 河道水环境质量状况一、主要河道水环境状况规划区主要河道包括通吕运河、新江海河、竖石河、运盐河等,监测结果表明除通吕运河水质较好,各项指标年均值达到地表水类标准,水质状况较好;竖石河、新江海河年均值为地表水类标准,局部时段为类水标准;运盐河水质较差,各项指标年均值为地表水类标准,局部时段达到劣类水标准。水体以有机类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其污染分担率分别为13.4%、13.2%、11.6%、10.5%,占总污染负荷的48.7%。二、分支河道水环境现状规划区三级及以下河道水环境不容乐观,例如金西一号横河、金西二号横河、五号横河、六号横河、五接竖河等,水质一般为类水,水体呈墨绿色,并伴有臭味。主要污染原因为坝头坝埂众多,水流不畅;沿河居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直接入河;水体富营养化,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枯萎腐烂后形成底淤污染。三、地下水通州区对地下水设置了两个检测点进行检测,分别是二甲自来水厂深井水、石港化肥厂深井水,2006年监测结果表明:二甲深井水、石港深井水水质均超标,污染严重,石港深井水水质属劣类,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氯化物、总硬度,分别超过地下水类标准的9.20倍、3.50倍、1.82倍、0.45倍;二甲深井水水质属劣类,主要超标项目是氯化物、氨氮,分别超过地下水类标准的0.54倍、0.50倍。2.6 已有控制性详规一、通州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规划范围通州区新城区西起世纪大道,东至外通掘公路(233省道),北至金沙横河、运盐河,南至通吕运河,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10.17平方公里(包括水域面积)。图2-1:通州区新城区用地规划图2、水系现状流经新城区内的河流有通吕运河、运盐河、金沙横河、中心横河、二号横河、一号横河和中心竖河等。现状水域和其它用地496.64公顷。其中水域102.21公顷,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和已批未建用地为394.42公顷。通吕运河在新城区南部经过,为五级航道;西起长江、东至黄海,平均流量131.6 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63.2 立方米/秒,底宽4560米、底高程-3.0米、边坡1:3、现状河口宽约100米;运盐河在新城区北部经过,底宽810米,底高程0-1.0米,边坡1:2.51:3.0,现状河口宽约3050米;金沙横河在东西向穿过,与通吕运河、运盐河构成完整水系,平均流量15 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0立方米/秒,底宽8米、底高-0.5米、现状河口宽约30米。 表2-4:现状主要河道特征一览表河流名称河宽(米)底宽(米)底高(米)河道主要功能通吕运河10040-60-3.0引水、排水、工农业用水、航道 运盐河30-508-0.5引水、排水金沙横河308-0.5引水、排水、景观中心横河18-264-引水、排水、景观二号横河12-254-引水、排水一号横河16-254-引水、排水 中心竖河14-264-引水、排水、景观3、水系规划1)规划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角度出发,将水系建设与生态网络构筑、自然人文资源利用,合理布局,优化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城市健康、持续发展。严格控制水面率,保护城区资源。突出城市水系的特色。新城区水系结合城市改造,因地制宜地安排各类空间,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水系景观,增加岸线的生态多样性。强调水系布局的系统性,形成各类水系相互联系,点、线、面有机结合。确保水系畅通,消除盲沟死水,改善水质,保障清水、防洪、排涝等功能。强调水系对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市民服务等综合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保护城市生态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系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规划布局规划指标规划水域面积96.21公顷,水面率达到9.45%。规划布局保留规划区内主要河道,包括通吕运河、运盐河、金沙横河、中心横河、二号横河、一号横河、中心竖河和进西竖河。新开挖中心横河(珠江路至外通掘公路段)、南郊河(长江路至外通掘公路段)、一号横河(牡丹江路至外通掘公路段)、双霞竖河、霞中竖河、九总河和南山湖水域。水的文化是新城区最大的城市特色,作足“水韵”的文章关系到场所精神的营造和城市品牌的确立。强调多样化的滨水空间,并使水脉在城市节点空间有机地渗透。整个新城区因为水而活跃,因水而充满魅力。通州新城区的建设应致力于将市民生活、滨水活动、街道空间有机联系,充分融合,塑造真正生活化的城市新区,达到赏水、亲水、嬉水、乐水的境界,构建魅力水城。构筑基质、廊道、斑块相结合的生态绿化系统和完整的富有趣味的水网系统,以此作为开放空间的基础。形成“五横五纵一湖”的水网格局,通过营建带状的水体绿地空间全面展示绿色生态城市景观风貌和水乡特色,创造丰富的滨水空间。“五横”是指金沙横河与运盐河、中心横河、二号横河、一号横河和通吕运河;“五纵”是中心竖河、双霞竖河、霞中竖河、九总河和进西竖河;“一湖”是南山湖。通吕运河和中心横河是通州新城区主要的生态廊道,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应进行大力整治,强调“水岸共享”,使“水岸”这个元素成为新城区最具活力的场所,发挥其独有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通吕运河北岸滨水区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重整土地功能,北岸的码头、工厂、仓储将被清除和迁出,滨水区将由过去的水运、仓储、工业转换成现代工业时代的生态居住和旅游为主,使滨河两岸地区融合城市生活、工作、休闲、旅游等多元化活动内容,进一步焕发城市活力,创造具有现代城市特征的滨水景观,形成水与绿相交的滨河景观带和休闲旅游带。中心横河以东西向连通竖石河、中心竖河、霞中竖河、进西竖河和九总河的两岸为轴展开的、以亲水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景观活动带。沿中心横河设计公共开放空间、滨水住宅和公共建筑,将人的活动与水文化有机结合,加强水体空间与街区之间的空间链接,使贯穿新城区的中心横河的水灵动起来。新城区将新开挖的河流水系引入居住用地,为城市居住社区打开垂直河道的绿色界面。部分位于居住地块内的小河道,规划要求原则上不减少现状水面面积,同时必须保持水系畅通,但对其水面形态不做强制性规定,可根据修建性详细规划作适当调整。对于泄洪性质的河道要进行疏浚整治,建设防洪堤坝,两岸要留有足够的保护宽度,护坡可采用直立式形式;对于航道经疏浚整治后护坡可采用直立式形式; 对于生活性河道,应着重发挥其景观旅游功能,经过整治后尽量沟通,连接成网,形成活水,其跨河建筑物设计应满足旅游船只通行要求,可采用自然边坡(1:2.51:3)形式。4、蓝线控制规划蓝线控制要素不仅包括河道的河口规划控制线,还应包括河道管理范围和河道安全运行以及河道配套工程的规划控制线。河口控制线是河道的河口边线,是根据河道规模和走向来确定最小河口控制范围,通常是关于河道中心线对称的两条线。河口控制线外侧的安全防护控制线是考虑了河道的防汛通道、河道堤防安全、河道绿化、河道生态景观以及河道岸边建筑物的安全等因素后确定的最小控制范围,一般也是以河道中心线对称布置的。规划区蓝线控制主要指河口控制线和两侧安全防护控制线,但由于河道宽度是变化的,因此规划提到的河口控制线宽度主要指河道河口宽度的控制范围,具体控制线以图中所确定的河口控制线为准。表2-5:城市蓝线规划控制一览表河流名称现状河口宽度(米)规划河口宽度(米)两侧控制宽度(米)备 注通吕运河10010050运盐河3050305040金沙横河303010中心横河182620-5010现状局部水面放大二号横河12253010规划局部水面放大;保护控制线局部至路边一号横河16253020中心竖河142615-3015保护控制线局部至路边双霞竖河3010规划局部水面放大霞中竖河3020新开,局部放大水面进西竖河25-3010拓宽,北段新开九总河20-2520北段新开图2-2:通州区新城区蓝线规划图二、通州区旧城区及北部地区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1、规划范围通州旧城区及北部地区编制单元北至北三环路、南至金沙横河、西至滨河路、东至通掘路以东100米,规划总用地720.27公顷。图2-3:通州区旧城区及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水系现状规划区内现有水域59.60公顷,其中竖石河为五级航道,其余均为一般景观水系。表2-6:现状河流一览表序号名称航道等级宽度(米)长度(米)1竖石河五级航道5416812头总河2416583八总河2410094十总竖河2414725十七总港(西)2713486十七总港(东)2012167十六总港(西)3012548十六总港(东)286909十五总港28203210运盐河24507511金沙横河3023573、防洪排涝规划1)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2)排涝标准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不受涝。3)各片区水面面积与片区面积运盐河以南地区 a/A=0.064运盐河以北地区a/A=0.0764)排涝概数依据排涝概数公式计算得出各片区排涝模数如下:运盐河以南地区:2.43立方米/平方公里秒运盐河以北地区:1.99立方米/平方公里秒5)排涝流量根据排涝模数中各片区排涝面积,计算得各片区排涝流量。各片区排涝流量详见下表:表2-7:排涝流量计算表排涝片区面积(km2)排涝模数(m3/km2s)排涝数量(m3/ s)备注运盐河以南地区3.082.437.48抽排运盐河以北地区4.121.998.19自排合计7.2015.676)排涝闸站运盐河以南地区考虑到运盐河以南地区现状河道护岸及截流式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改造难度大,一段时间内将维持现状不变区内通过设置闸站形成封闭排水区域,以利水位控制。运盐河以北地区运盐河以北地区目前除承担片区内部排涝,还需承泄北三环路以北地区的过境涝水,同时在头总竖河、十总河、十七总港、六总竖河、十五总港与北三环路交叉口北侧新建涵闸,以控制运盐河以北地区内部河道水位并将北侧外围涝水挡于片区之外。闸站设置现状运盐河以南地区金沙横河两侧已建有2座节制闸,现状有1座金沙横河泵站为双向泵站,排涝流量2立方米/秒。结合城区引水活水规划,运盐河与竖石河交叉口西侧以及头总竖河、十总河、十七总港、六总竖河、十五总港与北三环路交叉口北侧,运盐河与通掘路交叉口东侧均规划建设节制闸,以利于引水控制。因此,结合现状以及规划引水活水工程设计,只需新建两座节制闸就可将南区形成封闭的排水区域,分别位于运盐河与通掘路交叉口东侧、运盐河与头总河交叉口西侧。依据通州引水活水规划,运盐河、金沙横河与竖石河交叉口处结合节制闸均规划建设有引水泵站,总规模为16立方米/秒。因此,规划拟结合规划建设的引水泵站,将其改造建设为双向泵站,汛期抽排南区涝水入竖石河,排涝总规划同样取为16立方米/秒可满足城东区涝水要求。水位控制控制常水位2.6米,排涝控制最高水位2.8米,汛期雨前预期至2.4米以增加河道调蓄容量。3、城市蓝线控制表2-8:河流蓝线控制一览表序号名称位置河流宽度(米)1头总河北三环运盐河302十总河北三环运盐河303运盐河滨河路通掘公路25-304新金河人民路大庆路10-305十五总港北三环运盐河20-266十七总港北三环运盐河207十七总港(东)北三环运盐河258八总河北三环交通北路16-359金沙横河竖石河通掘路3010竖石河运盐河-金沙横河5011规划河流北三环运盐河12-1812金沙横河竖石河通掘路3013六总竖河北三环运盐河36图2-4:通州区旧城区及北部地区城市蓝线控制图三、通州区新金西路西延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1、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通州区西北部,南起金西中心横河,北至六号横河,东起竖石河,西至石江公路,规划面积约3.89平方公里。图2-5:通州区新金西路西延区域土地使用规划图2、水系现状本区内水域主要有竖石河、六号横河、五号横河、新金中心横河及金西竖河。3、城市蓝线控制规划1)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城市蓝线规划图2)控制范围:本区蓝线控制主要为河流蓝线,河流蓝线按照水面宽度和河流每岸管理带两个指标控制,规划共界定七条,分别是竖石河、太山河、纪家港、金西竖河、六号横河、五号横河及金西中心横河。其中竖石河规划水面宽度不小于60米,蓝线为规划河岸线外延20米;金西竖河规划水面宽度不小于30米,蓝线为规划河岸线外延20米;金西中心横河规划水面宽度不小于26米,蓝线为规划河岸线外延20米;其余河道规划水面宽度均不小于20米,蓝线均为规划河岸线外延10米。表2-9:城市蓝线控制一览表河流名称水面宽度(m)河流每岸管理带(m)竖石河6020太山河2010纪家港2010金西竖河3020六号横河2010五号横河2010金西中心横河2620图2-6:通州区新金西路西延区域城市蓝线规划图四、通州区世纪大道以西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1、规划范围通州区世纪大道以西地段南至通吕运河,西至竖石河,东至世纪大道,北至金沙横河,总面积约4.88平方公里(包括水域面积)。图2-7:通州区世纪大道以西地段用地规划图2、现状防洪设施现状区内地势基本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面高程一般在3.84.4米之间。区内主要河流有金沙横河、中心横河、二号横河、一号横河等,正常水位2.2米,警戒水位2.6米。3、水域用地现状现状水域和其他用地171.70公顷。其中,水域36.84公顷,其他非城市建设用地113.05公顷。流经规划区的有通吕运河、竖石河、金沙横河、唐灶港、中心横河、二号横河、一号横河等河道。通吕运河从区内南部经过,为五级航道,西起长江、东至黄海,平均流量131.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63.2立方米/秒,底宽4560米、底高程-3.0米、边坡1:3、现状河口宽100米。表2-10:现状主要河道特征一览表河流名河宽(米)河道主要功能通吕运河100引水、排水、工农业用水、航道竖石河4860引水、排水、航道金沙横河30引水、排水、景观中心横河26引水、排水、景观二号横河24引水、排水唐灶港1030引水、排水、景观一号横河22引水、排水4、道路竖向规划1)道路竖向设计现状地面高程在3.66.8米之间;规划道路坐标点高程控制在4.06.6米。2)场地竖向场地高程从便于排水的要求考虑,一般比周边道路最低高程高1020厘米左右,场地平均高程控制在4.27.7米。5、水系规划规划水域面积33.31公顷,水面率达到6.82%。规划形成“五横二纵”水系格局,通过营建带状的水体绿地空间全面展示绿色生态城市景观风貌和水乡特色。“五横”是指金沙横河、中心横河、二号横河、一号横河、通吕运河;“二纵”是竖石河和唐灶港。通吕运河和竖石河是通州城区主要的生态廊道,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应进行大力整治,发挥其独有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通吕运河和竖石河两岸滨水区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重整土地功能,两岸的码头、工厂、仓储将被清除和迁出,使滨河两岸地区融合城市生活、工作休闲、旅游等多元化活动内容,进一步焕发城市活力,创造具有现代城市特征的滨水景观,形成水与绿的滨河景观带和休闲旅游带。部分位于居住地块内的小河道,规划要求原则上不减少现状水面面积,同时必须保持水系畅通,但对其水面形态不做强制性规定,可根据修建性详细规划作适当调整。对于泄洪性质的河道要进行疏浚整治,建设防洪堤坝,两岸要留有足够的保护宽度,护坡可采用直立式形式;对于航道经疏浚整治后护坡可采用直立式形式;对于生活性河道,应着重发挥其景观旅游功能,经过整治后尽量沟通,连接成网,形成活水,其跨河建筑物设计应满足旅游船只通行要求,可采用自然边坡(1:2.51:3)形式。6、蓝线控制规划表2-11:城市蓝线规划控制一览表河流名称现状河口宽度(米)规划河口宽度(米)河宽(米)河道主要功能通吕运河10010050-竖石河48485金沙横河与碧华路之间606050一号横河与碧华路之间606020通吕运河与一号横河之间金沙横河303010-中心横河262020-二号横河242010南侧至路边一号横河222010-唐灶港1030103010局部至路边图2-8:通州区世纪大道以西地段蓝线控制规划图五、南通市通州区金西片区控制详细规划1、研究范围本次金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为:东起金江大道,西至金西竖河,南起通吕运河,北至新金西路,用地面积共计约4.29平方公里。金西竖河西侧(东至金西竖河、西至机场东路,南至通吕运河、北至延寿路,面积约7.21平方公里)为规划研究的范围,不对用地进行预控,该区域进行规划引导。图2-9:通州区金西片控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图2、水系现状规划区内现状水域面积134.95公顷,主要河流为一号横河、二号河、金西横河、金西竖河,其他多为沟塘。3、用地规模研究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150.85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100公顷,占总面积的95.58%。非城市建设用地为水域,主要为生态景观水系和航道,共50.85公顷,占片总用地面积的4.42%。4、水系规划1)水系构成“对内沟通”,充分利用现有水体和低洼地,贯通水系,清淤河道,并进行部分河道改线与重新开挖调,形成”五横两纵”字形主体水系。并通过对整个水系水质的净化、防洪,两岸的景观美化实现水体景观的全面整治。“对外贯通”,与外河衔接,充分保证规划区内水体来源与排放出路,实现充分外联、水流通畅。2)岸线利用“滨水空间的公共性保证”:强调滨水景观空间的公共性。围绕片区内主要水系结合景观绿地布置活动设施,形成较开阔的滨水公共空间并创造景观节点。同时,将观水、戏水与休闲活动相结合, 使景观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多种河道断面形式的运用”:总体上尽量不使用直立式防汛墙而采取阶梯状或自然缓坡式景观岸线。河道岸线多种处理,形成丰富的滨水断面形式。通过湿地生态驳岸、景观高台直立驳岸、卵石自然驳岸以及亲水木平台,创造多样化的滨水景观。5、河流蓝线建设控制指标城市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1、河岸应得到保护与修缮,河滩应得到科学的保护和绿化。2、河堤驳岸,修筑埠头、构筑物,填塞盲河等缩小水体活动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表2-12:河流蓝线控制一览表序号名称河流宽度(米)1通吕运河1002一号横河253二号横河204银河路南侧河205新金西路南侧河206金西竖河507机场东路东侧河20图2-10:通州区金西片城市蓝线控制图3 城市水系现状及分析3.1 现状水系现状水系状况主要依据通州区水系规划、通州区水利普查资料等成果,结合近几年来城区水系调整情况,经实地调研确定。3.1.1 河道概况通州城区地处平原河网地区,属南通市九吕水系,地面一般标高在3.804.40米之间,正常水位2.2米,警戒水位2.6米。规划区现有河道167条,其中一级河道2条(段)、二级河道4条(段)、三级河道13条、四级河道148条。河道总长度348.69公里,平均河网密度2.75公里/平方公里,水面率约10%。表3-1:规划区现状主要河道基本情况表河道名称河道等级长度(km)河道原竣工标准底宽(米)底高程(米)坡比通吕运河一9.6945-31:31:4新江海河一5.4630-31:3十总竖河二1.56-0.51:3竖石河二5.38-1.51:3运盐河二13.4710-11:2.5通甲河二3.726-0.51:2.5亭南竖河三2.29401:3金西竖河三6.88601:3圩亭河三2.53601:3金西中心横河三2.63401:3金沙横河三2.98801:3中心横河三4.25401:3一号横河三4.4401:3中心竖河三3.34401:3三级横河三4.98401:3西片横河三2.02401:3金乐一号横河三4.61401:3金乐二号横河三5.2401:3金乐中心竖河三5.88401:3合计91.133.1.2 配套建筑概况通州城区水系配套建筑物集中在城东片。城东片目前完全封闭控制,共建有控制闸11座,分别为金沙横河西闸、金沙横河东闸、新金闸、中心横河东闸、中心横河西闸、一号横河闸、二号横河闸、中心竖河南闸等,主要功能为引水活水、改善水环境。表3-2:通州城区闸站情况一览表闸站名称位置流量建设情况金沙横河西闸站设于金沙横河与竖石河交叉处 8m3/s已建中心横河西闸站设于中心横河与竖石河交叉处4m3/s已建二号横河西闸站设于二号横河与竖石河交叉处4m3/s 已建一号横河西闸站设于一号横河与竖石河交叉处4m3/s 已建中心竖河南闸设于中心竖河与通吕河交叉处8m3/s已建十九总河北闸设于运盐河与十九总河交叉处重力流闸门已建霞中竖河北闸站设于运盐河与霞中竖河交叉处4m3/s 已建双霞竖河北闸站设于金沙横河与运盐河相交处4m3/s 已建金沙横河东闸设于金沙横河与双霞竖河相交处重力流闸门已建新金河闸位于新金河与朝阳路相交处东侧重力流闸门已建进西竖河北闸位于新金河与运盐河交叉处重力流闸门在建3.2 水系历史演变通州城区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南北朝时成陆,唐朝末年与长江北岸连接。历史上多次围垦形成最原始的水系。建国以后,水利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满足农田灌溉及排涝的需要,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挖了通吕运河、通启运河、九圩港、团结河等大量的主要河道,形成了现状水系的基础框架。七十年代初掀起了又一轮水利建设高潮,规划区内除历史河道外,大部分三、四级河道均为该时期开挖形成。至七十年代末,规划区水系基本形成,区内河道纵横、沟塘密布,属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3.3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系布局的要求水系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环境、促进工农业生产和保障人民的健康,有着巨大和深远的意义。城市水系的功能由原先简单的农田灌溉、排涝,逐步发展到防洪保安、清洁生态、美观休闲、调节小气候、文化底蕴等诸多方面。因此对城市水系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城市水系布局应基于防洪排涝、供水、生态环境、景观娱乐、航道运输等不同功能要求,依据水系现状分布特征及水系综合利用要求,各功能水系布局之间应统筹协调。2)城市水系布局严格执行有关城市水系管理办法的规定,防止侵占水域、破坏水系,特别注意对城市湿地的保护。3)对城市水系的改造特别是对自然水体的改造应经过充分论证,并不应减少原有水面面积。4)对城市水系的改造应充分考虑河湖水体的水量和水位需求,保证城市防洪排涝需要的过水流量和调蓄库容,满足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对水量和水位的要求。5)城市水系布局应通过河道贯通、疏拓等工程措施,加强水系整体的连通性,包括河流、湖泊、水塘和湿地之间的连接,将分散和孤立的河道生态系统连成流动循环的水网生态系统,提高河道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水平,形成以主干河道为主、分支河道为辅,连接湖泊、湿地的水流畅通的水系格局。6)城市水系布局应注重恢复水系的自然生态、自然形态和自然景观,特别是恢复水系的自然生态和自然形态,恢复河道平面形态的蜿蜒性和河道断面的多样性。7)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水系布局应尽量尊重原自然水系,保护与河流水系有关的历史文化遗产。新建连通河道的走向、规模在确定河道主体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经过地区的用地性质和土地布局,分析各种功能的需求后确定。3.4 水系存在问题分析3.4.1 河道引排不畅,防洪排涝能力偏低规划区河道受人类活动与河争地,沿河居民违章、倾倒垃圾,水土流失,水系配套桥涵不完善,坝头坝埂众多等因素的影响,引排水不畅。规划区现有农村河道功能是满足农田排涝要求,其原先的设计排涝标准普遍不超过10年一遇,且根据相关水利规划分析成果,受淤积、堵塞等影响,现状排涝标准仅为5-8年一遇。建设为城市后,地面增加了大量的不透水覆盖,径流系数大大增加。因此,现状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对于城市而言严重偏低。3.4.2 现有农村水系较为凌乱,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规划区现有农村水系十分发达,河道密度较高,且较为凌乱,特别是城西片金西竖河以西区域,现状均为历史河道,水系蜿蜒曲折,不利于地块的高效开发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现有的农村水系显然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迫切需要在现有农村水系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建设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3.4.3 河道水生态环境恶化通州城区内河水常年多为缓流和滞流,部分河道沿岸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水面有水生植物覆盖和漂浮垃圾,部分排污口污水直接排放。从水体感观来看,运盐河、中心竖河、中心横河等河道水体颜色呈浅绿色,金西一号横河、金西二号横河、五号横河、六号横河、五接竖河等水体呈墨绿色,有腥臭味。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通州城区相当一部分内河水质劣于V类。目前通过河道治理和引水活水工程,建城区地表水水质有明显好转,特别是金沙横河水质改善极其明显,但地表水水质现状整体仍然较差,大部分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影响城区地表水环境和景观。水质污染的原因除了管理不到位、污水直排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环保投入不足等原因外,也与河道自净能力弱有关。通州城区地形平坦,河道水体流动性小,大部分河道常年多为死水。另外,规划区三、四级河道,河道宽度在2030米,常年水深不足1米,河道容蓄量较小。3.4.4 引水活水工程覆盖范围小通过引清水来净化城市、美化城市、改善城市水环境,给城市增添活力。然而,目前通州区城市水系的引水活化工程仅覆盖除旧城区和新城区,城郊结合地段所有河道均无引水活化工程设施,河道水质改善主要通过河水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