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说课的反思性教学.pdf_第1页
大学英语听说课的反思性教学.pdf_第2页
大学英语听说课的反思性教学.pdf_第3页
大学英语听说课的反思性教学.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卷 第4期 2005年8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JOURNAL OF N I NGBO UN I VERSITY EDUCATI ONAL SCIENCE Vol 27 NO 4 Aug 2005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反思性教学 梁 虹 宁波大学 外语学院 浙江 宁波315211 摘要 反思性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 既能改善教学效果 又能促 进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完善 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反思 提出在教师方面 学生方面及课堂组 织形式等方面需要反思的问题及障碍 并指出反思性教学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反思性 听说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0627 2005 04 0111 04 收稿日期 2004 12 16 作者简介 梁 虹 女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21世纪新经济模式的出现 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 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如何改进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 说能力 已成为外语界讨论和思考的焦点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绝大多数教师都会自觉或不自 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 但是 反思性教学 reflective teaching 绝不是偶尔对几堂课的思考 笔 者根据自身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实践 从教师 学生以及具体实践等角度出发进行反思 同时 在运用反思性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近些年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 式 我国学者熊川武曾尝试着把反思性教学定义为 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 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 学会教学 和 学会学习 统一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 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熊川武 1993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反思性教学 因具有将 学会教学 与 学会学习 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 成为一股强劲 的教学思潮 从以上熊川武这一定义中 我们可以引申出反思性教学的两个特征 一是反思性教学的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 其重点在于探究和解决教学主体 教学目 的 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而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 二是反思性教学中有一个主导和一个主体 作为外语教学研究的主导 教师既是从业者 又是 研究者 反思的目的在于建立和发展能解决教学实际的个人教学理论 而且各种新思想新方法的形 成将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反思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在教学中和教师一样成为反思实践者 是教学取得高效益的根本要求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的深入 人们逐渐意识到开展反思性教学需要坚持一个过程 而 在这个过程中一般包括四个阶段 Oster man 1993 1 确定所要关注的内容 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 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 并确定其 性质和结构 2 观察与分析 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 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的信息 以批判的 眼光反观自身 包括自己的思想 行为以及自己的信念 价值观 态度和情感 1994 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 重新概括 在通过分析观察认识了问题的成因之后 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 想 积极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 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形成更好的 概念和方法 这种信息可以来自专门研究领域 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 4 实际验证 通过实际尝试或角色扮演 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学方案 在检验过程 中 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 发现新问题 从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开始新的循环 二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将反思性教学引进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听说教学 也就是引进现在所说的大学英语听说课 这是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内在需要 也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多元化的形势需要 1 教学目的的反思 自从出现大学英语统一考试之后 在一些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 英语学习 的目的似乎就是掌握大量的英语语法知识 顺利通过四 六级考试 由此导致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皆停滞不前 笔者所在的学校和众多高校一样已采取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制 学校根据学生的入学水平将学生重新组合 编入A B C三类不同程度的班级 开展针对不同学 生层次的教学 所有大学英语课程都包括精读和听说课 主要区别在于所使用的教材难度 教学时 数和听说课的课时量 并且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学 以求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然而 在 现实教学中 是不是每一位深入教学实际的教师都已经思考过 我所担任的该班级的教学目的是什 么呢 笔者所在的学校对于体育 艺术专业的学生即C类学生要求已很低 只要求能听懂简单的 英语 不需要达到四级水平 而B类学生要高一些 要求通过四级考试 并且和学位挂钩 而对于A 类学生可以提出相当于英语专业的能力标准 把他们培养成有国际交际能力 能够用英语直接开展 工作的人才 那么 为什么很多学生通过了四 六级考试却很难听懂现实生活中的外国人对话或者 直接用英语交流呢 开设听说课程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听说能力合格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 题都离不开对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目的的反思 2 听说课程教学决策方式和听说材料的反思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决策方式和课堂组织 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 其中包括对于教学决策 材料选用 内容的组织等方面的 反思 教师的决策能力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关键所在 这种决策能力部分来源于教师所接受的专业学 习 但是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实践积累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并不是教师可以随便应付的课 尤其能 够考验教师的职业素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案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能否成 功 因为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更新 也要考虑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 认知特点 等多方面因素 在教材方面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听力和交际口语两套教材以及许多 课外辅导教材 教师在选用教学材料和设计教学活动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 传统教材都力求选材 新颖 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以及趣味性强 其系统性和针对性是很多辅导教材无法与之相比的 但 是辅导材料能提供大量标准 地道的 而且正是真正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 这是许多教材所无法 比拟的 教师应取二者的长处 采取以传统教材为主 辅以丰富多样的听说材料的模式 辅导材料 可以包括三类 首先是自然的听说材料 让学生听到不同的语音语调 如男女老少 不同职业和文化 程度的人的各种声音 熟悉英语会话中的赘言现象和背景音 第二是具有时代性的材料 老师可以 从网上下载 报纸上剪辑 电视广播中获得这类材料 这是任何一本教材都没有的 但它却比绝大多 数新闻材料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三是可视材料 在多媒体普遍应用的今天 利用录像带 VCD DVD能给学生提供可视的机会 实现 眼耳结合 视听并用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与此同时 课堂教学形式方面 无论老师采用什么方法 最终都应有利于营造恰当的学习气氛和进行各种教学 活动 笔者采用记教学日记和听同行讲课的方式 研究思考了这个问题 发现目前的听说教学中普 遍存在以下这类问题 a 实际教学与教材有很大差异 有的干脆全部使用辅导材料 而有的教师则 完全按照教材照本宣科 b 师生互动不充分 教学活动形式没有创意 c 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不成 211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5 1994 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学任务 学生的听说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明显的进步 3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反思 目前 教育界已广泛达成一种共识 即学生在教学中要居于主体地 位 但是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是否已经体现出来 又应该如何体现 怎样才能 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 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是要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成为反思实践者 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来实现 Thomson认为 学习者自主就 是 一种让学生自己负责的学习 Thomson 1996 78 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组织者 要培 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反省 通过自我反省 学会自我学习 自我管理 自我指导 自我 剖析 自我评价 独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良好心态 英语听说能力的掌握是个实践 性很强的认知心理过程 教师有必要在新生的第一堂听说课就说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 性 同时还要改变或纠正学生对英语学习方面的消极看法或错误认识 因为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看 法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具有深远的影响 Weinert 在管理专业班级确立了学生主 体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该班级学生在课堂中表现活跃 思维敏锐 畅所欲言 譬如 笔者 所策划的课前War m up学习活动 通过抽签的形式选出两位组织者和两位表演者 首先 由其中 一名组织者介绍前次课的学习内容 根据已学内容给出一个Role play的主题 并提出对表演者的 要求 然后 由两位表演者根据要求完成一个对话或是一个生动的role2play 之后 由第二位组织 者给出一个评价和总结 对表演者的语言表达 行为表演及是否完成任务等进行概括 最后 两位 组织者分别给表演者打分 记录一次平时成绩 可以说 这项活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完全由学生 来确定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监控学习过程 评价学习结果的积极 主动的学习过程 对 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策略 学习者自主 而对学习者来说 它是一种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4 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反思 学生学习自主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从信息的供应者转变为学习的便 利者 facilitator 学习计划的管理者以及学习资源本身 learning resources Little 1995 为了实 现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开展对于自身主导地位的反思 通过反思性教学手段对主 导地位进行反思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 教书匠 而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 研究能力 成为理论的构建者和理论的检验者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做好课前 课后 课内 课 外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在教学之余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发展 而在目前 单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 方法已无法促进教师主导地位的确立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发展 只有经验和反思的有效结合才是教 师自身发展的动力所在 在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 reflective approach Wallace提出了 一个反思性教学的模式 Figure1 Fig 1 Reflective practice model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develop ment Wallace 1991 反思模式的启示在于 我们必须确立外语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导地位 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提 出和总结个人的理论见解 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他人的理论 要通过日志 录像或听课等主 客观方式 由教师自己观察 内省和反思课堂教学活动 去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一个具有反思 性思维的教师探求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 即 如何做 的问题 而应该进一步挖掘方法的背后 是 311第4期 梁 虹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反思性教学 1994 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什么 和 为什么 的问题 这一点对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师来说尤其重要 教师作为课堂组 织者 所策划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有其目标和过程控制标准 教师要认识到造成教学效果差异的不 是表面的教学活动方法 而是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 教学理论 学生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 中表现出不一般的兴趣和积极性 并且获得明显的进步 这才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初步体现 总而言 之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是善于独立思考 具有反思精神的人 三 反思性教学实施的障碍 反思性教学 虽然已得到众多的首肯 但其发展前景并不容乐观 因为它在实施上存在着不 少障碍 1 文化的差异 反思性教学 起源于西方必然是一种必然 西方社会推崇张扬的个性 民主 的文化为 反思性教学 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和成长的气候条件 而在东方社会崇拜权威 隐忍 个性的文化背景下 反思性教学 不易得到充足的养分 在大部分高校 大学英语听说课多数由 年轻教师担任 而趋于年轻化的英语教师们本身缺少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 对于 反思性教 学 的认识更是远远不足 2 传统教学观念和现实环境的制约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目标 教师和学生只 重视英语四 六级考试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只是附属于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副课 课时量少 没有考 级要求 教师普遍不重视 学生更是将其当作一种消遣课程 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多是单个教学个 体自发性的探索 运用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 由于缺少教学主体的反思性学习方式 仍然停留在机 械被动的状态 在这种教育氛围下 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无法提高 反思性教学 是难有大 作为的 四 结束语 众所周知 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而理论脱离了实际 脱离了教学实践便也成了 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反思性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在听说课上 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师生反思互动 的桥梁 它引导教师发展这样一种行为理论 教师个人不断更新的知识 经验 价值观念在任何特 定情况下都与课堂教学实践相联系 它也促使学生重新审视反思自己在听说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 否已真正突现 反思性教学在听说课上的实施效果与教师 学生的反思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并直接受其影响 虽然从目前来看 要通过反思性教学来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效果还值得进 一步研究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 反思性教学可以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 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 思与实践 从而会感染并带动学生改变学习观念 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学习 愿反思性教学能够在今 后的研究中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 Osterman K F and Kottkamp R B Reflective Practice for Educators M Californ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