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4劝学 学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李晓东喜爱读书,博学成才,今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大家这次外出旅游携带的行李很少,都轻装上了飞机c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中央气象台预报明后两天山东等地为小雨加雪的天气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河南今年冬小麦喜获丰收,同比去年增产9%2.下列加点“一”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c【解析】c项与例句相同:一,一次。a项,专一。b项,水边,一边。d项,开始,第一次。3.下列加点“生”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积水成渊,蛟龙生焉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c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 d【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生长。a项,生,通“性”,资质,禀赋。 b项,生:生的,未煮熟的。 c项,生:生活。名词。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度。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隔断。c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绝:终止。d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绝:悦耳。4. d【解析】绝:到了极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强”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强健有力。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强:钱串。c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强:竭力,勉强。d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强:有力的弓。5. b【解析】强:有余。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望”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向远处望。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望:盼望、希望。c先达德隆望尊 望:名望。d适冬之望日先后 望:看见,望见。6. d【解析】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听见。b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传说。c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声誉,名声。d闻达于诸侯 闻:闻名,出名。8.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9.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齐彭觞为妄作 b道芷阳间行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素善留侯张良 10b【解析】b项的“道”与例句的“水”活用情况相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水”活用为动词,游水。名词“道”用作动词,取道。 a项,形容词“齐”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c项,数词“一”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d项,形容词“善”的意动用法,跟交好。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君子生非异也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0. d【解析】a有,通“又”。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b知,通“智”,智慧。c生,通“性”,资质,禀赋。二、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答:_(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答:_【答案】1.a2.d3.c4.(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的特别清楚。(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解析】1.利:走得快。 3.“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误,文中没有这种说法和倾向。4.第(1)题要译出重点词语“疾”“彰”的含义,译文句意正确。第(1)题要译出重词语“跪”“螯”“寄托”“躁”的含义,译文句意正确。译文语意通顺。【课外拓展】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礼 论 王安石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选自王安石文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逆其嗜欲之性 逆:违背。 b束联胶漆之 胶:胶水。 c故其制虽有以强人 强:胜过。 d天则无是 天:天性。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认为荀子不懂得礼,他对“礼”的理解不正确,而自己懂得了对“礼”的本意。 b.荀卿认为,只要用法律的威严来教育老百姓,就能让老百姓心悦诚服地去遵守礼节了。 c.“礼”是从天性开始而又通过人为来完成,对于“礼”来说天性和人为二者不可或缺。 d.教育人懂得并且施行“礼”,既要阻止他放诞傲慢之心,又要改变他贪婪欲念的天性。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译文:_ _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译文:_ _4荀子和王安石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_ _【答案】1.b 2.b3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驯服马匹让它成为座驾,这并不是(凭它们的)天性就能够做到的。圣人如果不行这些礼节,那么天下大概将会有怠慢自己父亲和痛恨自己母亲的人了。4荀子认为“礼”是对天性的人为改造,王安石则认为“礼”来源于人的天性(或顺应了人的天性。参考译文:哎,荀子不懂得礼啊!他说“圣人(用礼义法度等)去改造人的自然本性(即天性),从而兴起后天的人为(使人具有崇高的境界)”,我因此知道他不懂得礼啊。懂礼,贵在知道礼的本意,而荀子极力称赞法度节奏的美,至于说到教化,就认为是后天人为的结果。又哪里知道礼的本意呢?礼仪从天性开始而通过人为完成,知道天性却不知道人为就会变得粗鄙,知道人为却不知道天性就会强调后天人为的作用。圣人厌恶人的粗鄙并憎恨后天的人为,因此礼就兴起了。百姓施行这些礼节,哪里都有乐于这样做的想法呢?是担心地位高的人厌恶自己,而用刑罚紧随其后(责罚自己)啊。所以,荀卿认为只要用法律的威严就能胁制百姓,而百姓只是在外表上遵守礼节罢了,这也是荀卿没有考虑的过错啊。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驯服马匹让它成为座驾,这并不是(凭它们的)天性就能够做到的。所以一定要用斧子去削减,用绳墨使木头变直,用圆规使木头变圆,用直尺使木头变方,捆束,联接,用胶水粘黏它,用油漆涂饰它,这样之后做成的器具就适于使用了。先用马嚼子、马笼头的控制,再用马鞭的威胁,快慢舒缓,(马)就不能获得自由,而全都听命于人,这样以后马就适于驾驭了。由此看来,没有人不是在外被胁迫而因武力而服从的。然而圣人舍弃树木不把它做成器具,舍弃马匹而不让它成为座驾,本来也是顺应了它们的天性。现在人生下来就有尊敬父亲热爱母亲的本心,圣人顺应他们天性的欲望而却又加以限制,所以他们的限制虽然有强迫的地方,但仍旧是顺应了他们天性的欲望啊。圣人如果不施行这些礼节,那么天下大概将会有怠慢自己的父亲和痛恨自己的母亲的人了。这也可以说是失去了它的本性了。如果把遵循本性当作人为,那么失去本性就可以当作是真实吗?这是说荀子没有考虑的原因啊。那猿猴的形状,不是不像人的,如果想用尊卑来规范它用揖让来节制它,那么它们就向深山大麓逃跑了,即使用威严使它们畏惧用教化使它们驯服,难道就可以让它们驯服吗?认为天性中没有却可以通过教化以形成后天的人为,那么也可以让猿猴讲究礼节了。所以说礼从天性开始而在人为上完成,天性中如果没有这些,却想要做成,全天下的东西,我大概还没有见到过。典型例题【真题展示】(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 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注】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关市:指集市。讥:查,盘问。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此,则诸侯其至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4分)译文:_(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3分)译文:_(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译文:_【答案】9.b10.d11.a12.b13.(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3)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11.解答本题要注意句子的语境,还要注意全后句的语意关系。“冠足以修敬”“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不务其美”结构相同,“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据此即可正确断句。12.a项和b项信息在选文第一段,c项信息在选文第二段,d项是对全文的概括。设误点在于曲解文意,也属于凭空添加,无中生有,是山东卷本考点命题常见形式。1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参考译文: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一天下,不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于爱护人民,果断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恩德,而归服于他们的道义,这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大众高兴的原因。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巢和挖洞穴居而不厌恶的人,给予宫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宫室,而是共同归向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头上戴的帽子足以表示敬肃,而不求贵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使行动干净利落,而不有害于活动。衣服的轻重方便于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后来不居住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的人,是因为要避风雨;不挖洞穴居的人,是因为要避开潮湿。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则是,地下的潮湿,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能装饰花纹,木建筑物不能镂刻,给民众看,让他们知道节制。等到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过于足以敬肃的程度,宫室的壮美已过于避开潮湿的程度,使用人力很多,使用钱财很浪费,这是与民为仇敌。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圣王的衣服,不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虽然还没有成就治理,希望还是有益的。如今君主穷尽楼台亭榭的高耸,竭尽蓄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的巧妙,花纹彰显的观看而不厌倦,那么就是与民为仇敌了。就像我的忧虑,恐怕国家的危险,而主公您也不平安呀。主公希望招徕诸侯,不是很难吗?您的话过分了。”晏子回答说:“君王放宽对渔盐的征税,对关市只盘查而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就罚款,如果是该罚款的就免了。这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君王的利益。”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了。派人去问大国,大国之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问小国,小国之君说:“齐不会侵凌我们了。” 【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学孔堂记 胡缵宗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矣。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道矣。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虽然,学孔子者非得其门,吾未见其入也。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在璇玑、玉衡,以观日月星辰,几乎天矣。夫苟不欲学孔子之道则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言子游,孔子之高弟也,其优于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序焉之谓礼;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之谓乐。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夫礼乐,孔子之道也。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教也。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子之一体矣。吴之先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子游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矣。夫岂后世之所谓文哉?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后子游而与起者,唐有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不负天,下不负所学。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功业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亦学子游而有得者,与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文称盛者,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曰:敬与希文焉尔,其以文擅当时名。故有学道书院创于宋、复于元,迨至今湮废已久,缵宗忝守兹邦,乃因佛废之隙而鼎建之。外为书院,内为堂,旁为周庐。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冀诸士子学敬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其尚勖之哉,其尚勖之哉! (有删改)注:缵宗:作者自称。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不序焉之谓礼 序:次序b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 所以:用来的途径c缵宗忝守兹邦忝:谦辞,有愧于d其尚勖之哉勖:勉励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孔子之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等同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具体的类别,否则就是看小了孔子之道,看小了天。b作者认为知识广博、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行、善于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是孔子之道。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c吴地文化最先起于泰伯。泰伯谦让之风教化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d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比,但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游是一致的。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1)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交互设计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环境保护技术工程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化学大单元教学课件下载
- 2025年超声无损检测初级笔试模拟试卷
- 机电施工工艺与验收课件
- 机电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关于课堂教学的培训课件
- 幼儿园亲子教学课件下载
- 2025年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测试题集
- 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及整改台账
- 普通话课件(完整版)
- 计量检定(校准)管理规程
- 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
- 急诊医学概论培训课件
- 高级技师鉴定职业道德复习题
- 核电电缆桥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
- 科技挖核项目
- 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外周前庭系统解剖生理及原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