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学案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 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1字音字形(1)八佾()舞于庭(2)觚()不觚(3)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4)三年之丧()(5)钻()燧改火(6)期()可已矣(7)旧谷既没(),新谷既升(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2重要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_(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_(3)请问其目:_(4)郁郁乎文哉:_(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_(6)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_(7)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_(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_(9)曾是以为孝乎:_(10)三年之丧,期已久矣:_(11)期可已矣:_(12)食旨不甘:_3通假字(1)周监于二代:_(2)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_(3)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_4“而”字的用法(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_(2)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_(3)虽有粟,吾得而食诸:_(4)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_(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_(6)人而不仁,如礼何:_5词类活用(1)觚不觚:_(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_6特殊句式(1)甚矣吾衰也:_(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_(3)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_(4)有是哉,子之迂也:_(5)野哉,由也:_(6)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_(7)曾是以为孝乎:_7文化常识(1)礼:_(2)仁:_(3)庶人:_(4)名:_(5)孝:_(6)弟:_8成语积累(1)克己复礼:_(2)是可忍,孰不可忍:_(3)名正言顺:_(4)犯上作乱:_9名句积累(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2)名不正,则言不顺;_,_。(3)八佾舞于庭,_,_?(4)君子务本,_。(5)人而不仁,如礼何?_,_?重点研读1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答:_2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答:_3“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的句子。这种倒装的方式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论语里类似的倒装句还有不少。比较一下现实生活中书面语和口语中倒装句使用频度的区别,说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论语怎样的语体特点。答:_合作探究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实现通过“礼”来达到,“克己”既是人修身养性、培养高尚操守(“礼”)的过程,也是实现“仁”的途径。请以“也谈孔子的仁与礼”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提示孔子所谓的“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孔子认为,只要人人懂得“克己”,言行有“礼”,仁政也就可以实施了,从而一个理想的社会也就建立起来了。探究第一步,研读论语,摘录孔子有关如何实现“仁”的话语,摘录有关阐述“礼”的话语。第二步,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探讨孔子的“仁”与“礼”的辩证关系。第三步,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探讨孔子有关“仁”“礼”阐述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认识其思想的进步意义。第四步,进一步研读论语,探讨孔子所言之“礼”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从而概括“礼”的具体内涵。然后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探讨孔子思想的进步性及其局限性。第五步,写一篇1 500字左右的小论文,总结自己的探究所得。考点一古今异义词【命题规律】前几年高考出现频率较高,近几年时有考查。【例题解析】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博涉书记 b干善待遇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试解:_解析a项中“书记”是指书籍。b项“待遇”是“对待”的意思。d项“可以”是“可以凭借”的意思。答案c点拨古汉语多为单音节词,拆开翻译与现代汉语这个词意思不相同的,就是古今形同异义词。【考点总结】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微殊”的词,它们常常是命题的重点。我们可以借助词义转变的规律来区别词的古今异义。1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2词义缩小。如:“臭”,古代表示气息,包括香气,臭气,现在却只表示臭气。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4词义弱化。如:“怨”,古代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6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义,褒义词,现在则是贬义词。7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为“眼睛”,“寡”改称为“少”。考点二“而”字的用法【命题规律】(1)“而”字是高考中常考的虚词。(2)多考“而”的连词用法,其中又多考表承接和转折关系的用法。【例题解析】下列各组句子中,“而”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试解:_解析a项均表承接,译为“就”“接着”;b项前者表转折,“但是”,后者表假设,“如果”;c项均表修饰关系;d项均表转折。答案b点拨注意表修饰关系与表并列关系、承接关系的“而”的区别。并列关系前后动作往往无关联性,承接关系前后动作是连贯的,而修饰关系的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方式、方法等,作状语。【考点总结】“而”字用法归类(1)连词表示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蟹六跪而二螯。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例:a.吾尝终日而思矣。b.吾恂恂而起。表因果,可译为“因而”。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可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可译为“你”。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3)音节助词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既而”“俄而”一般用来表示时间不久。第二课克己复礼知识梳理1(1)y(2)(3)zhun(4)sn(5)zun(6)j(7)m(8)xin2(1)克,约束;复,回归,恢复(2)赞许(3)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4)文采丰富的样子(5)这(6)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7)信,诚然、果真;虽,即使;诸,“之乎”二字的合音(8)孝,孝顺父母;弟,敬爱兄长;鲜,少(9)曾,乃、竟然;是,这(10)太,甚(11)期,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已,结束(12)美味,滋味甘美的食物3(1)通“鉴”,借鉴(2)通“稀”,少(3)通“措”,放置4(1)连词,表示并列关系(2)连词,表示顺承关系(3)连接修饰语和谓语中心语(4)连词,表示转折关系(5)连词,表示顺承关系(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5(1)名词活用作动词,像觚(2)名词活用作动词,行君道,行臣道,行父道,行子道6(1)主谓倒装(2)主谓倒装(3)宾语前置(4)主谓倒装(5)主谓倒装(6)宾语前置(7)介词宾语前置7(1)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仁作过不同解释。主要的解释有“克己复礼为仁”“爱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主张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3)平民百姓。(4)名称,名义,名分,此处应指周代礼乐制度的名称。(5)孝敬父母。(6)“弟”通“悌”,敬爱兄长。8(1)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克,克制。(2)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3)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4)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9(1)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言不顺则事不成(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4)本立而道生(5)人而不仁如乐何重点研读1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孔子认为“仁”的本质要通过“礼”的修养而达到理想的适当的外化;一个仁爱的人要根据礼的要求与外界协调。所以当颜回问孔子,仁爱的人具体应该怎样做的时候,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乐”虽然重要,与“仁”相比,却是次要的,是附属于“仁”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仁”的品质在孔子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2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孔子在他处曾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话。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该反对。当然,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的义务一面。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汽车销售营销策划代理合同(范本)
- 预转让合同(标准版)
- 植物宠物用品材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保育员(高级)基本考试题
- 坚果品牌文化展览与展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标准版股权转让合同范本全文
- 无人机进行园林景观拍摄与监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华电集团电力供应合同
- 考安全员证及答案2017
- 安全员考试及答案调研语文
- 微信小程序电商代运营及品牌授权合作合同
- 赔偿保密协议书范本
- 古代汉语平仄试题及答案
- 马工程《艺术学概论》-绪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汉服妆造培训课件
- 电能质量控制与安全标准手册
- 2025年自愿放弃房屋经营权协议书模板
- 巡视巡察工作流程
- 中秋国庆教师廉洁教育
- 产品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 2024年中国信创产业发展白皮书(精简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