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王羲之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写景言情时关键词语(重点文言词语)的作用及影响。(“因言释文”)2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因文悟言”)3了解课文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行文笔法。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2、解题 提问:“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或问:这是一种什么文体?从文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明确:“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c故列叙时人。(掌握“序”这种文体、书序与赠序的区别;为下文“兰亭集会”展开铺垫。)3、兰亭集序的由来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集会,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题名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4、文体简介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分自序和他序。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1、山水游记类散文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反复阅读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过渡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5、写作背景6、诵读感知课文(1)提问: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明确: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2)全文共可分为三段,试从每段中找出一个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明确:乐痛悲 (板书)【过渡】: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王羲之的情感世界。思考:为何而乐?为何而痛?为何而悲?四、研习课文(一)研习第一部分(1、2)1、朗读第一、二自然段2、在这一段中作者说“信可乐也”,那么作者到底乐什么? 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学生在书中划出相关语句,学生分析,老师点拨并引导概括。) 明确:良辰:暮春之初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风物之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乐(相聚之乐)乐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物之盛 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吟咏之雅 赏心: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视听之娱【过渡】:第一段主要是记叙了兰亭宴会的盛况,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面对即将散去的宴会,第一段宴会描写是如此欢快自在、酣畅淋漓。为什么这第三段却让我们咀嚼到痛感呢?(二)研习第二部分(第3段)1、诵读2、请同学们在第二段中找出能体现作者“痛”的语句来体会作者内心的痛。(学生找谈感受老师点拨)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人生短暂之痛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欲望永不能满足) 痛(死生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过渡: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其一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其二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3、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譬如施展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明确:王羲之所处时代是“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而,有的人谈玄悟道,有的人归隐山林。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的:“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过渡】:作者由兰亭盛会的乐转入到人生的短暂,世事的无常之“痛”中来。是不是只有王羲之一人有“死生亦大矣”的痛惜呢?看看第三段,找出相关的语句思考这一问题。(三)研习第三部分(第4段)1、学生朗诵第四自然段。2、思考: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说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明确: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作者批判了时人的人生虚化的思想,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 介绍背景:东晋时人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认为人生无常,生死等同。(先概括东晋时期的这种风尚,再谈为何会有这种思想。)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黑暗的时代,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虚无。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谓“一死生,齐彭殇”。3、理清这部分思路。明确:首先,作者陈述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的深入抒写,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随后作者发出“后之视今”的感叹,最后交代了作品的成因,总结全文。古人: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时人:以作者为代表的文人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初升高语文考题类型与答题技巧
-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石门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质量测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及方案
- 学生学习状态动态分析报告模板
- 2025年电力系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超市收银主管月度工作总结与改进计划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知识考试附答案测试题及答案
- 建筑扬尘及噪声环境防治工作方案
- 客户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手册
- 2025年曲靖市桥式起重机操作证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青少年社会化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 智能测绘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乳房重建和隆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青海“8·22”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绳索断裂事故案例学习安全警示教育
- 2025年70周岁以上老年人换长久驾照三力测试题库(含答案)
- AMZ123《2025上半年跨境电商行业报告》
- 数据赋能打造精准教学新模式
-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行业:2025年家庭教育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 苏州加装电梯协议书范本
- 大单元教学设计课件讲解
- 城市市容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