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选修34 光的全反射 课件(33张).ppt_第1页
鲁科版选修34 光的全反射 课件(33张).ppt_第2页
鲁科版选修34 光的全反射 课件(33张).ppt_第3页
鲁科版选修34 光的全反射 课件(33张).ppt_第4页
鲁科版选修34 光的全反射 课件(3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光的全反射 1 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 什么是光密介质 2 理解光的全反射 3 理解临界角的概念 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 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 知道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一 全反射现象 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较小的介质 即折射率的介质叫介质 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较大的介质 即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介质 全反射现象 光从介质进入介质 光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中去的现象 较大 光密 光疏 光密 光疏 三 全反射的应用 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的构造 光纤有内 外两层材料 其中内层是介质 外层是介质 光导纤维的原理 光在光纤中传播时 每次射到内 外两层材料的界面 都要求入射角临界角 从而发生 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 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 光密 光疏 大于 全反射 一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而言的 并没有绝对的意义 例如 水晶 n 1 55 对玻璃 n 1 5 是光密介质 而对金刚石来说 n 2 427 就是光疏介质 同一种介质到底是光疏介质还是光密介质 是不确定的 光若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反之 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疏和光密是从介质的光学特性来说的 并不是它的密度大小 例如 酒精的密度比水小 但酒精和水相比酒精是光密介质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比较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比较表 特别提醒光疏介质 光密介质是对确定的两种介质而言的 任何两种透明介质都可以通过比较光在其中速度的大小或折射率的大小来判定谁是光疏介质或光密介质 二 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是光的折射的特殊现象 全反射现象还可以从能量变化角度加以理解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 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 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 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 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 发生了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全反射遵循的规律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发生全反射时 仍然遵守反射定律 有关计算仍依据反射定律进行 对 海市蜃楼 的解释由于空中大气的折射和全反射 会在空中出现 海市蜃楼 在海面平静的日子 站在海滨 有时可以看到远处的空中出现了高楼耸立 街道棋布 山峦重叠等景象 这种景象的出现是有原因的 当大气层比较平静时 空气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减小 海面上空的空气温度比空中低 空气的折射率下层比上层大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空气中的大气分成许多水平的空气层 如图4 31所示 下层的折射率较大 远处的景物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 不断被折射 射向折射率较低的上一层的入射角越来越大 当光线的入射角大到临界角时 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光线就会从高空的空气层中通过空气的折射逐渐返回折射率较低的下一层 在地面附近的观察者就可以观察到由空中射来的光线形成的虚像 这就是海市蜃楼的景象 如图4 3 2所示 图4 3 1图4 3 2 图4 3 3 典例1 如图4 3 4所示 abcd是两面平行的透明玻璃砖 ab面和cd面是玻璃和空气的界面 分别设为界面 和界面 光线从界面 射入玻璃砖 再从界面 射出 回到空气中 如果改变光到达界面 时的入射角 则 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图4 3 4 a 只要入射角足够大 光线在界面 上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b 只要入射角足够大 光线在界面 上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c 不管入射角多大 光线在界面 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d 不管入射角多大 光线在界面 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解析在界面 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砖 是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 不管入射角多大 都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则选项c正确 在界面 光由玻璃进入空气 是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但是 由于界面 和界面 平行 光由界面 进入玻璃后再到达界面 在界面 上的入射角等于在界面 上的折射角 入射角总是小于临界角 因此也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选项d也正确 答案cd 借题发挥很多同学认为在本题中光到达界面 时 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能发生全反射 这是一种比较隐蔽的全反射条件的考查 不能孤立地去讨论光在界面 的光学情况 由于受折射定律的限制 在界面 的入射角始终等于光在界面 的折射角 即在界面 上的入射角 始终达不到临界角 所以在很多问题中要注意全反射条件与折射定律的综合应用 变式1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 a 反射光的强度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b 折射光的强度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c 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 折射光的强度等于零d 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 反射光的强度等于零解析反射光的能量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折射光的能量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 当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时 则发生全反射现象 折射光的能量为零 故b c正确 答案bc 典例2 2009年10月6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 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 博伊尔和乔治 史密斯 高锟在 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 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若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包层组成 如图4 3 5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应用 图4 3 5 a 内芯和包层折射率相同 折射率都大b 内芯和包层折射率相同 折射率都小c 内芯和包层折射率不同 包层折射率较大d 内芯和包层折射率不同 包层折射率较小解析为了使光线不射出来 必须利用全反射 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折射率较大的光密介质进入折射率较小的光疏介质 且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因此 内芯的折射率应大于包层的折射率 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借题发挥对于光导纤维要明确以下几点 1 光导纤维是传递光信号的 所以能通过光 2 利用全反射的原理在传播过程中无有光泄漏 保证光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最小 3 光导纤维的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以保证发生全反射 变式2 关于光纤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光纤是由高级金属制成的 所以它比普通电线容量大b 光纤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 但导电性能特别好 所以它比普通电线衰减小c 光纤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 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 光纤是利用全反射原理来实现光的传导的d 在实际应用中 光纤必须呈笔直状态 因为弯曲的光纤是不能传导光的 解析光导纤维的作用是传导光 它是直径为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之间的特制玻璃丝 且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 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 载有声音 图像及各种数字信号的激光传播时 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光纤具有容量大 衰减小 抗干扰性强等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 光纤是可以弯曲的 c选项正确 答案c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2002年高考物理试卷 广东 河南 广西卷 中有一个关于彩虹的题目 大多数考生对彩虹的形成原理不清楚 对这一自然现象缺乏足够的了解 只知道彩虹与白光经三棱镜后形成的谱带相似 但不明确谱带是怎样经过反射 折射后形成的 下面介绍虹和霓的形成 夏季 大雨初霁 在太阳对面的天空 常常飞挂一道灿烂夺目的半圆形彩带 这就是虹 有时虹的外围 还能看到一条颜色排列次序跟虹刚好相反 彩色稍淡的另一条彩带 这就是霓 夏天雨过天晴 空气中还充斥着许许多多的小水滴 当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形 椭球形的水滴上 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 不同色光偏向角不同 因而相互分散开来 于是在太阳对面的天空出现了按波长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外红内紫的彩色光弧 虹 彩虹的形成与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相似 光线经折射 反射后 出射方向和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偏向角 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偏向角不同 因而分散开来 图4 3 6如图4 3 6所示 光线进出水滴共经过两次折射 每次偏转角都为 i r 共偏转 2 i r 在水滴内全反射一次 方向改变 2r 故总偏向角为 d1 2i 4r据折射定律 sini nsinr红光的折射率小 折射角大 偏向角较小 紫光的折射率大 偏向角较大 图4 3 7如图4 3 7所示 观察者看到的太阳光谱 不是由一个雨滴 而是由大量雨滴色散共同构成的 光谱由上到下排列顺序是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图4 3 7中画出的只是一个侧面图 实际观察到的是如图4 3 8所示的弧 霓的形成原理和虹差不多 只不过形成霓的光线在水滴中要经过两次反射和两次折射 如图4 3 9所示 光线两次折射共偏转 2 i r 两次全反射 共偏转 2 2r 故总偏向角为 d2 2 2i 6r同理 红光的折射率小 折射角大 偏向角小 紫光的折射率大 偏角大 注意d1与d2的区别 比较436和439发现霓跟虹的色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